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不见面治理”疏离干群关系

2022-04-16张玉胜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4期
关键词:跑腿见面基层干部

张玉胜

在信息化时代,各地普遍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不见面审批”“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新治理方式提高了效率、便捷了群众。然而记者调研发现,在此背景下也衍生出一些脱离群众的新苗头:有的基层干部不善、不愿、不屑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安排工作习惯微信吼吼、处理事情经常电话问问、了解情况依赖表上看看。这种不良风气被一些干部自嘲为“不见面治理”,值得警惕。(3月14日《半月谈》)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本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的群众工作方式,旨在提高效率、便捷群众。但此举却也迎合了一些干部不敢、不愿和不善与群众见面的心理。人们担心这种电话里问事、网络上办公的“不见面治理”模式久了,极有可能滋生出新的脱离群众现象。这既非小题大做,更非杞人憂天。透过现实中一些群众反映即可窥测到某些端倪。

据记者在基层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已经养成了“安排工作习惯在微信上吼、处理事情经常在电话里问、了解情况依赖从报表上看”的作风,极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炕头,与群众“见面”工作。即便是“一个不能少”的疫苗接种事项,也只满足于“群”里通知。结果经常出现因入“群”人少和老年人不用智能手机而通知不到位的情况。误工误事和效率低下显而易见。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老百姓不仅是基层干部的服务对象,也是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依靠力量,群众中更蕴含着值得干部学习的聪明智慧、锦囊妙计。身处信息化时代,固然少不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之类的模式创新,切实解决群众奔波劳累、办事效率低下问题;但对该做的群众工作、必要的走村入户和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却不能一概而论地照此办理,尤其不能错失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在意的就是尊严礼仪和情感互动。同样是“沟通”,有些事情两个人在电话里交谈的效果,可能远不及当面交流显得诚恳和容易被接受;网上发出问卷调查也一定不如实实在在下基层所了解到的情况真实可信;在电话里和网上说不通的事,换成“见面”交流说不定就能很快落实。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联系群众、调查研究,这是基层干部的必备基本功。“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模式创新,与基层干部中滋生的脱离群众现象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些干部热衷于“不见面治理”,其根子还在于怕见、懒见、烦见群众的三种不良心态。

矫正由“不见面治理”导致的脱离群众毛病,首先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群众观点。只有心里装着百姓,行为上亲近群众,就会与群众有感情,愿意与其见面、唠嗑;其次,要有与群众打交道的本领。有些人怕见群众,就缘于没话说、没办法,“本领”恐慌;其三,需要相应考核机制的“倒逼”。要透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完善,增加当地群众的对基层干部评估、考核的权重,营造出多元共治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真正让群众“说了算”,防止干群由鱼水关系异化为蛙水关系。

猜你喜欢

跑腿见面基层干部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跑腿公司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跑腿”会有美好未来吗
秀逗蘑菇村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抱紧我
我为老师跑腿
不能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