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

2022-04-17温腾龙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文化素质人口

摘 要:在一个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对两者进行有效的协调,能够真正为社会内部经济发展提供主要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的核心依据。在当前经济的新常态下,提高各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最好的进步方向,也是应对社会发展中的挑战核心所在,能够为国家经济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依据。人口文化素质能够在地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即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手段,是国家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是以福建省2007—2020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际研究,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对其所呈现出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统一协调的研究方法,为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及经济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福建地区经济水平提升,也为地区人口的良好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口;文化素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文化

本文索引:温腾龙.<标题>[J].商展经济,2022(06):-046.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后,国家与地区之间所呈现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口的文化素质之间的竞争,人口素质高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整体效果和速度,所以在社会内部经济水平提升阶段,人口综合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当前城市发展阶段考虑的核心。传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想要得以进步,生活得到富足,主要需要依靠劳动力在土地上耕作,并且利用资本增加投入,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水平的整体增长。但是在当今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进步的关键,核心人才为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阿尔文·托夫勒认为:“知识的文化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其中所包含的权力资源,但是在宏观的视角下进行分析,准确地对人口的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判断,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方向的必然需求,也是未来人口的素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战略目标制定的前提保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福建地区处于经济水平中等的位置,要结合福建地区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有效探讨。找到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持续对其多年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全面找到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效果,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都是福建省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所结合的主要背景。

在福建地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具有的协调性特点和关系,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质量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就需要为经济发展阶段注入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结合当前这一学科模式的发展所提倡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学等相关理念的内容就能够看出,想要最大限度地构建出与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关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应用的评价体系,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真正对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其中福建地区就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要按照人口、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内容进行合理评价,更需要对文化素质还有经济发展进行关注,了解到人才培养及地区经济水平提升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结合多年发展经验,以及发展的整体过程,对福建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还有经济发展之间所呈现出的协调关系进行有效定义,为政府制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这也是本次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社会内部发展的整体过程中,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直接联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关注点相对比较单一,涉及全方面研究的内容比较少,整体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这一研究内容受到了一些具有专业性能力的学者给予的支持,所以在他们的研究下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绩,这也为本次文章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很多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開始对人口的经济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也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张春元所主编的人口经济学,主要内容就是人口的质量是人本身对于世界在改造和认知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能力及条件,所以在对人口数量进行限制时,提高人口的品质,是其提出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造成较大影响的学者还有王胜金,他认为教育的情况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整体的速度,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个最基本的情况。程潜昌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所能够得到最为主要的结论就是,人口是一个可以再生的资源,人口素质需要不断进行转变。想要真正达到素质转变,最终目标依赖的就是人口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达到的整体水平。这也能够看出,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育率。胡振宇等在世界研究过程中,也对区域的经济情况进行了实际分析,其发现区域经济内部人口文化素质之间所产生的差异会对经济发展的平衡造成影响。同时,吴莲霞也提出了坚持以人口的发展为根本,促进人的全面进步,能够持续稳定降低生育的水平,提高文化的素养对于人口结构的改善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也能够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张善于在《中国人口地理》这本书中提出劳动者文化的素质,其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在分工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位置,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在社会中获取的宏观经济收益就越大。对于西部地区人口素质的研究,周明等提出,人口素质与经济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整体水平的高低都由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和素质最终决定。李建新提出,人口是当前经济活动在发展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人口的问题实际上属于一个具有整体性特点的问题,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看重人口所能够达到的数量及增长的情况,更需要集中地对人口内部所呈现出的结构整体变化现状进行分析。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人们所面临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内部所呈现出的失衡现象,还有就是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这样的情况会对未来国家社会乃至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福建省人口在战略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顺应时代的进步,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数量质量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坚持把质量作为第一位,最大限度对人口数量进行控制,然后再过渡到提升质量,这也是其最为核心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口素质变动的过程中,实现人口的综合发展,从而为经济进步提供相适应的人口资源。

国外学者对于人口文化素质的含义分析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人口的文化素质属于人口在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就包含着对经济增长情况的影响,这也是当前国外经济学领域所研究的热点话题。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中,很多国外学者都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Schults在著作中就指出,当代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依靠空间能源工地,还有人体的劳动力,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是需要结合劳动者所呈现出智力的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得到分析结果之后,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稳步增长。人力资本在其自身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资本对经济的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和整体的效果,只能够远远超过物质投资所得到的效果,也能够比整体的效果更加具有优势。Paul提出把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溢出作为最基础这一模型的思想理念,其中主要指出的是知识在产生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扩散的效率和知识的积累,结合人力资本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把其中所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最不能避免的就是,结合使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在最佳的视角下,实现经济有利的发展推动经济水平的进步。David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西方国家研究的结果进行探讨得到的结果是,健康的人力资本还有经济增长的关系内容,并且提出了人口在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更能推动经济的进步。所以还需要注重对人口所呈现出素质的有效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的水平提升,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及帮助。国外学者对人口文化还有相关素质问题进行研究时,所呈现出的全面性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推动当前经济水平成长最为核心的原因,其研究认知的情况逐渐得以深入,所以人口文化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也取得了进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这样的结果也是西方和国外的众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最终结果。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熵权法。熵权法指的是一种被客观赋予权力的方法,利用信息内容进行熵计算,结合人口的文化素质,还有经济当前发展所呈现出的各项指标,对其中的权重进行有效平衡。在这其中主要突出的就是客观性内容,按照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深入地分析其中所呈现出的指数,才能为本次课题下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

(2)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指的是对事物之间所呈现出空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的衡量,这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空间上的联系,重点探讨是否与邻近区域有着自相关的关系,从而引入全局的指数及局部的指数深入进行分析,了解空间关系所呈现出的特征。

(3)相关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都是使用SPSS 17.0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4)GIS技术支持下的空间分析。GIS技术支持下的空间分析指的是利用五普和六普及各种统计数据对GIS进行使用,从而得到福建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还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分布图,重点探讨两者之间所呈现出的空间性差异。

1.3.2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2015年福建统计年鉴》《2016年领导干部手册》《福建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福建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1990—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0 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等。

2 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概况

2.1 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概况

2.1.1 高学历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形势下进行分析,高等院校人数在不断扩招,国家重点开始扶植职业技术院校,这也让人们关注到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性。大专人口在我国整体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升高,占0.5%~8.54%,比之前提高了16.9倍。但是在2007年,福建省全省的整体平均水平为1.85%,在这一阶段北京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9.3%的高数值。截至2020年北京的高素质人才占总人口比重的31.5%,福建省仅为4.84%,两者之间相差26.66个百分点。各个地区高等学历人口在比重分布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均衡现象,影响了地区的经济水平提升。大专以上的人口比重在不同的地区发展阶段,所占有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福建地区人口分布的过程中,学历较高的大多数分布在厦门、莆田、泉州等地区,大专以上人口比重较小的地区大多数集中在西部。

2.1.2 文盲率逐渐降低

对比2007年和2020年福建省文盲率空間分布情况,基本上各省都能把扫盲工作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区文盲的数量,也使地区的整体知识学习水平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改善。

2.1.3 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受教育年限从4.8年上升到8.15年,相当于从小学四年级上升到中学二年级。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比福建高一年,而北京在2007年达到了本科二年级的水平。在过去10年中,该省人口的教育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个县的人均受教育年限都有所增加。

(1)教育年限差距最大。2007年教育年限最多的厦门市为8.96年,最低的龙岩市为1.98年,差距为6.98年。2020年最高的地区仍然是厦门,为9.68年。宁德市2010年患病率最高的是厦门市(10.04岁),最低的是宁德市(5.32岁),相差4.72岁。

(2)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受过高等教育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教育年限最低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属于福建省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未来还需要加大对经济教育的投入。

2.1.4 教师数量逐渐增多

从教职人员数量来看,福建地区在发展阶段,其教育机构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扩大,从2007年的227659人增加到2020年的403901人,增加的教师人数近一倍。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师资力量是其中最为关键所在,教育想要得到发展,就需要教师的整体团队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福建省的思想、文化教育得到了全方面的提高,并且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福建很多贫困地区,其农民的整体智力,还有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薄弱的。基本职业技能稍差,适应能力较低,现金收入整体的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也能够看出,智力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这也是受到了人口、文化素质的制约。

2.2 福建省经济水平概况

2.2.1 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2007—2020年,福建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福建地区经济水平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而2015年之后其经济得到了迅猛提高,直至2020年福建省GDP突破了万亿大关。在历年的GDP排行中,福建省一直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位置,甚至是全国倒数,2007年全国平均GDP达到572亿元时,福建省仅仅是260亿元,两者之间相差312亿元。到2020年福建省已经提高到10503亿元,全国水平为21823亿元,虽然差距也较为突出,但是福建地区的发展在不断前行。福建省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就是长期的失衡,存在着较大贫富差距。这样的情况给福建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进步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

2.2.2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由图2可以看出,一直以来第一产业处于较为下降的位置,而第二产业的整体状态相对来说较为平稳,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明显程度不高,第三产业表现的就是稳中求进。在2007年,第一产业整体的比重与二三产业相比较低,非农的产业比例达到70%以上。201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历史性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比重则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稍微薄弱。2015年非农产业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这也带动了福建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主导的产业部门。2012年开始,全国的第三产业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各省平均值也从621.67亿元增加到了8590.02亿元。所以,到达2020年时整体的增加倍数为13.82倍。福建省增长得相对比较迅猛,其整体增长速度达到20.09倍,但是在全国的排名中依然处于倒数的水平。在2012年之前福建省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低。2007年低于全国水平的5.95个百分比,但是在2020年则高出了全国的6.85个百分点。

2.2.3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如图3所示,一些反映人均生活水平的指标同时出现增长,2014年之前缓慢增长,2015年之后迅速增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增长。福建省农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435元增长到2020年的7387元,增长了16.98倍,增幅显著。2007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加4035元,增长4.5%。福建省总体增长较快,人均财政支出10年增长11.013元,达到74.91倍。

2.2.4 经济发展活力充足

总体而言,福建省经济增长速度呈缓慢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该国所有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都呈现出上升和下降的趋势,2007年开始上升,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只有福建、西藏和重庆增长了10%以上,其他省份的增长则更少。

3 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質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3.1 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分析

本文以最小的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对福建省2007年与2020年的人口文化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

如图4所示,2017年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指数平均为0.312。大多数地区的文化质量低于0.4。该省88个县中有38个县的文化质量低于0.3,只有少数地区的文化质量高于0.5。2017年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闽西和东北部。到2020年,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大多属于福建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差异、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为了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福建省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

3.2 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与2017年相比,2020年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综合指数集中在0.2~0.3。只有宁德和龙岩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0.2,而超过0.3的地区有32个。厦门和莆田两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指数均高于0.7。2017年和2020年,福建省经济落后地区在福建省的分布较为广泛,基本上遍及整个福建地区,表现为以福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倾斜的缩小现象。这些地区基本上是几个地区的所在地,是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图5显示了2007—2020年福建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图。从中可以看出,2011年和2017年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最高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福建中部和各省总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发展经济,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经济基础较差的广大地区增长速度较慢。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4.1.1 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

在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三个层次指标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对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最为显著,教师人数的影响逐渐增大,但增长速度不如人均受教育年限快。从空间上看,福州市中心区及各省会城市的人口文化素质较高。然而,从2017年到2020年,这些地区的改善还不够,福建省西部和东北部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速度相对较快。2017年,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仍然较低,东南部的改善率也较低。2017年,东南、西南部分地区成为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地区。

4.1.2 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通过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看出,地区内部大专以上人口的比重及每万人拥有教师人数的具体情况,都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真正呈现出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文盲率相关的系数相对较小,但也呈现出了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对于人口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非农业占比较大,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GDP、人均财政支出等关系都拥有较高的影响。

4.1.3 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水平不断提升

福建地区2007—2020年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耦合的协调程度在不断上升,其中主要经历的就是严重失调——高度协调过程,从空间层面进行分析,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这样的协调性也呈现出阶段和区域性的特征。在2015年福建省主要呈现的是一个轻度失调的类型,这一失调主要是在福建省边缘的区域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经济和人口的文化素质发展缺乏高度统一和协调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地区的经济水平得以提升,人口文化素质也有所改善,所以二者的协调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也是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良好结果。

4.2 政策建议

4.2.1 加强基础教育投资力度,普及巩固基础教育

想要真正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不能只在眼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中,还需要利用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措施,抓住机遇,及时解决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社会进步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福建省人口文化素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各个地区的文化素质提高找到了全新发展的方向,也推动了经济快速的进步。所以对此还需要找到有效的工作模式,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发展过程中最为根本的保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减少青少年人口文盲率就能够真正使地区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其中,福建省还需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内容作为核心,积极推动各个地区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素质教育使青少年的创新精神、自身的潜能和综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这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整体的素质及综合能力,促进福建地区各个阶段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减少文盲率。

在十多年的发展阶段,福建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有很多人口文化素质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人口素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经济较好的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远高于贫困地区,文盲率也远高于全国水平,这也导致地区之间人口文化素质对比差异较大。所以,需要地区加强财政倾斜力度,利用专项资金弥补教育缺失的情况,利用经济推动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提升,保证人口素质得以提高,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

4.2.2 加快发展高中及中职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

对于各个地区的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说,提高受教育年限,普及高中和中职教育,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人口整体文化素质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一点。综合对其分析能够看出,福建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对来说较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需求,利用现有的条件大力普及高等教育,推广职业技术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通过职业教育对人才进行培养,能够实现教育工作开展效果的最大化,也能够使地区教育工作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在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中,福建省有些地区教育工作进行了改革。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有效地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福建地区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和创新,这也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样重要,也是人才培养的一条必经之路。近年来,福建核心城市的人群受教育年限相对来说有所提高,这也使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拥有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使义务教育得以普及,所以人口文化素质相对提高,那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自然就会加快,这也是教育工作得以发展、地区经济水平共同提升的关键。

4.2.3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高考制度恢复之后,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所以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不容忽视,2010年在我国北京地区,大专以上人口的学历比重已经高达31.5%,但是在当时的福建省该比重仅占4.84%,这样的数据能够看出,地区的人才培养水平差距在不断增加。整个福建省的核心地区,高素质人才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其他地区和小的县城就缺乏高素质人才,也导致人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的力量不足,福建省呈现出较大的地区人才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不仅说明了福建省在发展过程中高学历人才缺乏,也说明了地区在人才分配上存在不均衡问题。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内容,欠缺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发展,那么国家就会丧失核心竞争力,而地区发展速度也会不断降低。所以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和保障,也要求福建省能够集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以便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从而创造出更加高涨的经济收益。因此,增加教育工作的投资力度,注重教育投资过程中的经济收益,是当前福建省所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4.2.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人口文化素质作用

在时代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都有所提升,而当今也是知识经济的世界,更是信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全新时代,文化素质在社会内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能夠起到的核心作用日益重要,同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各个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对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两者之间互惠互利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对文化素质提升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本次课题所研究的福建省人口结构配置情况能够看出,人均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失,集中表现在福州核心经济圈很多地区缺乏高素质人才。所以想要真正为福建地区良好的发展贡献力量,就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根据人才自身的能力还有特长,恰当合理地对其进行聘用,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地区发展,使人才的潜能得以激发。

福建省众多地区都由于经济交通设施存在落后的现象,导致人才很难留在其中,所以这也需要提高地区的经济水平,使人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多方面改善人才生活的环境,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员返回家乡、建设家乡,帮助家乡摆脱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提高福建地区经济的整体水平。

4.2.5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人力资本合理分布

福建省目前所呈现出产业整体的结构是三、二、一格局,但是经过本次课题调查研究结果能够看出,三次产业中从业的人员所呈现出的格局是一、二、三,第一产业所占有的人员数量比重相对较大,但是第三产业所能够吸引的劳动力数量却是相对较小的,所以也需要及时对这样的产业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使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互协调恰当合理,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为福建省与其他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还需要根据地区实际,真正了解当前福建省各个产业发展的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对其中所包含的人力资源内容进行分析,保证这一资源能够合理地在各个产业内部进行分布,这样才能够在构建和适应之间形成良好的生产体系,也能够使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4.3 不足与展望

一个地区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衔接,能够真正实现地区整体的发展。但是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这项内容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还有大量数据的收集,所以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难度较高。本文仅仅是以福建省近十年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了解到当前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紧密联系,在今后还会继续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形式,重点分析这一客体中所涉及的内容,力求为福建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孙振清,谷文姗,成晓斐.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互动关系研究[J].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18(2):1-7.

李景初.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差距的收敛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24):47-50.

付浜荻.扩大消费与要素市场发展的逻辑关联[J].商业经济研究,2021(24):56-59.

朱相君,薛亮.关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2(5):1-10.

杨丹,冷利.农户劳动力配置与“一家两制”行为:基于收入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6):1-19.

王志芳,李婷,高伟明.河北省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21,43(6):58-65.

马立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机制与多角度评价: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研究[J].北方经贸,2021(12):107-111.

苗龙,文炳勋,文倩雅.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7(2):1-9.

安孟,张诚.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提升中国区域创新效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2):99-108.

张游国,高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及多元回归的上海市电力需求预测[J].物流科技,2021,44(12):26-29+35.

成远,乔观民,梅思雨,等.基于SBM-DEA浙江省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7):1-11.

付坤.湖北省工业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商讯,2021(34):7-9.

馬聪聪.互联网使用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讯,2021(34):13-15.

吕冰洋,王雨坤,贺颖.我国地区间资本要素市场分割状况: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21,38(11):101-114.

谷嘉男.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11):89-90.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文化素质人口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