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驱李大钊(上)
2022-04-17
回望过去,在新中国成立的艰辛道路上,有无数伟大的革命战士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着这些英雄,才能走上今天的繁荣、富强、文明之路。而为我们的祖国带来第一缕社会主义春风的就是他——李大钊。
惜时如金
李大钊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抚养他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李如珍老人的肩上。爷爷对大钊管教得很严,从他三岁起就教他读书识字。
七岁的时候,爷爷又把他送到本村老谷家的一个私塾读书。老师叫单子熬,非常喜欢他聪明好学,惜时如金,经常对乡亲们夸奖李大钊。
有一天,爷爷有事要出门,临走时,嘱咐李大钊在家里做作业。爷爷怕李大钊贪玩,让老表姑一边纺线一边看管着他。
李大钊在后院的东厢房里做功课。因为正是春天,窗子开着,窗前有一株含苞待放的丁香树,几只彩蝶在枝头翩翩起舞。那蝴蝶是多么好看哪,可是,李大钊只顾聚精会神地学习,那美丽的蝴蝶,他连看也不看。
突然飞来一群麻雀,落在房檐上直叫,有两只竟打起架来,叽叽喳喳地扑腾着,滚落在窗台上。可是,李大钊仍是那么专心地学习。
功课做完了,李大钊觉得有些疲倦,就走出屋子,来到老表姑的身边。老表姑正在“嗡嗡”地纺线。
老表姑问明他做完了功课,说:“你去街上玩一会儿吧!”李大钊笑着摇摇头说:“我看您纺了一会儿线,已经休息过了!”接着,他又回屋预习新的课文去了。
志 向
李大钊的另一个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经常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一次,黄老先生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李大钊攥(zuàn)着拳头,愤愤地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
后来,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这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爱国思想也进一步增强了。
当时学校里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有的想花天酒地,和乐一生;也有的糊糊涂涂混日子……
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研究政治理论上。他经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商讨富国强民的真理。
有一天晚上,同学们都已经躺下要睡觉了,只有李大钊的床铺空着。等他回来,有个同学问他:“大钊,你干什么去了?”李大钊说:“在阅览室读书!”
有个同学又问他:“你这样辛辛苦苦,将来准备做什么?”李大钊听了,微笑着说:“我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死后,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食用!”
怒斥英国警察
1916年初夏,李大钊为参加国内人民反对袁世凯的运动,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来到上海。下了轮船,他和一位朋友沿着上海外滩散步,谈着革命的理想。
当他们走到戈登(英国侵华头子)铜像前的时候,觉得有点儿累,想在一条长椅上休息一下。
这时候,走来一个气势汹汹的英国警长,大声对他们喝斥说:“混蛋,赶快滚开!不许在这铜像前停留!”
李大钊猛然站起身来,理直气壮地斥责那个英国警长:“这里是哪一国的领土?”说着,他的一双眼睛闪着利剑般的光芒,直射对方。那个英国警长被问得张口结舌。
李大钊又指着戈登的铜像说:“这些东西早晚要被我们拆掉的!英国殖民者,一定会被我们从祖国的领土上赶出去!”英国警长见此人不好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水火不容
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的时候,李大钊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白坚武。可是出了校门之后,李大钊与工人结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白坚武却成了反动军阀吴佩孚的狗腿子,两个人站在了两个不同的阵营里。
“二七”惨案(反动军阀勾结帝国主义血腥镇压工人运动)发生以后,作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积极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气愤极了。他立即给白坚武写了一封长信,痛斥反动军阀的罪行,痛斥白坚武为虎作伥。
妻子赵韧兰在一旁劝他说:“白坚武是你从小要好的朋友,怎么好绝情呢?”李大钊坚决地回答:“什么朋友,我们是水火不容!”
后来,敌人下令通缉李大钊。他只好到昌黎五峰山躲避了二十多天。在五峰山的韩文公祠内,李大钊仍然坚持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的罪恶。
敌人要抓捕李大钊的风声越来越紧。有一天,从山下来了一个人,给李大钊送来一封信。信是妻子赵韧兰在乐亭老家写的。信中说:“风声很紧,是否托白坚武给想个办法,解除通缉令……”
李大钊看完信,非常生气。他立即回信给妻子。信中写道:“托白坚武想办法,大可不必,现在我们是冤家对头,亲兄弟站在两条战线上也是常有的。不要怕,敌人的通缉,不过是纸老虎,吓唬人罢了!”
办《晨钟报》
李大钊要从上海到北京去,受人之托办报纸。这天早晨,李大钊坐轮船到天津,他站在甲板上,眼望滔滔的海水,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他在心中暗暗给这个还没出世的报纸起了名字,叫《晨钟报》。
办报纸是汤化龙的主意。这人是资助李大钊去日本上学的人。可是现在,汤化龙做了反动政府的官,极力想把报纸办成为反动政府说话的工具。李大钊心里想:“只要把报纸办起来,就用它唤醒民众,倡导革命!”
崭新的《晨钟报》与人民群众见面了。报纸的第一版上印着这样的警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時须勋励,岁月不待人。”这是李大钊的亲自题词,他呼唤人们,及早起来革命!报纸喊出人民的心声,深受群众喜爱。
反动政府见了《晨钟报》,一片惊慌,急忙要取消它。汤化龙找到李大钊,声色俱厉地大加责备。李大钊据理力争:“办报纸就要为人民说话,不为人民说话,谁还欢迎?!”
自此以后,汤化龙对每期报纸的稿子都要审查。他把那些宣传进步思想的好文章都扣压下了,把文章中有革命内容的字句进行了删改。
李大钊非常气愤,他把几个编辑人员找到一起说:“我们不能牺牲自己的革命理想,不能在旧势力面前屈服!”为表示他对反动势力的强烈抗议,他宣布辞职不干了。
播种者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当图书馆主任的时候,有一年暑假他回到故乡大黑坨村。一天,他的岳母请他吃饭。陪客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人叫赵云奇,是他的远房小舅子,是个买卖人。席间他滔滔不绝地说话,李大钊却不言不语。赵云奇心里纳闷,等人们散去,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时,赵云奇就问李大钊:“三姐夫,你们当大学教授的,每天都是干什么工作呀?”
李大钊坐在炕沿上,用手摸着他那两撇浓黑的胡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的工作很平常,像庄稼人种地一样!”
赵云奇很惊讶,忙说:“三姐夫,别开玩笑了,你们念书人能干这样的粗活儿!”李大钊笑着站起来,弯着腰用手模仿庄稼人点种的姿式说:“就是这样——点种!”
赵云奇仍是不解。李大钊还是反复地说:“点种,就是点种,不明白吗?”赵云奇还是疑惑不解,使劲地摇头。
过了几年之后,赵云奇突然明白了李大钊那“点种”的意思。他逢人便说:“李大钊真是一个地道的播种者呀!他每天写文章,作宣传,这不正是向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吗?!”
(未完待续)
(惜文 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