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车”是做什么用的?

2022-04-17富丽

月读 2022年4期
关键词:牙床金文轮子

富丽

车是人们日常出行时离不开的交通工具。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车。那么,古代车的主要用途跟今天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古代的车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车”在甲骨文和金文当中有很多种写法,描绘的都是一辆古代车子的样子。多数字形中都有表示车辕、两个车轮和车轴的部分。不过,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当中,车字都存在一些较为复杂或相对简单的字形,比如,在较为复杂的字形中,有的在两轮之间有车厢,甚至细致描绘出车轭、车衡乃至一些装饰性的部件,而较为简单的金文字形则只有一个车轮。而且,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车字的简化字字形并不是现代人的创造,而是源自东晋以来很多书法家所写的“车”的草书字形。

“车”最初是指陸地上有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且从它的古文字形上可以看出,最初的车有两个轮子,由马来拉。许慎《说文解字》:“车,舆轮之总名。”“舆”指车厢,“轮”指车轮。在古代车的构造当中,车厢和车轮是最重要的两个部件,因此许慎将“车”定义为以舆和轮为主要部件的交通工具的总称。

古代的车通常由马来驾,这一特征不仅反映在“车”的古文字形当中,也能通过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得到印证。比如,在古文当中,常常“车”“马”并提。《诗经·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邻邻”形容车行驶的声音,“白颠”是一种额头有白毛的良马。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萧萧”形容马的嘶鸣声。

与今天不同的是,早期的车除了供贵族出行或狩猎使用外,更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军事作战,所以,“车”有时专指战车。《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史记·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表示战车的数量,通常用“乘”,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因为拥有战车的数量标志着一国国力的强弱,所以才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等说法。

“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这个意义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车的形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车”所涵盖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从古代以牲畜或人为动力的车,到今天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乃至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种类多种多样。

不仅如此,跟“车”具有共同特征的利用轮轴转动来工作的工具也可以用“车”来称呼。《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翻车”是一种用来引水的机械装置。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列举了各种以“车”命名的工具:“今观凡器之运转者,皆谓之车。……纺纱具曰纺车,飏谷具曰风车,缫丝具曰缫车……”

再进一步,“车”又可以泛指机器,今天的“车间、试车”等词语中的“车”都属于这种用法。

车轮是旋转的,因此“车”又可指利用轮轴旋转来进行加工、操作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乐》:“直遂集客,车水竭池,穷池索之。”“车水”的意思是用水车汲水。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补遗》:“麋角与鹿角不同,麋角如驼骨,通身可车,却无纹。”这里的“车”是指用车床一类的东西切削物件。

在一些方言当中,“车”还表示“旋转、转动”的意思,且多指身体的转动,这显然也是从车轮旋转这一含义发展而来的。李劼人《大波》:“钟刀儿匠的老婆好像也听见了,便车过身子,冲着大众旋磕头,旋哭诉。”

成语“辅车相依”源自《左传·僖公五年》中的一段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想越过虞国去消灭虢国,于是派使者向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认为,虞国和虢国是互相依存的近邻,虢国如果灭亡了,虞国也会跟着遭殃。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来说明虞、虢两国之间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这里,“辅”指颊骨,“车”指牙床。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关系密切。而之所以用“车”来称呼牙床,是因为牙床对牙所起的承载作用就像车载物一样。唐代韩愈《与崔群书》一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除了常用读音chē以外,“车”还读jū,专门指一种象棋棋子。宋代刘克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

“车”还作为部首使用,包含“车”的字在意思上大多跟车有关,比如“军、辇、舆、轻、转、输、轨、载”等。

“车”字的字形演变

猜你喜欢

牙床金文轮子
重阳
轮子
老屋
梦想一只转动的轮子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假牙老掉怎么办
香喷喷的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