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性讲课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16付焕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医师

付焕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培训是为医院提供优秀全科医疗人才的最快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医疗意识提高,致使住院部收住患者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住院医师大多为初级职称医师,在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稍显不足,为帮助其适应当下压力越来越大的工作环境,并尽早实现独立、规范的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则需要更为高效地对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既往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医师基础知识方面的积累而忽略实践操作的培训,致使培训整体效果不佳[1]。为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提高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本次研究将探究应用培养性讲课教学法的价值,为医院制定住院医师培训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 年9 月—2020 年9 月期间于我院入职的住院医师中选取本次的研究对象,共60 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 名住院医师按照1:1 比例分为对照组:30 名,男性19 名,女性11 名,年龄在26~33 岁之间,平均年龄(29.6±1.2)岁,入院成绩在78~88 分之间,平均成绩为(83.6±2.7)分和研究组:30 名,男性17 名,女性13 名,年龄在25~34 岁之间,平均年龄(29.4±1.3)岁,入院成绩在77~86 分之间,平均成绩为(83.2±2.9)分。两组之间关于医师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入组医师工作年龄在3 年以内,同时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医师的带教老师均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0年以上,职称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并有3 年以上带教经验,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教学法来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该传统教学流程为:带教老师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制定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授课,并在培训过程中让对象对授课内容展开讨论,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授课后预留作业并在下一次授课前检查作业质量,实践部分则是通过一带多的方式在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实践操作。

研究组医师则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养性讲课教学法,该操作流程如下:(1)病例分析:现代医学注重全科医学诊疗,因此带教老师在每次授课时需为研究对象进行同一科室常见病例或经典病例的讲解(例如心内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通过对单一类病例进行授课,使研究对象能更好了解不同病症住院诊疗时的差异及注意事项,增加其对基础知识的认知。(2)小组合作:研究对象以3 名1 组组成研究小组,在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对带教老师提出的案例开展讨论,课后作业同样为小组作业,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医疗实践,各小组人员根据提前的分工计划,完成对患者的病史的询问、记录,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3)研究讨论:由研究对象提出与病例相关的在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建议,最后将其汇总为本组的讨论结果,对其他研究对象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时刻把握讨论的方向,并在每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评价与补充。(4)实践阶段:实践分为床边实践教学以及独立实践2 步,前者由带教老师对研究对象开展一对一带教教学,从收集患者的病史开始,引导规培医师对患者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特征、疾病的诊断措施、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临床诊治观摩等方面进行直接指导。后者则根据患者不同病症情况以研究对入院成绩和工作经验进行分配,每位研究对象负责管理5~6 例患者,并在教师指导下给出初步诊断,治疗计划,及预后评估等,以此来锻炼研究对象独立诊疗的能力。

1.3 疗效标准

培训完成后对上述两组医师考核成绩、教学效果以及医师对培训内容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考核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2 项分数均为50 分,得分越高,医师考核成绩越高;教学效果主要统计医师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6 项,每项调查总分为24 分,每项总分为4 分,得分越高,该项医师能力越突出。医师对培训的满意度由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于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内容包括对当前自身从事住院部诊疗工作的表现,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团队协作的表现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 项。总满意度:评为非常满意、满意的医师数量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指标,文中的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其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其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当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考核成绩比较

经组间对比后可知,研究组医师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的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医师教学效果对比

经组间对比后可知,研究组医师教学效果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师教学效果对比(分,)

表2 两组医师教学效果对比(分,)

2.3 两组医师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中对培训结果达到非常满意的医师有24 名,满意6 名,无不满意的医师,满意度为100%(30/30),对照组中对培训结果达到非常满意的医师有10 名,满意13 名,不满意7 名,满意度为76.67%(23/30),组间对比研究组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7.92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住院部是医院重要部门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大多为病重且病程较长的患者,相较于门诊部,住院部更加考验住院医师实践操作和耐心,为保证院内住院部患者能享受优质的治疗护理体验,则需要对其医师的职业素养及诊疗水平有更高的要求[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针对住院医师最主要的培训方式,通过上述培训内容来加强医师全科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以达到规范住院诊疗内容的目的。经蒋宜等专家[3]的研究称,既往在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通过带教老师为住院医师进行相关内容授课,帮助医师积累更多住院诊疗的知识。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对团队协作的指导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从而导致在应对突发事故时住院医师难以及时解决问题,最终引起不良的治疗结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将培养性讲课教学法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该教学方式加入了团队协作、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将研究对象以3 人小组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带教老师在每次授课时选取住院部高发或典型的疾病作为专题讲解,并在授课前后鼓励医师多参与组间讨论,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学习,同时该教学方式还进一步提高医师们带教参与度,由带教医师每次带领1 组医师开展住院诊疗,并由组内医师们合作完成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医师们基本掌握住院诊疗后,由带教老师对研究对象开展一对一带教教学,根据患者不同病症情况以研究对入院成绩和工作经验进行分配,从而使医师达到既能独自完成,又能在遇到紧急事故时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4]。个体化培训体现了对个体差异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住院医师获得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并且能够促进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对培养其临床思维、合作素质、人文思想等有积极作用,对其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

本次研究将培养性讲课教学法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并将最终研究结果联合胡凯峰团队[5]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应用培养性讲课教学法进行培训的研究组医师在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得分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知,培养性讲课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带教老师引导研究对象完成授课,其更偏向于让研究对象通过组团讨论的方式自行掌握病症住院诊疗的方法,而带教老师更多的则是起到提醒和纠正的作用,从而帮助研究对象发散思维,加大对住院诊疗的意识和认知[6];同时该模式还着重加大对实践操作的管理,从而提高医师们的实践水平。通过进一步提升研究基础和实践的知识积累,并最终提高考核的分数[7]。同时在教学效果有关的调查问卷各项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医师对此次培训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6.67%,上述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高伟勤[8]团队研究成果一致。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我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采用培养性讲课教学法的优势在于:首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培养性讲课教学法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住院医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促进对住院医师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对住院医师团队协作素养的提升。教学中的病例由带教老师精心筛选出的典型病例,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出讨论,住院医师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并逐步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有利于提升住院医师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9];其次,通过培养性讲课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医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还锻炼其医患沟通能力,强化其领导决策、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10]。最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该教学模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临床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免医师们在讨论时出现偏题、空泛的情况,通过开放式和互动讨论也会促进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达到了教学相长、双赢的目的[11]。从而达到训练心内科临床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这将为住院医师以后独立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石,为成为优秀的住院医师奠定牢固的基础[12-13]。

综上所述,培养性讲课教学法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等特点。通过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实施培养性讲课教学法,能进一步提升医师住院防治相关意识,改善整体教学质量,并使其对最后的培训结果更加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4-16]。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培养性讲课教学法在心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规范化医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