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途径
2022-04-17简仕宏
摘要: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办好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国家战略,大势所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重普通高等教育、轻继续教育,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同时也制约了高校发展的步伐。非学历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育非学历教育的新机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新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应担负的责任。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发展;问题;途径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新时代,新任务,新发展带来继续教育诸多机遇与挑战。围绕“转型发展,调整结构,服务地方”的理念,结合学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倒逼学校应树立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新理念,创建新机制,为新形势下学校非学历教育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式发展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偏颇。重视全日制普通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认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抓实抓好全日制普通教育,非学历教育是社会培训机构的责任,与高校关系不大,有些二级学院将非学历教育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创收的层面来理解。因此,学校在师资配备、管理模式、品牌发展上都没有将非学历教育纳入统筹,缺乏战略发展眼光,例如:学校发展规划中关于继续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继续教育工作有点边缘化,非学历教育名存实亡。反观一些老牌知名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统筹管理乏力。分散发展是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学历教育在管理上呈现的主要特点,普遍是“放水养鱼”与“占山为王”。也就是说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基本是处于各自为政,自主招生,自行管理,自由发展的分散状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肥饱有资源的。学校缺少统一的管理机制和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在校级层面上统筹规划远景发展,缺乏统筹协调招生,住宿收費,教学上没有统一的刚性管理。在非学历教育的管理上没有形成如同全日制教育一样的系统化管理体系。而这种分散的、地摊式、游击战的发展极易导致各二级学院之间在开展非学历教育上的无序竞争,甚至存在里通外合,内外达成“地下”的经济分成契约。不仅教育质量难以保障,为新式“腐败”构造“温床”。势必导致学校非学历教育进一步发展障碍。
(三)对接市场不良。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必须面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立足地方产业的发展。当前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办法沿用学历教育的模式,是各二级学院自发的,缺少学校引导而运作。在项目设计上以营利为中心,没有贴近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和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需求,培训项目难以应对市场的变化。教学内容设计上仍然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受教育者创新意识的引导。教育思路陈旧,培训项目缺少市场的针对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非学历教育难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持续。
(四)培训师资不强。“传道、授业、解惑”是高校教师的天职。长期以来,学历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主打任务,主要职责也就倾向于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广大教师根本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学校也没有明确的投入与机制来保障非学历教育师资的打造。即使有些教师接受非学历教育的任务后,也是疲于应付,可想而知,非学历教育的效果相对较差,难以形成市场的吸引力,产生不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当前没有“高大上”的非学历教育的教师队伍,也是制约非学历教育发展的软肋和瓶颈。
二、发展可行性探析
(一)人才齐集,学科齐全,资源丰富是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有力支撑。升本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有明显提升,社会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开设近4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导,文理为基础,新能源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新进不少博士为我们非学历师资的打造奠定扎实基础。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一万三千多人,随着学校“校企合作、转型发展”的深化,许多学生都有提高技能的需求;伴之校内“双创”的推进,这些都是学校发展非学历教育潜在市场。
(二)国家战略,地方需求,个体提升是发展非学历教育的难得机遇。
十九大报告确定了“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大国工匠”,“健康中国”等等发展战略,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倍增计划,将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形成“双创”的新局面。地方政府在着力推进实力城市、智慧城市、美丽城市、幸福城市的建设。产业转型发展,技术换代升级,新旧动能的激活,改革开放大门的进一步敞开,政府许多权力的下放,惠民共享的层次提高,直接导致企事业的员工、公务员等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急需各方面素质的拓展。这些都是学校非学历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探索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定位。
学校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实施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轨运行的协调发展模式,积极依托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逐步实现继续教育的工作重心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逐渐转变。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中要主动打破传统封闭型管理模式,优化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忧患意识,敞开校门,走出校园,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使继续教育的对象直接拓展到企业职工,下岗、转岗、失业人员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二)规范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
学校应该从校级层面上统一对非学历教育实行归口管理,制定各类非学历教育招生宣传,管理费用及学校与举办单位的分成比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相关方的责、权、利,规划好二级学院办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例如国内的知名大学都相继成立非学历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各种培训中心,省内部分高校业已走向归口管理,产生的收入有相应的分成制度,并且将校内各院系的非学历教育工作归口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口径,统一调配,确保非学历教育良性运行。
(三)积极探索非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模式,学校需要设置一个民办非企业法人机构---职业鉴定培训中心。积极主动与人社部门对接,在整合二级学院资源的基础上筹建“高级职业鉴定所”。提升学校职业鉴定品位,打造品牌,形成培训方式灵活,与市场紧密结合,不受学历,年龄限制,服务学生,服务地方产业。
2.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能够适应成人学习的培训,要更具有目的性和专业针对性,这种非学历培训,在形式上“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为主,半工半读培训为主”。体现出时间短,见效快的教育功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校可以同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如“专题报告”,“现场研讨会”,“专家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以及针对性很强的岗位培训。
3.通过“筑巢引凤”、“借船出海”等方式,推进与省内外优质教育机构合作,探讨与名校合作办非学历教育。如在学校试办学生考研培训班,国考培训班,教师资格证考试及教师招聘考试培训班,为学校全日制教育提供必要的最后“一公里”教育。
(四)政府高校融合,形成良性互动。2018年,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专门出台了“政府支持学校发展的三十条措施”,组成以发展改革、财政、人社、民政、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农工、金融、商贸等多部门配合的支持系统,为学校的发展和内涵建设助力;为此,学校方面也积极响应,制定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措施”,从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师资团队、图书资料、文体设施等方面提供服务。涉及到继续教育的项目有:
1.军民融合,军队转业干部与退伍军人培训班
2.行业在岗培训,税务干部与金融保险培训班。
3.师资培训,围绕学前教育、农村音、体、美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中职师资开展培训,以此为基础筹建学校“教师国培中心”。
4.企业员工的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
5.农村村官、农民工培训。
(五)加强政府指导,构建统一的非学历教育体系
发展非学历教育,政府、企业、高等院校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行业企业及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非学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非学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主管部门、企业、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每年定期举办校企洽谈会,共同搭建非学历教育发展平台。
“天行有常,应之而治则吉”。我们要把立德树人内化为继续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立足服务于地方,一切为了学生,扑下身子、走出院子做调研,精心设计非学历教育项目,满足各级各类不同民众技能提高的需求,有效地匹配地方产业的需求,不断做强学校非学历教育,做人民满意的非学历教育,为构建“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新架构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巧燕.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6-18
[2] 梁晓蓓.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7):89-90
[3] 张耕等.高等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探微[J],中国成人教育,2018(6):126-127
[4] 胡恒等.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内涵与策略分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8(2):31-35
[5] 侯春来.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统筹发展的途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7(9):47-49
作者介绍:简仕宏,男,1968.6出生,江西新余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基础医学。通信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區阳光大道2666号,新余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邮编:338004,电话:1360790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