APP下载

“互联网+船舶检验”发展思考

2022-04-18王勤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考互联网发展

摘要 在“互联网+”、智能化和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将科技信息融于船舶检验中,不但能够提升检测效果和检测服务质量,还能够优化检查人员的工作环境,节约船舶的维修成本,实现对舰船健康预警检测、大数据统计分析和故障分析,提高经济绩效。文章通过阐述“互联网+与船舶检验”的概念,分析船舶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船舶检验”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船舶检验”的发展策略,为提升“互联网+”与船舶检验的融合发展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船舶检验;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 U6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6-0187-03

引言

“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将传统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产业运营中的生产效率,创新了产业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模式在诸多行业的不断渗透,该技术在船舶检验作业设计中的应用成为热门话题。对船舶进行检查目前是一项国际要求,船舶安全检查不仅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还要以国际海事公约的相关要求为依据。甚至对于海上浮动设备和结构的建造和操作也需要检查。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现代船舶检验技术的工作质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至关重要。

1 “互联网+”与船舶检验

1.1 “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有效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传统产业的生产组织。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展迅猛,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和交通服务“互联网+”相继出现。互联网技术为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简化了复杂而紧张的日常工作,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和竞争力。根据《国务院领导班子关于积极协助建设“互联网+”的通知》,互联网技术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1]。

1.2 船舶法定检验的概念

船舶检查是基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同时,国际海洋公约要求船舶和海上漂浮设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施工检查和操作控制。在我国,国家海事局负责统一控制和管理船舶检验工作。船舶检验机构依据其资质等级分为四类:A、B、C、D。所有机构都要根据其法律职责进行船舶检验。船舶检验主要由中国船级社(CCS)和当地检验机构进行,大部分活动由当地船舶检验机构来完成。

2 船舶检验存在的问题

2.1 注册验船师数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水运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检验和运营检验的申请数量迅速增加。但由于船舶检验涉及船体、发动机和电器三个主要方面的知识,对船舶的培训水平、基础知识、外语流利程度和学科素养要求,及其自身工作条件相对较高。专家还需要经过由我国组织的国家注册验船师考核,方可担任相应等级的检查工作人员。但由于受国家人员编制等原因影响,近年来各类检查机构的检查员人数已不能满足检查工作的需要。虽然一些船舶检验机构通过社会招聘加强了检验员队伍,但从全国来看,对检验员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

2.2 检验工作复杂繁重

国际物流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与空运和陆运相比,海运成本更低,运量更大,在航运市场上一直占有着主导地位。船舶工业受市场需求影响,由新型造船技术向大型化、智能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大型甚至特大型旅游客船、货轮和工程船的经营数量快速增长。但随着造船构件的庞大复杂,对现场检测要求繁多,从而产生了检测工作周期较长、现场检测任务繁多、船舶检测质量管理较差等问题。

2.3 检验过剩,维修成本增加

按照现有船舶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换证检查应当包括对船舶进行全面检测,以保证船舶结构良好状况。同样,关于汽油引擎的检测,须将气缸盖及其气门、气缸套、横梁、曲柄滑块、引板、气缸、活塞杆、轴承、轴径、轴径、喷油泵等设备拆下清洗进行检查。据现场检验人员统计,大部分部件完好,可供船舶主机拆解检查。这种检查方式雖然可以绝对保证主机的安全运行,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船舶维修成本增加,原有良好运行状态恶化,严重影响船舶维修进度。

2.4 验船师职业健康受到威胁

受船舶稳定性、防火分隔、功能用途等因素的影响,船舱往往是防水的,并预留了检查孔。为确保船舶检验质量,检验人员应仔细检查船舶的所有舱室和部件,确保符合相关技术规定。测量员在现场检查时,往往要承受高温环境、高空作业、狭小空间、噪声和有毒气体等恶劣环境的影响,测量员的职业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

3 “互联网+”对船舶检验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对船舶检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互联网+”应用到船舶检查中,会大大提高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检验专家的工作环境也会有所提升。节约船东的一部分维护成本,除此之外,还能建立科学完整的船舶健康记录,对船舶健康状况进行预警监测、数据统计和故障分析。进而对船舶的设计优化改良、机械合理配备、经营有效管理,以提高海上运输效益。互联网技术将对船舶检验管理、船舶制造商的转型升级,以及水上航运经营产生重大变革。

4 “互联网+船舶检验”发展现状

4.1 政务服务信息化

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在海上航行管理中的应用,科学有效地监管海上交通安全,促进“十一五”期间海事信息化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海事局安全管理局将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统筹推进海事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家海事局根据海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打造“智慧海上航运”的理念。现在我国海事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现行的综合海事联合管理平台是一个统一、综合的综合海事信息管理系统,集船舶注册管理、船舶检验监督和船员发证管理为一体。船舶检验管理系统包括船舶从建造控制到生产周期中的各种检验。该系统广泛应用于整个船舶检测流程,包含了业务检验、过程批准以及现场检查数据。检测单位可以借助船舶检测信息系统的应用,完成对船舶检测数据的连续录入以及与检测机构间的数据交换等功能。各船检机构也根据辖区特点,不断开发网上交易系统、移动应用、微信政务服务平台等,并与现有的综合海事协调管理平台结合使用,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3]。

4.2 无人机检验的兴起

无人机技术首次用于检查船舱,可快速识别需要仔细检查的部件。与传统的脚手架方式相比,这种检测技术的成本更低,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同时显著降低了现场高空作业测量员的安全风险。由于无人机技术在船舶检测中应用广泛。2016年初,DNVGL首次使用无人机测试化学品油轮,并开发了IRIS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地将船体图片和对船体构造的3D模拟组合出来。而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MPA)也长期对无人机、机器人等船舶检查新技术进行研发,制定了船舶检查新技术的使用标准。中国船级社(CCS)也进行了积极开展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船舶检验工作的科技研究。2016年10月,我国船级社率先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了现场船舶检查工作,并根据检验现场的实际挑战性要求研制了新型无人机导航系统和控制器。2017年五月,中国船级社在沪召开了以“无人机在船舶检验中的应用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启动会议。中国船级社在积极发展无人机辅助巡检技术的同时,也在探讨将其他新型巡查技术手段和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形成系统化智能巡查平台。2017年11月,中国船级社出版了《无人机检验应用指南》,并出台了关于无人机用于船舶检验的技术标准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标准。

5 “互联网+船舶检验”发展思考

5.1 深化“互联网+”的应用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为传统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着传统制造业的变革与现代化发展。船检办需要不断推进网络、智能、大数据的运用,使之作为未来船检科技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研究国外船舶试验检测发展中的新思路、新技术、新办法,以实现中国的船舶试验与测试技术向“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转变与发展。在网络时代,要将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船舶现场检查,需要全面完成以下任务:在船舶专家检验过程中,所有项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拍照和检验,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三方检验机构会拍照,因此船代机构的专家会拍照,照片将由多方存储。在这种情况下,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查验平台,所有查验人员上传在平台上拍摄的照片甚至视频,用于跟踪和记录。

5.2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船检系统体系

船舶检验管理是一项系统的企业工作。需要整合现有技术资源,整合船舶检验管理,从商业验收到审批管理,从现场检验到故障预测和数据整合进行挖掘。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船舶现场检查效率,建立科学、系统的检查体系。为海检人员现场检查设计便捷的手持终端,为标准化现场检查提供实时建议,同时下载和检查图像和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交换和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存储[4]。

5.3 融合维修与检验数据,建立船舶健康档案

深入研究维修理论在船舶检验监督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船舶检验数据,制定全面、通用、准确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指南和标准,使设备监控和维修科学化,确保在检查、维护和制造操作之间的最佳平衡。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等现有成熟技术,从船舶检验中提取和过滤海量数据,创建并逐步完善船舶数据,构建船舶健康数据库开发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根据船舶状态数据,为船舶检验和海监服务的决策和部署开展科学研究和决策,并为船舶设计部门提供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支持,为船舶企业分析运营管理策略、船舶运营和定期维修等内容。

5.4 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

在资讯高速流动的信息年代,船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整个行业及有关主管部门的积极促进。我国已经是造船强国,有具备世界实力的造船厂和船用产品制造厂商。在我国目前政府主导的船舶检验监管体制模式下,必须适当引入民营机构和民间资本,加强船舶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市场开拓,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发展民营企业。船舶及海工产品在“互联网+”“智能化”和“大数据”方面,要积极应用并掌握检验检测行业的前沿科技,以促进船舶检测的快速发展,打通船舶检验、故障诊断、故障修复等各技术环节的相互关系。

5.5 注重专业“互联网+”船舶检验人才引进和培养

国家在进行专业船舶人才培养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积极与航空院校、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全面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学习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和“互联网+”模式,增强船舶人才的实践和检验技能,以便他们毕业后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2)在各行各业中,人才的保留都离不开专业从属、工资福利等因素。因此,留住船舶检验领域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应该主动开展积极的工作,在社会上推广这个专业,另一方面应为增加船舶检验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加强人才培养策略,提升船舶人才在社会中的价值,使他们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受到认可,以此为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到行业发展。

(3)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船舶检验专用验船师资源库,引导更多人才在资源规划层面积极进入该行业。在稀缺人才的配置上,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船舶工作框架的束缚和局限,进一步优化验船师队伍的整体专业能力和水平[5]。

5.6 加大运用船舶航行性能检验系统研发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需要进一步加强船舶检验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在船舶检验系统、船舶航行性能的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将物联网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与船舶检验工作充分结合,打造专业的船舶检验系统。在创建系统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首先,物联网控制系统传感器建设。在配备传感器的船舶的支持下,增加了一个新的传感器,必须通过串行服务器和现场控制单元与传感器进行终端连接,以收集系统检测到的信号。随后,传感器层重点融合不同IP地址的网络节点,以网络交换机为通道,将船舶内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节点连接起来,打造船舶检测传感器网络结构,提高船舶检测效率。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由于船舶的运行条件和系统运行时间等因素,在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或听觉干扰。因此,检查员必须使用互联网监控系统,在周围建立数据过滤机制,并同步设置参数,定義滤波器参数以清除抑制干扰信号,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船舶检验质量。

6 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在船舶检验工作中,要积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船舶检验过程中,提高检验质量和水平。同时,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可以加强对船舶的检查和维护,整合和完善数据信息,为提高我国船舶检验工作的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解决船舶检验人员短缺的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检验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人员的实践能力,进而从各个方面促进船舶检验事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晓莹. 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J]. 中国海事, 2021(10): 1.

[2]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之“我见”[J]. 中国海事, 2021(10):

14-17.

[3]马晓磊, 霍恩泽. 面向“互联网+产学交融”的交通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J]. 高教学刊, 2021(7): 86-90.

[4]李康, 汤伶俐, 唐涌. 互联网+模式下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探索[J]. 信息通信, 2020(1): 261-262.

[5]中国船舶检验发展历史沿革[J]. 中国海事, 2020(6): 10-11.

收稿日期:2022-01-12

作者简介:王勤(1971—),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船舶检验。

猜你喜欢

思考互联网发展
区域发展篇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