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析

2022-04-16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基地实训

任 浩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它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兼具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质就是指不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人,更要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1]。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的,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和完善应用模式,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陶铸奋斗精神。

1 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及必要性

1.1 校内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为贯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做到思政课进头脑,将思政课堂知识融入思政课校内实训中,从而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2 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内涵

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以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种需求,为学生们提供不同的感官、思维体验,从而实现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由“隐性教育”向“显性教育”转化,从“被动理解”向“主动运用”迁移。思政课校内实践基地涵盖《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课程重点专题。依托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将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大方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解读时代、分析现实,构建通识与特色互融、理论与实践互补的双线双向实践育人格局,在地方红色文化浸润、感染和熏陶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因此,探索高职高专思政课多功能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对思政课教学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1.3 现阶段建设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如何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设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训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开发课堂专题配套实践项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且终身受益的课程。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1)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难以全覆盖、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网络调研和线下调研发现,很多高校通过与当地或者外地的实践基地进行合作,建设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同时,校外实践基地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各个专业学生授课时间不统一,校外实践基地开放时间有限、班容量不足使得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难以全覆盖学校学生;第二,部分还存在安全隐患,对安全开展思政课教育有一定的制约;第三,受疫情影响,校外实践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2)思政课“双基地”建设形式多样难以聚焦思政教育重点

“双基地”是指把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实现职业技能训练与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融合。“双基地”建设对于高校学生是必要的,但是也要看到思政课“双基地”教育的不足之处。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课“双基地”建设,但存在建设形式多样、课程标准无法统一、思政课教师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等问题,最重要的是难以聚焦思政教育的重点,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3)思政课红色教育基地内容单一、普适性差

思政教育与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是很多高校近年来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通过红色基地的情景教育能够与同学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红色教育基地在空间上集聚性差,距离较远;在时间上开放时间有限,无法实现全过程实践教育;在内容上红色基地内容呈现片段化,具有单一性,难以达到系统学习思政课知识的效果。

4)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多为传统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没有配套的场地、设施,更难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课知识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对于处于数字时代的大学生吸引力有限。目前,很多高校还在运用传统的实训方式进行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 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难点

3.1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学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2]。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教师老龄化、数字化培训少、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学系统。

3.2 建设和利用关系处理不科学,难以提升实训有效性

思政课校内实践课程近年来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的组成部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难以纳入到教学系统,使思政课校内实践课程名不正言不顺;二是学分分配不够,甚至没有相应的学分,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师激励机制不足,思政课实践课程课时费难以保证,教师授课动力不足。以上三种情况导致思政课校内实践课程建设和利用关系处理不科学,难以提升实践有效性。

3.3 校内思政课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思政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思政课虚拟现实实训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实训室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暨模拟法庭实践实训室三大部分,涉及知识点多、内容广、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需要较多的建设资金。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训基地到位资金不足,导致相应的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模式走向单一化。

4 高校思政课校内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策分析

4.1 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素质培养

高校要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思政课教师引进来,不仅引进相应的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等硬件,同时引进来全国其他优秀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系统等软件。

4.2 建立思政课多功能实训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建设

针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形式多样、难以聚焦思政教育的重点和一些校内实训基地课程标准无法统一等问题,应在建设思政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建立起针对实践基地的实践课程标准,并将其纳入到思政课过程性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学分和成绩权重,规范课程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课程标准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也能够保证教育客体积极参与进来,形成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的关系。

4.3 匹配相应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效

在建设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时,充分利用建设资金,一方面保证硬件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也重视软件资源建设,系统性的匹配相应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校提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资源,对于高校培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物资投入,将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保障。[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多维度探索教学方式、宽视角理解教学资源、深挖教学资源潜能,最大化利用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形成多种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模式。思政

课教师要处理好建设和利用的关系,努力将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成学生喜欢去、乐意听、主动学的思政新课堂,提升教学质效。

4.4 打造校本案例数字资源,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校友资源是培育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成才观的重要导向标。将优秀毕业生事例、优秀校友案例汇集,打造示范校本案例,并将其贯穿于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之中,实现数字化呈现。依托于思政课校内教学基地的数字化校本案例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做到经常化、示范化教育,促进学生树立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搭建起思政理论与实践桥梁,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