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思政教育策略

2022-04-16杨学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思政大学生

杨学明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中国是一个拥有56 个民族的大国,大学则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互通的有效桥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个民族地区发展的储备人才,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由于经济、地理、历史、语言习惯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非常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就业信息不对等、民族歧视、生活饮食习惯难以适应等问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择业期长、就业层次低、失业率高、就业结构失衡等就业困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面向人、成就人和示范人”的长期战略性工作,事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明确在新时期应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求职意向、择业目标等息息相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团结与稳定[1]。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成因分析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

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是择业,毕业后要投身什么行业、到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责等都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的第一步中就存在思想认识问题。首先,在自我认识方面,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盲目自信,对自己能力、素质的评价太过于主观,不能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对自身特点认识不够全面就不能挖掘自己的内在需求,也找不准自己和行业、职位的适配程度,在职业选择的时候一头雾水,造成就业难问题。其次,在行业认识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不足,学生从小到大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书本和教师,对各行各业的了解不多,平时只能从新闻、从业者口中了解行业的现状、前景、优劣势等,对行业的发展和工作职责都知之甚微,常常会出现到岗实际工作内容和大学生想象情况相悖的情况。最后,在职业认识方面,因为部分家长陈旧的思想认为公务员、医生、律师、教师等职业才是“铁饭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家长的这种思想所影响,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都想找一份父母眼中“体面”的工作,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学校方面对学生就业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缺位,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不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想要轻松又“有面子”的工作,这就造成了热门行业供过于求,冷门行业无人问津,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自我怀疑的不良后果,大学生就业情况因此恶化。

(二)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社会阅历较少,心理素质还不够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因为环境、物质等原因,在陌生的大学环境中一般较为保守,认为自己在物质、精神上比其他人匮乏,部分从小缺乏家长陪伴的少数民族学生会缺少勇敢表达自己的自信。对自己的评价偏低使得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底气不足,缺乏上进和创新精神,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高薪工作望而却步,只找那种有很大把握的工作。其次,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随波逐流,盲目地跟随大众认为的热门职业,没有自己的择业标准和主见,在此过程中可能错失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盲目择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会在面试过程中因为能力与职业不匹配导致面试失败,面试失败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会怀疑、否定自己,在择业时就会变得更加保守。最后,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都认为毕业了就应该有一个好工作,特别是在周围的同学都已经找好了工作,而自己的工作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会对就业非常急切,心里对自己今后就业情况的不确定与焦虑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心理困扰。同时也存在一些自暴自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付出任何努力,只是坐等时机,在找工作时遭遇的挫折不能被消化,失败带来的心态问题让他们宁可整天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浪费了秋招、春招等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好机会,陷入自我内耗的低沉情绪中不能自拔。

(三)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因为少数民族人数较少,民族发展与汉族相比存在一定的先天劣势,所以我们国家为了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和谐,帮助少数民族同胞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高考中的加分政策为例,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加20分、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加10分、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可以加5 分。这些优惠政策会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等靠要”的思想,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优惠政策进入心仪的大学,存在依赖于国家政策的心理意识,这种依赖思想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淡薄,就业观念落后,认为一定要专业对口的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在理想和现实相悖的情况下给自己设限,增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生活习惯、家乡情结、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原因,在择业时很少考虑家乡之外的地方,想返回民族地区就业,然而大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能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有限,这样不仅降低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还限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空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流动性降低,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2]。

(四)综合素质与市场要求存在差距

首先,因为民族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大学生相比也就存在明显差距,落后的教育水平限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岗位都为了生存开始大幅裁员,就业市场缩水,就业竞争日益严峻。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具备吃苦耐劳、朴实勤劳等优点,但在自身能力的限制下,在目前的就业市场内并不占优势,能找到心仪工作机会的概率较小。其次,由于地区和环境限制,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的学习环境限制了教育活动的开展,部分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老旧落后,缺乏工具支持和技术支撑,多媒体教学在当地学校难以有效开展,学生在学校只能学到部分理论知识,眼界有限。同时,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少数民族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与城镇的同龄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入同一所大学,能够有效缩短这种差距,但是却不能完全抹除这种日积月累的隐性知识与技能鸿沟,要和其他学生一样,获得同一份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最后,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的运用不熟练,理解也不够深刻,在生活工作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理解别人说的话,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以汉语言文字进行办公交流的,综合素质也是以汉文化为评价标准,少数民族学生双语的优势在单位的眼中变成了劣势,最终遭到拒绝[3]。此外,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国家的帮扶,在假期还要帮助家里干活,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在学习中很难取得非凡的成就。

二、传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思政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在人才市场上具备更多优势,必须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大学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认同程度也不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也就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都在民族地区上学,学习环境落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学生的社会认知、自信心理等没有得到有效培养,零星的思想教育活动没有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未能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性[4]。思政教育对于每一名大学生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网络技术发达,网上的信息泥沙俱下,甚至出现很多“毁人三观”的内容,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在我国的历史中,不乏有妄图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恶劣分子,这些恶劣分子企图用歪理分化我们的祖国,离间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思政教育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重塑思想意识,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抵制极端思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思政教育非常有限,对大学的思政教育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思政教育只是看着高大上,对他们自身而言用处较小,甚至有部分学生刻意逃掉思政教育课。对思政教育认可程度不高,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抱着“随意”“应付”等态度,让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都变成了无用功。

(二)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就开始进入了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但是思政教育没能形成具体有效的实施机制和指导机制,部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思政课程的教师对相应的概念理解比较模糊,也没有参加过系统性的指导和培训课程,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大学里的思政教育就是普通精神上的教育宣传,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新时代提倡的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5]。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失去了时代内涵和生活中鲜活的养料,生活资源、时事资源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枯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具体的教学任务,思政教育仍然停留在宣传口号和精神思想学习的表层阶段,没能落实到育人成才的教学目标中。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的理论化思政教育不仅会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按部就班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还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背离,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的思政教育缺乏就业指导

在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思政”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并为大学生搜集、整理、传达相关的就业信息,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保证高质量就业。但是,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却难以发现就业指导的“身影”,思政课程缺少关于就业信息的内容,只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就业思想道德和素质进行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就业困惑[6]。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是我们国家的就业指导课程是近年来才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范围内,就业指导尚处于发展初期,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就业教育意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会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下意识忽略就业指导。第二是高校没有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建设缺乏就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时普遍只能采用单独的就业理论讲解,向学生传授的内容已经脱离了思政教育。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优化策略

(一)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

要提高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第一步是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程度。只有从心底认可思政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才能真正重视思政教育课程,才肯在思政学习中下苦功夫。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程度,首先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思政教育课程。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迫切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用科学、合理、有趣的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教育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特别是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思政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让学生在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其次,思政教育内容的设计要便于学生理解,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时政热点,与实际脱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利于学生理解社会和行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7]。因此,教师在设计思政课程内容时应该结合社会热点现象,争取用“小事”“身边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加学生对的思政知识的理解,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程度。

(二)拓展思政教育形式

现代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以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民族发展为目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是必要的手段。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校内搭建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思政平台,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知识、相关就业知识、社会热点事件、人民日报评论等内容,让学生接受优秀思想政治内容的熏陶。其次,可以在校内举办一些思政知识内容竞赛活动,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思政教育,了解思政教育,从而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再次,学校要积极转变思政教育成果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用小组汇报、社会实践、论文等考核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最后,在大力推进思政教育落实的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勇于创新,开展“我心中的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就业指导不能只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思政教育是学生进校上的第一课,学校和教师在第一课中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因此,优化思政教育内容要将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各民族、各地域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民族、分专业,将共性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8]。同时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咨询辅导,因“业”施教,为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是保证社会和谐安定的重点工作,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创新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改善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