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2022-04-17马敬雄
马敬雄
学校落实“双减”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课堂教学问题。学校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强化作业管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下面以语文学科为例,谈谈在“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关注学习效率,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用在教学难点处,让静止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难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的第2、4自然段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静止的翠鸟,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动态的翠鸟。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视觉上感受翠鸟的美丽;然后利用希沃白板的蒙层功能,让学生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依次“擦出”图中翠鸟的各个部分。有了之前翠鸟的直观形象,学生都描述得很好。紧接着,教师又播放了“翠鸟捕鱼”的动态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明白作者观察的顺序。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表达、积累,让有效阅读为之后的习作打下基础,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时,当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暖”“寒”背后的含义是教学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如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呢?信息技术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运用希沃白板的超链接功能,链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当看到《巧渡金沙江》中的红军战士凭着智慧,不费一枪一弹,取得了胜利时,学生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而《飞夺泸定桥》中的场景,让学生神情凝重,看到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学生的悲痛之情油然而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不只是运用在教师的教学上,还可运用到学生的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等信息,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时效快,信息量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深受学生喜欢。
二、巧用信息技术,关注课堂效果,创新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希沃白板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交互和实践功能。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时,文中借“反复”的慢镜头写法,描述了“母亲工作”“向母亲要钱时”的场景,这些是教学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特点?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功能进行对比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的眼睛……”首先,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文中连续出现三个“我的母亲”,从而引出了“反复”的写法。接着,教师用希沃白板中的蒙层、遮挡功能,隐去段中的两个“我的母亲”,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语言表达特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上本文的表达手法,写一写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为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反馈能全面高效,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拍照功能,即时拍照、上传学生的小练笔,让师生赏读、点评;利用希沃白板的修改批注,让学生即时修改、完善小练笔;教师再次呈现学生修改完的作品,进行交流展示。
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方式,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师生还可以通过QQ、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进行交流互动。新的互动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妙用信息技术,关注评价手段,改进學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关注点从“教的法子”转移到“学的法子”上,帮助学生学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成就感。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发挥评价的作用。Hiteach智慧课堂和希沃白板均有评价功能。比如,希沃的班级优化大师,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家长的参与,可以实现家校互动。同时,学生的表现可以呈现图形化的形式,方便教师总结。这些丰富的评价方式,能激励学生,有效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利用智慧课堂,可以快速地收集每个学生生成的真实答案。如通过当堂检测,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精确评价,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缺漏。同时,教师也能适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评价:自己哪个环节教得好,学生掌握得还不错;哪个环节教得还不够好,致使学生掌握得不好,教学策略还需改进。
通过智慧课堂,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自己的评价综合考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用信息技术,关注减负增效,强化作业管理
“双减”中的其中“一减”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分析学情、个性化布置作业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有效性。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培训,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
落实“双减”,教师要从作业入手:第一,作业设计要多样化。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大班化教学难免出现学习差异、知识缺漏等情况,作业设计要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二,作业批阅要个性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批阅作业多使用赞赏性、建议性和激励性的评语。第三,作业评价要分层。可以对学困生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放大他们的细微进步;对中等生采用针对性评价;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延伸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课后补缺补漏;利用信息化平台,检测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和巩固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借助问卷星平台,设计检测练习;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个人空间,以及QQ、钉钉、微信等软件平台,进行师生线上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在“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两手都要抓。教师要不断寻找和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点、整合点和创新点,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