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速公路双重预防机制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建立

2022-04-18芮一鸣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

摘要 为了有效降低高速公路运营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文章提出了高速公路行业安全风险的概念,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BS)及作业单元危害分析法(JHA)分别对高速公路行业的四类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利用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STB评价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的分级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对安全风险进行动态更新管理。由此构建了高速公路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为高速公路行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高速公路;双重预防机制;风险分级管控

中图分类号 F542;U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6-0178-03

引言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号)等文件相继发布,要求高速公路行业构建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是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第一任务。通过编制完善的風险分级管控程序,可以帮助高速公路行业管理单位更好地构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1 高速公路行业安全风险的概念

通过归纳总结,提出高速公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是指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经营等活动,可以预见、抗御、克服的安全生产事故,涵盖自然灾害、人的违规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包括道路交通类事故、经营管理类事故、公路及其桥梁隧道重大损伤类事故。

2 安全风险的分类

结合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运营特点,在理论上可将高速公路行业风险分为4个类别,分别为:“高速公路道路设施风险”“高速公路通行环境风险”“高速公路作业风险”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风险”。

3 安全风险辨识的研究方法

针对高速公路行业安全风险四大分类,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BS)对高速公路道路设施、高速公路通行环境风险开展识别[1];运用作业单元危害分析法(JHA)按照工作步骤分解对行业各单元作业过程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的缺陷进行细致辨识(见图1)。

4 安全风险评价及分级研究

4.1 风险分级定义

相关资料表明,高速公路安全生产风险等级按照产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Ⅰ级)、较大风险(Ⅱ级)、一般风险(Ⅲ级)和较小风险(Ⅳ级)四个风险等级[2],四类风险等级具体如下:

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较小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按最高等级确定风险等级。

4.2 风险分级评价方法

依据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STB评价法),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行业作业单元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并完成风险分级。

S——高速公路行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T——高速公路行业作业单元暴露在事故环境的频率;

B——高速公路行业事故产生的后果。

该方法主要研究高速公路行业运营过程中各作业单元的风险程度,以所评估的作业环境与可供参考的作业环境相对比为评估依据。以所作业单元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事故发生可能性、处在危险环境中的作业频率及事故发生后的严重程度为自变量,以此确定风险和作业单元直接的函数关系。评估人员依据实际经验,对所评估的作业单元S、T、B评分,再根据风险值评估模型计算作业单元的危险性分数值,依据模型计算分数值查询作业单元风险大小。对于D、S、T、B的量化评价具体为:表1是事故发生可能性(S)的分数值表,表2是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T)中的分数值,表3是发生事故产生后果(B)的分数值表,表4是风险危险程度(D)表。

5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5.1 一般要求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与风险可接受程度,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具体如表5所示。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并对措施进行分级,对作业现场进行管理和监控预警。各等级风险管控措施建议如表6所示。

5.2 风险管控措施建议

(1)应对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2)总体风险管控措施应提原则性建议,主要针对重点风险作业单元以及投入成本较大的作业单元。

(3)专项风险管控措施主要针对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应依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为高速公路行业作业人员和使用人员提供安全的运营环境。

(4)调整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存在不合理或风险较大时,应调整作业方案,包括作业顺序的调整,作业现场的布置以及作业工艺的改进。

(5)作业安全措施,行业运营应执行现行的相关高速公路行业标准、规范,还应结合作业单元特点,使用安全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作业单元运营安全风险。主要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替代措施以及应急救援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对风险单元实时监测并预警,加固并完善防护设施等。

2)安全替代措施:在人工作业单元存在较大风险的,如桥梁风险巡查,可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作业。

3)应急救援措施:根据作业单元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一旦启动,能及时、高效地执行。

(6)从安全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方面制定措施,管控安全风险,主要有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素质两方面:

1)加强安全管理:主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并落实安全管理的人员和制度,且保障风险管控措施需要的资金能够到位,现场风险管理措施能够落实。

2)人员素质提高:主要是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和观念,提高安全的操作技能,对特殊工种专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关键风险控制点安排人员巡逻检查,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工种要求,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3]。

(7)风险技术控制措施,参照《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技术防控措施清单》。

5.3 风险动态更新建议

(1)风险的辨识、评价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总体评价,对风险较大作业单元可开展动态评价。

(2)遇有下列情况,及时更新危害因素的信息:

1)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高速公路行业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时;

2)公司活动、生产和服务发生变化时;

3)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时;

4)同行业出现安全事故或险情时;

5)相关方或管理评审有要求时。

6)颁布相关新的法律法规或法律法规更新时;

7)操作工艺发生变化时;

8)事故事件发生后;

9)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

发生上述任一情况时,在15日内对发生变化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更新危害因素辨识评价表。若涉及新的中度或重大危害因素,同时上报安全生产部。

(3)管理单位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见图2)。

6 结语

建立高速公路双重预防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有助于形成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安全风险自辨自控、行业管理机构指导、社会有序参与的工作格局,可实现重大风险的可识、可防、可控和可服务,能够持续提升安全生产防控的能力,有效防范和扼制高速行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文晋, 邬洪波. 在役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性评价技术[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9(3): 184-190.

[2]刘鹏舟, 平涼至天水高速公路关山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 2018.

[3]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

收稿日期:2022-01-24

作者简介:芮一鸣(1980—),男,本科,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探讨
一辆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
融合多媒体通信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升降压供电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全车型ETC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与探讨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
铜合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