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
2022-04-17李玫瑾
李玫瑾
如果一台电脑运行速度快,存储空间大,键盘反应灵敏,屏幕显示稳定,性能就很好。同样,我们评价一个人,也要看他的“性能”即个性好不好。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家庭养育与学校教育背景,头脑聪明,见多识广,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善于沟通,个性就很好。找对象最好找这样的人,一生会很幸福。领导要是能找到这样的下属,也是一种福气。
我们如何知道一台电脑的好坏呢?除了看品牌以外,最重要的是在使用中才能看出产品性能好不好。假名牌一用便知是假货。我们对一个东西使用越久,就越有发言权。同理,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也需要与他相处一段时间,在动态过程中观察他。当我们与一个人同宿舍三四年或共事十几年,对其个性就会一清二楚。我在一个节目里说过,找对象时,时间就是检验“渣男”的试金石。当然,这也适用于检验“渣女”。
为什么时间能检验一个人呢?这是因为个性有一个独特之处,即属于个性的心理现象往往具有持久性。个性属于一旦出现就终身伴随的心理现象,与遗传和早年养成的习性有关。换句话说,属于个性的东西可隐藏一时,但不能隐藏一生。时间一久,是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呢?心理学给“个性”下的定义是:一个人独特、稳定、整体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一个人的个性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在行为中处处体现他的风格,所以个性又称人格。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名片”,他就是他,你就是你。当我们强调一个人与众不同即独特时,常用“个性”来表述。当我们强调一个人方方面面都带有某种整体风格或惯性时,常用“人格”来表述。
个性包含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两部分。其中,心理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兴趣、三观、信仰等,这些会影响人在生活中的关注点、追求、取向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大类,不同的人需要的东西不同。比如,有的人讲究吃喝,有的人则觉得吃喝只是为了活着。有的人想要合群,有的人则喜欢独处。有的人只求平安,有的人则喜欢冒险。有的人只在乎功利,有的人则更在乎尊严。有的人甘愿平凡,有的人则想名扬天下。
兴趣是指人为了体验快乐的感受而引发的活动倾向。人与人的兴趣也不同。比如,有的人可以数小时坐在河边钓鱼,有的人則喜欢到篮球场或足球场奔跑。听音乐时,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则喜欢现代歌曲;有人喜欢平缓的风格,有人则喜欢刺激的风格。
三观是人们现在常用的一个词,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21年,有位女明星在国外找人代孕后,全家人曾想弃养孩子,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公愤。这种人欲做母亲却不想怀孕,孩子出生后竟想弃养,其世界观显然有悖于自然逻辑,其人生观是将生命视如草芥,其价值观则是觉得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其三观严重颠覆了社会已有的共识。这种人就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世上若没有生命的延续,没有对生命的情谊,钱又是个什么东西?
信仰是个性中最稳定的内容,指人对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坚信不疑。一个人一旦有了信仰,就会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始终如一地坚持某些信念和做某些事情。
在心理倾向的上述内容中,前两项即需要和兴趣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动力,后两项即三观和信仰则可以决定人生的方向。
人的需要和兴趣有一部分来自遗传,还有一部分则与后天有关。三观和信仰则完全是在后天养成或形成的,受到人出生后经历的心理抚养、心理教养、学校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影响。人的心理倾向有大约四分之三的内容取决于后天影响。
人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活动时表现于外的征象,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气质是指人心理活动发生时的强度、平衡度与灵活度的特征。比如,人说话、做事时快或慢,音量大或小,属于容易兴奋型还是比较沉闷型,这些都是气质的表现。气质主要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更多地取决于先天禀赋。
性格则完全由后天养成,主要表现为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比如,一个人是否喜欢亲近他人,是否合群,是否善于理解和体贴他人,说话是否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些都属于性格。
能力是指人学习、反应、做事的效率。能力分为智能与技能,还有特殊能力。能力有一半(主要是智能)取决于遗传,还有一半(主要是技能)则取决于后天培养。
上述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内容,在不同的人身上交叉组合,就形成不同的人格。比如,“聪明+急脾气”的人往往精明利索,而“聪明+慢脾气”的人则显得大智若愚。“聪明+三观正确”的人可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而“聪明+三观扭曲”的人则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