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生成方法的当代山地园林空间设计表达
——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

2022-04-16

园林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地空间设计家园

臧 亭 张 浪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困难立地绿化造林国家创新联盟,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2)

空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山地园林因其独特的地形环境特征在更易生成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空间设计要素。当代山地园林空间设计应当基于其功能定位及环境要素需求分析,选择适宜的空间构成方法,进而生成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以“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探讨当代山地展园从设计立意到空间生成的景观空间设计语言表达方式及过程,以期突出展园空间设计的时代性与引领性,为山地园林空间设计表达提供因地制宜的参考。

山地园林;展园;徐州—上合友好园;空间设计;空间生成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1],这其中包含了空间的认识与生成两个方面[2-3],而空间的生成更是对于空间问题研究的核心[4]。在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空间生成方法包括网格构成法、轴线控制法、空间复合法、母题重复法、空间变换法、模数控制法、特异构成法、空间切分法、空间隐喻法、空间象征法等构成手法[5-6]。虽然空间的生成方法是灵活且多样的,但是通常情况下空间的功能决定了空间的形态和组合方式[7]。对于山地园林景观,由于场地在竖向环境方面天然的复杂性,其空间生成所要考虑的要素也更加的多元。受古代自然崇拜与科技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8-9],对原始自然地形的遵循与改造是东西方传统山地园林设计重点并一直延续至今,而对景观空间的认识与塑造探究较少,导致空间形态破碎、空间界面粗糙[10]等问题突出,亟待行之有效的空间生成方法指引当代山地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山地展园是山地园林景观中一类功能更加明确的公共景观类型,其空间设计的要素、构成方式与场地协调等方面的设计表达更具有指向意义。

1 当代山地展园空间设计要素提取

1.1 展园空间内涵

园林展中的展园全称为展览花园,是随着各种不同性质、级别的博览会及园林展而出现的一种园林景观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各级别园林展中的重要组成单元[11]。以“徐州—上合友好园”(以下简称上合园)为代表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城市主题展园即是通过园林景观的样态来呈现城市原生文明的一类主题展园。展园从功能上来说是展览空间的一种类型,其规模通常控制在几平方米至几千平方米之间。展园空间的内涵是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这个场所通常以室外为主或室内外相结合的空间形式存在。

1.2 当代展园空间的特征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文化和行为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展园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变得极为多元,相应地对于展园空间的需求和特征也发生着更迭[12]。首先,空间的功能变化。传统的展园空间是为展品陈列所需的一个开敞的公共展览场所,即一个背景式的陈列空间,与展品相比是一个消极的物态。而当代展园空间本身也可作为展示对象,即空间与展品、空间与参观者可以发生互动,是一个积极的物态。其次,由于空间功能发生上述变化,展园空间在形态、界面、组织流线等方面也更加灵活多变。借助新技术、新材料,当代展园空间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拟的,空间可以更加流动,形态与界面在模糊与清晰之间的切换更加鲜明,由此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1.3 当代山地展园空间设计要素

(1)主题。园博会的展园空间是以主题作为前提而进行的设计,具有通过展园及空间本身向参观者表达主题的目的,而不仅仅将表现主题的任务寄托于展示内容。因此,园博会及其展园的主题对展园空间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突出。

(2)活动与媒介。展园通常以参观游览的方式作为主要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当代展园活动更加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体验感,新技术如虚拟漫游系统、增强现实技术(AR)等交互式景观设计逐步融入各类展园设计,空间在闭合与开敞、虚拟与现实之间从容切换,达到沉浸式体验的活动效果。

(3)展品。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以及各主题展园的原生景观风貌是园博会展园的主要展品。各类展品进行展示时对空间的大小、位置、开敞程度、材质等需求是展园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4)场地环境。地形无疑是山地园林空间最具特色的场地环境要素。在综合考虑场地环境的同时,当代山地展园空间设计即使是对于普通的参观游览者也更加注重实体空间的体验,借助天然的竖向空间特征,强化空间层次与变化给参观者带来不同的环境体验效果。

(5)当代景观美学观念。景观美学观念及表现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当代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景观美学更趋于多元与创新。空间形态与组织的突破、景观技术的艺术表现、地域文化与风貌特征的展示等都是当代景观美学观念指引下山地展园空间的设计要点。

2 方案构思与空间形态生成

2.1 展园主题定位与功能需求分析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徐州园博会)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主展园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简称徐州园博园)位于徐州东南生态片区吕梁山核心区域,展园面积约173.86 hm2。依据徐州园博园总体规划,上合园位于徐州园博园国际园区游客中心以东,占地面积为2 032 m2,场地标高72~79 m,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特征。

当代园博会展园展览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展园主题定位展示其在城市发展和绿化建设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13]。上合园方案以上合组织“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本届徐州园博会“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主题,以“和合”作为设计立意进行构思。由于展园是为信息传播与交流所提供的一个场所空间,因此,结合主题定位,展园需要展现上合组织与徐州园博园主题精神,同时展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景观风貌与文化特征,以及成员国在绿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为此,方案以“家园”的概念和空间形象来进行诠释,浓缩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景观于“家园”,着重展现上海合作组织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宗旨和原则,同时体现上海合作组织各个国家的特色和风貌。此外,因展会后展园将被保留作为徐州与上合组织合作成果的一个主要展示场所,故展园内需要设置一个单体建筑以供展会期间的室内展览以及展会后的接待展示需要。

2.2 空间构成方法选取

结合展园主题定位,总结以下几个关键词并通过景观设计语言来表达:上合组织、上海精神、八国家园。从功能需求来分析,诠释上合组织的“上海精神”,重点突出“和合”“共荣”等团结协作的理念,因此,场地空间序列宜采用向心式空间布局的方式进行空间秩序的排布;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家园”可以抽象成8个平等且功能相近的单元空间,独立且有联系,各个“家园”内展陈各自典型的景观风貌,因此,围绕“家园”主题展开的空间构成方法首选母题重复法。

2.3 单元空间拓扑形态生成

“拓扑”是其“组织关联”支撑空间物质形态不断变化而结构不变之关键[14]。建筑领域中的拓扑研究主要是理解建筑空间形态所蕴含的拓扑性质,厘清对建筑特性或外部功能等起核心作用的内部空间关联[15-16]。这一关系同样适用于景观空间设计。上合组织成员国园林风格大致可分为伊斯兰园林、俄罗斯园林和中式园林三类。无论是规则式还是自然式,三种园林风格在以“家园”为主题的庭院典型空间形态上都以母题拓扑同构的形态作为空间形态基础(图1-3)。因此,“家园”空间单元形态以规则几何形为母题,通过形态的拓扑变化与错动,结合场地向心关系,进行单元空间有机排布(图4)。

图1 伊斯兰风格拉合尔的夏利马园平面图(引自参考文献[17])Fig. 1 Plan of Shalimar Garden in Islamic style, Lahore

图2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霍夫上花园Fig. 2 Peter Hof Upper Garden, St. Petersburg, Russia

图3 江苏苏州拙政园平面图(引自参考文献[18])Fig. 3 Pla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图4 “家园”单元空间形态生成与排布Fig. 4 Gener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spatial form of “home” unit

2.4 空间组合形式

空间组合形式就是指若干空间是以什么方式衔接在一起的[19]。空间组合的形式由功能来决定。在上合园方案构思中,着重突出上合组织的沟通、联系作用,为成员国提供一个平等的协作平台。因此,在方案中,代表成员国的“家园”之间并没有联系,即物理空间相互独立,国与国之间保持尊重、不干涉内政,而通过一条上合组织“纽带”来建立联系,即选择以交通空间来连接各单元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图5)。

图5 交通串联式空间组合形式Fig. 5 Traffic series of spatial combination form

3 场地空间设计

3.1 空间限定

空间本身是无限、无形态的,由于有了实体的限定,才得以度量大小,进行构成,使其形态化[20]。空间限定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入手。

3.1.1 水平方向的空间限定

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水平方向空间限定方法主要有:上盖(建构筑物)、抬高、架空、下沉以及肌理变化。山地景观中,借助地形变化抬高或下沉空间以达到水平方向的限定效果是最常见的空间水平限定处理方式。上合园场地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与其周边北高南低的二级园路形成了剪刀式的地形交叉(图6),宜选用台地的方式处理自然坡向与高差关系。因此,在其空间设计中,首先根据场地地形将8国“家园”进行台地式地形处理,以达到抬高或下沉的三维空间形态(图7)。其次,考虑到场地与周边地形竖向关系协调,建筑宜设置在场地地势较低的南侧,以达到场地立面视线的协调(图8)。

图6 场地与周边园路原始地形地势Fig. 6 Site original landform

图7 结合地形布置的台地“家园”标高Fig. 7 Terrace “home” elevation combined with landform

图8 建筑与场地的竖向关系Fig. 8 Ver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and site

建筑的出现一方面是上盖式的空间限定,另一方面,屋顶面层也成为了新的抬高的室外景观空间。场地的三维空间形态随着建筑的诞生而发生了变化,进而形成新的台地“家园”竖向空间关系(图9)。此外,架空和肌理变化的应用,使得整个场地以及各个空间内的空间体验更加富有层次与变化(图10、图11)。

图9 台地“家园”竖向空间关系Fig. 9 Vertical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terrace “home”

图10 空间架空限定Fig. 10 Space overhead qualification mode

图11 空间肌理变化Fig. 11 Spatial texture changes

3.1.2 垂直方向的空间限定

垂直方向的空间限定方法有“设立”和“围”[20]。上合园方案中运用构筑物对空间进行“设立”限定,这种限定并不阻碍空间之间的流通,而是通过自身尺度与形态获得空间的界定感,从而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限定(图12)。此外,“围”也是本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空间垂直方向限定方法(图13)。围墙的应用一方面考虑山地地形需要挡土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契合方案“家园”主题的元素设计。

图12 垂直方向的构架对空间的限定效果Fig. 12 Define space with structure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图13 垂直方向以墙限定空间Fig. 13 Define space with wall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3.2 空间开合关系

3.2.1 空间大小

空间的相对大小是空间开合关系最直观的感受。在上合园方案设计中,由于场地规模有限,各功能空间的规模尺度区别并不大。入口及中心广场的面积约400 m2,与8国“家园”面积区间70~150 m2相比属于较大空间,但仍属于同规模级别的空间。为了更加突出空间功能的不同,需要拉大两种功能空间的开合关系。入口和向心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和活动的中心从功能上来看应当是开敞式空间,故除了建筑正立面一侧外,其他空间边界以0.3~1 m的矮墙、坐凳、台阶和水景等进行空间边界界定。

3.2.2 空间围合程度

在利用墙对空间进行围合限定时,需要更多关注围墙的高度、造型、材质对不同尺度空间产生的开合感受,以此来塑造更加宜人的空间体验秩序。在以户外空间设计为主的景观设计中,空间围合的高度与人眼视线的高度有着密切关系。从方案中墙体的平面布局来看,围合程度较高(图14),因此,墙体设计应当更加丰富以避免造成场地空间封闭单调的视觉效果。

图14 场地墙体布局Fig. 14 The wall layout on the site

首先,对于8国“家园”,为突出场地空间布局的向心感,围合墙体采用沿中心广场向四周由低到高的斜墙设计策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位于场地南侧的建筑屋顶花园及上抬花园的墙体高度不宜过低,故以最低1.2 m的设计高度来保证游客体验的安全感。再者,场地外西南方向的景观效果不佳,因此,将东南方向的屋顶花园墙体设置为1.5~2.1 m半封闭至封闭的空间感,以达到游客视线向西及西北引导的效果。其次,其他5个依托地势构建的“家园”空间,观景视野均较佳,因此,在满足挡土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以1.5 m以下的中矮墙对场地空间形态进行勾勒,营造半封闭至半开敞的景观空间效果(图15)。

图15 场地空间开合关系Fig. 15 Site space opening and closing relationship

3.3 空间层次与渗透

方案中,各功能空间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限定与围合把空间分成多个部分,但空间之间却不完全隔绝,而是有意识地通过设计语言使各个空间保持适当的连通。如各个空间之间通过斜矮墙进行分隔,既限定了空间,又创造了由私密到开放的空间体验感,并且各空间矮墙顺应地势连接成带,与远处山体形成拓扑关系构图,形成视觉上的连续效果(图16)。各空间矮墙与内外斜切造型的绿篱一起组成了高低错落、软硬结合、疏密有致的边界元素景观(图17、图18)。空间与空间之间以及场地内外相互因借、彼此渗透,丰富空间的层次感。

图16 连绵延续的斜墙带与背景山体的拓扑关系Fig. 16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inuous sloping wall belt and background mountain

图17 矮斜墙与高绿篱组成的边界元素景观Fig. 17 Boundary element landscape composed of low sloping walls and high hedges

图18 高围墙与斜绿篱组成的边界元素景观Fig. 18 Boundary element landscape composed of high walls and sloping hedges

4 结语

空间的设计与表达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景观空间构成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空间的功能决定了空间的组合及表达方式。对园林景观的设计立意和功能需求分析是景观空间设计的基础。当代展园对于设计主题、展示对象、展览方式等的需求越发多样化,基于山地园林的地势特征塑造更加丰富的功能空间,将空间设计融入展陈是当代山地展园设计的必然。上合园充分解读上合组织“和合”的“上海精神”,以“家园”的空间呈现方式来展示上合组织及其成员国的自然与文化风貌及生态技术,运用景观空间生成方法将抽象的精神理念用景观设计语言进行诠释,以期为此类山地主题展园空间设计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注:图2引自http://www.aoweibang.com/view/32395148/;图5-6为臧亭、谢倩绘制;图10-13、图16-18为李晓策摄;其余图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山地空间设计家园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寻找失落的家园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