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2-04-18李莉
李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笔者认为,新时代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应当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照“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条逻辑主线,使高校广大师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和远大抱负,争做对党忠诚、让党放心的高校师生。
在融入中既重认知培养,又重体验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形势,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抓住学生认知培养这个重点。重视学生认知培养是高校性质决定的,因为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以党的任务为任务、以党的目标为目标的“培养皿”。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固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活动任务的完成,但如果没有体验活动,就难以使他们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就难以提高政治觉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课堂教育,也不是一项"讲完即结束"的集中学习整顿活动,而是既有堂上也有堂下、既有室内也有室外,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和多样方式综合运用的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挖掘用活红色资源,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在以理论灌输为重点的认知培养上下功夫,又在学生体验活动上下功夫,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满足同学们对优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在融入中既重态度改变,又重行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向学生宣传、告知、传播科学观点、思想和理论,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知行统一的人格。毫无疑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态度改变,特别是政治态度,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但是有了正确的态度,只是说明学生有正确的心理倾向,并不代表必然产生行为,或者保证行为正确得当。态度和行为之间是可能性关系,而不是必然性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在融入红色文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学生态度改变,又要重视行为强化,使学生的思想和态度接受实践检验,把态度延伸到行为,以产生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行为,并增加行为重复出现的次数,尽可能把正确态度和自觉行为统一起来。
既重“超我”要求,又重“自我”实现。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超我"实际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要求的理想状态,是教育期望达到的目标;"自我"是现实"我",是学生对自身形成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将来要实现某种目标评估的总和,是通过教育能够实现的现实状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要重视对学生"超我"要求,又要重视学生"自我"实现;既要重视学生的社会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又要重视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因此在对待学生合理需要和正当要求时,必须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笔者认为,在融入红色文化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红色先烈的事迹引导学生"超我"的追求,使红色教育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把红色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他们“自我”实现,从而在一种"自我趋向"中产生愉悦体验,反过来又不断调节自己时刻对标红色榜样。这种互动反馈也是一种习得的过程,将有助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然,这种“自我”实现,不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只顾"个人设计" "自我奋斗"和个人主义至上的自我实现,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总之,红色文化从忠诚于党、干事创业、求真务实、严格自律等方面,为高校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借鉴,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地发扬光大,严格贯彻。当前,尤其要紧跟中央部署要求,紧贴高校建设实际,突出抓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重要法规的学习、掌握、贯彻,真正把高校队伍建设成高校广大师生的先进团队。
(责任编辑:马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