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独”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2-04-16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慎独道德修养教育者

张 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学生作为传统的“边缘人”过渡到现代社会的“参与人”,社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的同时,也深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对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矛盾凸显,尤其是大学生道德底线丧失、理想信念迷失以及个人价值观物化现象严重。这对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慎独”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一个独有的范畴,蕴含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特有价值,有助于将自觉、自决等自律道德教育观念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概念界定

“慎独”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一种自我修身法则和方法。《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最先对其做出解释,强调道德约束的作用,主张道德约束转向为自我行为约束。《大学》中提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1]《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2]而后的思想家们对其解读都强调“慎独”不应限于思想道德修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去落实,直至内外兼修。因此,“慎独”思想要求主体要严于律己,时刻坚持自己的道德信仰,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强调主体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

二、“慎独”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慎独”精神符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

“慎独”精神强调道德标准的内化,要求行为主体建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面对当今大学生思想领域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真正意识到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3]“慎独”本身是一种强调主体行为的自觉性和一致性,使自身不做出有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精神,其基本内涵中蕴含的“隐”“微”“辨”“言”“省”符合提升大学生道德认识、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内在要求。“慎独”犹如一个标尺,帮助当代大学生用正确的道德标准进行自我剖析,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增强其自觉性和坚定性。“慎独”精神内化于心,有助于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分析、判断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慎独”精神有助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最大契合

慎独精神更强调行为主体的实践性,主张道德标准外化于行,直至最大程度上实现思想行为的一致性。一方面,道德主体的行为是主体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最直接的体现。衡量一个人的品格不是看其对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依据其道德选择。另一方面,衡量主体道德修养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应是时刻保持理性,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慎独”精神大学生解决在社会中面对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正确评判具体问题的正反方面,总结经验,不断深化主体道德认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进而更好地指导主体道德行为,如此循环反复,每一次循环都是对前一方面的发展,最终达到慎独境界。因此,大学生“慎独”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有助于自身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在实践中获得提升,在实践中找到知行合一的最佳契合点,逐步实现知行合一的最大契合。

(三)“慎独”精神有助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高校思想教育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以提升其思想觉悟水平的为目的,对其进行相关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意识形态性的鲜明特点。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这就决定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求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慎独”精神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缩小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差距,引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双主体”的相互作用,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慎独”精神对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争做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因此,“慎独”精神对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慎独”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用

(一)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慎独”的价值理念

将“慎独”精神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提升大学生“慎独”的价值理念。第一,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在“慎独”教育中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中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慎独”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第二,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慎独”精神教育。网络已经是人们、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各种学习APP等多种途径宣传“慎独”精神。三、将“慎独”精神用于实践活动。环境影响的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方式,将“慎独”精神融入校园文化,通过举办演讲、辩论赛等相应的知识技能竞活动,让广大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慎独”的境界。高校积极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慎独”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大学生时刻在自我道德品质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的最佳契合。

(二)践行“慎独”要发挥教育者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一种双向活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4]新时代大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个性化特征愈发凸现,这就要求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示范和榜样作用。首先,在教育者队伍中进行“慎独”精神教育。“慎独”是自我否定之否定,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对教师进行“慎独”精神教育,有助于教师在此过程中体验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提高教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控能力,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良好校园文化与高尚道德氛围的形成。其次,高校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慎独”理念。学生具有典型的向师性,因此教育者除了努力学习新的学术知识、增强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之外,更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道德品格的锤炼,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无形中发挥作为教育者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高校教师需加强自身的“慎独”精神教育,并将之贯彻落实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中。特别是高校一线教师更要将学习和践行“慎独”精神落在实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三)将“慎独”精神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发挥教师这一关键部分的作用,同时要着眼于整体,将“慎独”精神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实现“1+1>2”的效果。一是各门课程教学合理分工与共同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各门课程并不是彼此独立、绝对区别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互为作用的整体。这就需要在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确定教学侧重点,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功能。要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二是贯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从大学生思想共性和特性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灵活性地、有针对性地将“慎独”精神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学时,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吸引性,重视难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情感的升华。采取启发、激励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内容生动化、情景化,使教学内容主动“走进”学生。三是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培养标准,将“慎独”教育理论应用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例如,将“慎独”精神教育融入大学四年的管理机制,注重激励教育和警示教育的作用。创新多样的主题活动、研究活动等教育形式,实现“慎独”精神入脑入心,促进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慎独道德修养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慎独”的境界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从“慎独”看境界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