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

2022-04-16韩瑞平

人民长江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政政治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手段变得也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大大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国际化潮流和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需求,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富有时代特色和气息,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加以改革与创新,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形式不注重实效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传统滞后的教学思想理念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信息时代大学生都拥有了自媒体设备和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思政信息和生活实例作为思政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政学习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一成不变的传统思政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创新思政教育策略,全方位和立体化打造高校思政创新平台,发挥新媒体的政治信息传播功能与传播价值,把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政传播手段,从理念与机制、主体与载体四个维度,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和实践路径;还要分析当下信息化环境下的语境特征,如信息空间开放的数字化和信息共享的开放性特征,以及信息虚拟化过程所具有的真实文化属性特征等,探究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途径,从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要发挥校园各类信息技术平台优势,引导舆论和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

由李丽娜和李久林合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创新研究》一书,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围绕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深挖了思政教育实践内涵,从思政教育系统整合视角,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具体方向,优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结构与教学内容,创新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还分析了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加强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性,系统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针对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开展了思政教育的全面优化工作。如选用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任用有责任心和综合素养较高的理论课教师,进行整合与发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要发挥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通过开拓新课题研究,提升思政教育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塑造大学精神和提升学生思想水平;还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通过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理念,逐步构建更加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还要积极关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引入健康人格心理学,让大学生能够以正确方式排遣学习压力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总之,该书具有结构框架清晰、问题分析透彻、逻辑分明、深入浅出等特点,适合高校大学生和思政教师参考使用。

在书中,作者主要探究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总目标与内涵、大学素质教育的整合与定位、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思想教育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途径与大学精神的塑造等问题。还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和主客观因素,作者认为现在中国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之争,反映出了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党建与团建的工作机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整合等问题。

其次,论述了信仰及道德教育问题。作者认为通识教育是德性教育的根本,儒家的人极之学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我国高校信仰与道德教育严重缺失,因此,要加强当代高校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积极重建大学生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探究信仰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对策;还要利用健康人格心理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辅导与心理咨询协同研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信”和“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教育应对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

第三,探究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问题。通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优化的思考,探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条件和控制课堂方式,探究了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思政课对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进行了新思考,从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的变化,探讨了“两课”教学新思路。还进一步阐述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采用的新方法。并结合实践课教学对思政理论课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效果分析、理论探讨及反思。

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模式和理念的创新,首先,要发挥高校新媒体思想教育功能和校园各类新媒体优势,增强校園舆论本领,牢牢掌控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优化校园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校园思政宣传与教学平台,强化网络监管和建立科学监管机制。其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和工作载体,树立平等意识和开放包容的思想教育观,建立全面、灵活、快速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培育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第三,优化整合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把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方式结合起来,落实立体化培养方式。

基金项目 :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书评人简介:

韩瑞平,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思政政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办公室政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