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 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2-04-16何宗元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教学模式

何宗元

(太原工业学院设计艺术系,山西 太原 030008)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思政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教学方法改进、教师队伍培养、教学成效显现等方面,对教学过程性评价、教师自身评价、课程话语建设、高校大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整体开展探究较少。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学者斯派蒂提出了OBE 理论,该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哲学思想。OBE 理论强调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强化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聚焦以结果为导向、定位以持续改进为原则。OBE 理论极大的革新了高校思政课教育理念,改变了碎片化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此,本文结合OBE 教育理念,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整体性和针对性角度统筹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某种建设性的新思路。

一、OBE 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契机

OBE 理念带来了教育范式转变。从方法上来说,它提供多种教学方式支持系统,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从教育过程上说,强调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尤其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从结果上来看,它回归课程教育属性,持续的提升课程的质量。高校思政课从整体上来看其实是以课程群的形式存在的,它与“产出导向”理念是相符的。以教学效果来衡量,高校思政课必须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和“立德树人”。因此,将高校思政理论课与OBE 理念贴合起来,不仅符合培养时代新人现实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开拓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守正创新。

1.OBE 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时代要求

对于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高校思政课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和历史使命。这是因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高校大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述表述,不仅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指南。国内高校办学方向与高校思政课课程属性具有一致性,高校教学一方面都要确保自身培养的人才能够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才的标准;另一方面还应该符合不同专业专才培养的要求。通才与专才结合的标准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要求也变得更为清晰与明确。那么,OBE 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流程,包括教学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合作与实践、反馈考核评价,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富强,中华要振兴就必然要求涌现出一大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各种有作为的人才。”面对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思政课应通过对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改革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往研究仅把关注点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某个环节上,而并未针对性的探索培养目标、实际操作的支撑关系的内在关联,所以并不能产生比较突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效果。根据OBE 的教学理念,以结果和标准来反向设计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应重视细化“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毕业要求,使其分项指标点更加清晰明确并可证明、可测量。传统高校思政课更多的是关注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而较为明确地符合高校毕业要求的指标却较少。高校毕业要求是高校大学生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桥梁,但对毕业后的高校大学生政治素养缺乏持续追踪。因此,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仅是比较重视“我们教给高校大学生什么”,对于“高校大学生学会什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思政课的授课目标应该是更具靶向性,且能够评测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符合度。

2.高校思政课OBE 改革理念的守正创新

以“课程思政”为指引,积极重构“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思政要求,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使课程全面反映人才内涵培养的要求。尽管高校思政课体系引入了OBE 教育理念,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本科生而言,大一、大二将大部分的思政课学完,而到大三、大四课时并不多,仅只有“形势与政策”课程,导致无法保障高校大学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有助于实现不同教学形态的协同互补,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思政课教学的育人目标。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构呢?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用识别课程中“思政因素”,如果在某些专业课程中存在思政因素,应将其有效补充到思政课程体系。高校思政课中的课程目标是较为明确,但在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矩阵关系上仍存在不足,导致对其他课程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时,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填写矩阵关系表时能够深入探究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同时也会使其提升备课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此矩阵关系表,可以使教师的课程目标更加明确,也能体现思政课程在毕业要求中的价值,从而使教师更加明确其育人指向。高校思政课改革应把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测填加到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中,采用移动互联技术有针对性地推出思政课智慧课堂系统,从而有效处理单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的难点和重点。然而,目前学界还没有就思政课教学达成度评测问题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就导致高校思政课依然会将关注点停留在“教给高校大学生什么”的层面,而忽视高校大学生接受状况。所以,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完成以及三方测评等因素都应在评价体系之中加以考虑,才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3.高校思政课OBE 改革的广阔前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统优秀文化对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素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不仅要给高校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的满足时代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进而解决更多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美好追求。高校思政课本身具有很强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决定高校思政课的育人过程必须直面高校大学生关切的现实热点和思想困惑。高校思政课通过现实问题的探索、思考及其正确回应,帮助青年高校大学生理性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这和OBE 理念中最终聚焦有意义的结果不谋而合。在OBE 理念指导下,课程设计者和授课教师应该明确的聚焦于思政课中培养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洞悉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和文化修养。高校思政课中必须给高校大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并提高课程的开放度。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提升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拓宽高校大学生学习的开放度,使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习进度的高校大学生协同进步。传统优秀文化拥有不同传播渠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这些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机会和载体,让高校大学生通过现场的实践学习将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呈现,涵养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在OBE 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政课建立标准是增强文化认同、坚定理想信念以及继承精神财富。这个标准给思政课老师和高校大学生都提出更大的期望和挑战。因此,思政课程设计者以上述标准为指导,根据高校大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反向设计课程,真正将高校思政课的重心转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深处,从内心深处坚定对中国的文化自信。

二、OBE 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表征

高校思政课应该更多地体现出亲和性与思想性,加大对思想政治课关注度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程质量水平。然而,从OBE 视角看高校思政课中存在以教师为主体,高校大学生个性发挥不足以及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形成对立等困境。所以以OBE 理念为指导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确保思政课教学效果卓有成效。

1.主角确定:突出教师权威而忽视高校大学生自主性

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这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三中心”教学模式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大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依然扮演着中心角色。当以教师基于矩形法则、讲台与课桌严肃对峙的空间格局形成后,教师角色形成权力结构,支配与说教的关系。尽管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理念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普及,但这一理念在实践教学开展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及应用。“满堂灌”这种现象依然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主流模式,高校大学生无法成为课堂主角,其主角意识得不到培养。尽管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图突破固有的弊病,但在实际教学开展中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关系仍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自主性的实现,具体表现在无法提供给高校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难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自主发展意向。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即使是为了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采用结合实际授课内容来给高校大学生讲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现象,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怎样“讲好”并非是引导高校大学生怎样“学好”。思政教师很难做到自觉分析与接纳,也难以与高校大学生的互动中自觉成为“观察者”、“行动者”和 “思考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从教学本质上来看,传统架构教师中心的教学体制难以满足高校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甚至可能会使教师与高校大学生二者之间产生角色的冲突和激化。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因此决不能将教师的权威性与高校大学生的自主性对立起来。

2.支持杠杆:学业成绩导向而阻碍高校大学生个体化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仍以高校大学生书面考试成绩评价为主。那么,以高校大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很难全面考察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思想交融、思想转变和思想提升的效能。考核形式上,高校思政课在原有考核模式上也沿用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相似的应试考核,导致高校思政课思想深邃性的展现及内化无法实现。考核模式的陈旧,教学方式的滞后而导致高校大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热情不高,甚至有的高校大学生借助突击学习来应付思政课考试。高校大学生的协作学习、研究学习、同伴学习、项目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学习创新被抑制。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转变这一问题并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考核,许多高校逐渐探索出过程性考核激励模式。但过程性考核模式往往也是以高校大学生成绩为中心,忽视发展高校大学生共同体的文化框架。尽管是结合高校大学生个体化的课堂发言、研讨、实践次数进行计分,还通过高校大学生个人参与课堂活动多寡来予以加分,这种状况无疑是从助长了学习的功利主义思想。对于部分高校大学生来说参与思政课堂活动仅是片面的得到分数,并非是实现自我价值。在高校大学生共同体的思政课程中,高校大学生对高校思政共同的态度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发挥效果的关键。高校大学生的共同体文化框架包含了学校、教师和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个框架不仅将高校大学生视为高校思政课中的一员,具有个体能动性,主动参与思政理念的创造、思政知识传播和思政方法应用。这些都需要用高校思政课的评估、课程设计和质量、高校大学生支持和学习资源的供给,它们构成了学习系统的支持杠杆。由于思政课现有推行的评价模式依然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评标标准不健全等问题,这个学习支持杠杆无法平衡学业结果导向和高校大学生个性之间的鸿沟,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但从实际执行效果上看也并未能够达到应有的改革要求。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个体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和学业结果导向如不能很好的融入,就会导致高校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学习排斥,甚至会严重冲击高校思政课学科设置的合理性。

3.选择向度:割裂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继承关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灌输与启发并存的现状,这是由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性的本质特征、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主客体辩证关系所决定。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将思政课体系的政治性、学理性、艺术性功能有机整合。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之处在于灌输,灌输是由高校思政课课程的政治属性决定的,它既决定其学科的本质规定,也决定其教学方法,其直接后果是形塑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内容为王”成为了思政课教师教学中主要关注的内容,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而不应该干扰知识传授过程。针对全新教学理念的应用,部分思政课教师依旧以一种保守、谨慎的态度对待,他们坚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也无法及时地添加新式教学手段。与之形成对照,有些课堂特别是以年轻教师为主的课堂,这些老师在传统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吸纳融合其他国家先进教学经验,同时也会借助新科技和方式来做好课堂改革创新。甚至有的教师会以读图或者视觉展示的方式,提前录制教学内容来引导高校大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这也就使课堂变成了以教师个人展示为主或者是以小组研讨为主。从这两种不同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的向度来看,原有的灌输式课堂并未尊重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研讨和启发为重心的开放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也产生了弱化效果。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是需要统筹启发性、灌输性之间的联系,不仅需要具有通识课程这种普遍性而且也要具有自身特点,所以说如果进行盲目的冒进或者固步自封都与教学规律相互违背,也与思政课发展要求不符。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依然要注意传统灌输与现代启发之间的张力,积极推动融合,预防选择失衡,使思政课走出传统与现代的撕裂困境。

三、OBE 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构建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基于以上高校思政课出现的“深度”困境,构建出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不仅要构建教师主导和高校大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设计及全员覆盖的网络教育模式,而且要将OBE 理论核心理念融入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不断向前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

1.教师主导与高校大学生主体的对分教学模式

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师主导、高校大学生主体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又经济实用的教学改革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以对等分配原则来对课堂时间进行划分,其中一半的时间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而另一半的时间由高校大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时,对分教学模式也适应了OBE 理论提出的“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成长的历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平等对分的原则将师生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划分开来,共同拥有教育过程的权力-控制权。具体实施中教师负责共性内容,而高校大学生负责个性化的发展。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课堂主导作用为高校大学生传递知识;另一方面课堂中高校大学生应该扮演主体角色紧随教师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具体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涵盖讲授、吸收、讨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PAD课堂模式。讲授期间教师在其中仅起到导学的作用,这是与以往授课模式存在的差异性。分课堂教学中老师仅对知识框架、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讲解而并不涉及细节知识的讲授。在吸收环节中高校大学生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课堂知识理解来对知识进一步内化吸收、巩固知识内容。对于讨论环节来说也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享有关问题。小组成员对自身认知成果向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检验个人所学的收获,同时在讨论中也可以处理自身存在疑惑。小组成员通过轮流制方式来进行发言,这样能够使每一位高校大学生获得发言机会并且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学习以及参考其他教学模式优秀的经验。所以说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满堂灌”的单一输出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表现应该是向高校大学生讲授知识、阐述知识背景引导高校大学生能够对内在知识内容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使高校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把握。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都能对所学问题有更深入的把握,同时在互动交流中能够达到深化所学的知识效果,也有助于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来提升课堂质量。

2.高校大学生负责与教师尽责的项目制教学设计

项目制教学来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又被称为项目制学习,是指以高校大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方式,让高校大学生在项目进行学习的过程。项目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大学生负责、教师尽责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和以持续改进为原则。项目制的教学特点是挖掘学习问题性、促进学习合作性、鼓励学习探究性、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结果性。项目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目标以及切身体验会让高校大学生从中能够获取并掌握知识,也能培养高校大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提升学习热情。项目制教学可以总结为明确教学项目、编制项目计划书、组建专业团队、切合实际进行项目流程设计、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注重学员教学反馈。可以看出,项目制教学关注点是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教学管理等方面,而完成目标期间关注的是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也能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缺乏对思政课关注的现象,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由于课程显性成果有限,高校大学生也不能清晰了解通过借助思政课的丰富内容,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和增强自身能力素质,他们只是片面地把这门课程看作传授知识的媒介而已。这种情形短时间内有所转变难度较大。那么推进思政课发展不仅需要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要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要关注课程的实践性作用,还应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课程联系起来构建优化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吸收项目制教学的合理部分,以此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提升。协调处理好高校思政课教学和项目管理二者间的联系必须要发挥成果为导向的作用才能够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之处需要结合实际来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思路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合理调整,才能够确保结合高校大学生实际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为高校大学生能充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应赋予高校大学生主动权,而这也并不表明教师丧失教学主导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更多的承担自身责任采取科学监督的方式来引导高校大学生,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水平。

3.教学互动与全程参与的网络教学全覆盖

网络时空建构促使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网络教学也被视为实体课堂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思政课网络教学在新的网络空间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导致教学自由与约束关系的失衡,各种媒介交往削弱了人与人直接交往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造成高校大学生学习心态的碎片化和思维层次肤浅化。所以,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教育教学模式上需要结合国内外在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差异,也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对网络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尤其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进行优化与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中的有益之处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及设定的目标。在优化的过程中对新媒体工具以及新型网络技术不能持有全盘排斥的心态,也不能对其完全接受。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的OBE模式,这是一种高校思政教学要求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网络教学模块建设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根据移动互联网新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网络教学模块。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块避免在网络教育中的“陷阱”和“黑洞”,它是建立在移动技术前提下开展的网络教学工作并有机地统筹融合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高校思政课改革打造往内和往外的有机统一的教学新模式,唤醒高校大学生高尚精神,敞亮高校大学生内心情感,同时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展现出多种不同表现方式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教学方法上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机教学APP 的方式收集汇总高校大学生存疑的问题,并且集中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难点讲解。课余时间教师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对学习难点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在线上讨论区与高校大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具有时效性也兼顾思想性。而通过借助实时交流的平台师生可以开展交流互动,促使教师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网络教学模块开展过程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从根本上调整并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的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带来的不足。

总之,OBE 不仅是一种变革教育教学范式理论,更是一种系统的、有创新性的实践方法。但是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中却遇到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延展性和文化泛化的冲击,造成教师与高校大学生双主体角色倒置,学习效果和个体化高校大学生支持杠杆失灵,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的选择偏差的教育瓶颈。因此,根据OBE 理念以学习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原则,彻底构建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文化框架,打造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实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想变革、教育实践升级。在OBE 理论的影响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思政课改革绽放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最终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理论科学性、思考深邃性和情感高尚性。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