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水域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2-04-16陈勇建
陈勇建
摘要:改革转制后,消防救援队伍是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承担着预防和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处置各类灾害和事故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认清这个职能定位,全面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能力。结合和田支队“8·5”水域救援事故伤亡案例,培养水域救援业务骨干,提高水域救援技术水平和专业处置能力迫在眉睫。文章结合洪涝灾害事故特点,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探究如何在高质量救援的前提下加快救援速度,将训练与实战紧密结合,积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训练中,从训练中夯实理论,用扎实的理论指导训练,从而全面的提高水域综合救援能力。
关键词:水域;救援;训练;装备
一、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现状
2021年,全国水域灾害事故频发,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案例频频出现。2013年湖北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张尘宇在成功救援一名被河水围困的司机后,不幸被洪水卷走牺牲;2018年12月,辽宁总队鞍山支队接到报警,一名69岁老人掉进冰窟窿里,在施救过程中,由于冰面太薄,产生裂纹,不幸造成一名救援人员落水牺牲;在2021年8月5日,和田支队在进行水域救援训练时,造成两名消防救援人员牺牲。结合以上事故案例可以总结出,水域救援具有危险系数高、复杂情况多、处置难度大等特点,极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所以,消防救援队伍要想在保证消防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完成救援任务,就必须具备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能力。要认真探索和研究水域救援训练工作的各方面实际问题,提升消防救援人员专业水平,结合水域救援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域救援专业授课和演练,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水域救援实战水平和综合救援能力。目前水域救援领域还存在以下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水域救援培训少,难度大,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在进行水域救援训练时,由于實际场景的限制,消防救援人员在水下没法像在陆地上那样灵活支配自己的身体,无法像平时那样快速而熟练地完成训练。与此同时,还容易产生缺氧、肺功能受损等危险。这些都是在水下训练时遇到的身体上的困难。在这样困难的训练环境和救援环境下,就要求我们消防救援人员拥有较好的水下活动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然而目前,由于缺乏充分的训练,大部分的消防救援人员在水域救援这一块,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水下活动能力都很欠缺,整体导致消防救援队伍还不是一支合格、专业过硬的水域救援队伍。针对这些问题,站在各救援站角度,首先,我们要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理论知识,多进行授课学习;其次,要重视对他们水下活动的训练,比如把游泳的速度也作为考核的一项要求。重视培养一些游泳、潜水能力突出的队员;与此同时,各地区特别是靠近水域的省市要配备好水域救援的装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具配备不到位,水域救援工作就没法正常进行,也会把消防救援人员置于危险之下。笔者认为,队站首先要利用好本地区的相关资源,尽快培养出一批在潜水游泳方面技能突出的先锋人员,可以在水域作战和装备使用方面下功夫,确保能够迅速解决好简单的水域抢险救援。站在支队角度,一定要因地制宜,靠近水域的沿海城市、含有多湖泊河流的城市,一定要重视水域救援这方面的问题。要定期组织各消防救援人员进行训练。上面重视了,下级才能更好地执行下去。上行下效,更好更全面的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战能力。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单打独斗现象
消防救援队伍接警出动以较为单一的警情调度为主,在总结近年来水域救援经验的基础上,因洪涝灾害的破坏力大、突发性强,短期内同时发生大量警情(根据近年水域救援经验总结,单日单个消防站接警量可高达200起以上),救援行动往往处处告急、顾此失彼。地方政府与救援力量协调机制不顺畅,存在现场指挥方式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清晰、牵头单位不明确等问题,现场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容易出现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实战能力不强,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受潮汐浪涌、船舶流动、水位变化等复杂的环境影响,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安全有效开展水域救援工作。随着水域事故的频发,这些年水域救援也逐渐得到重视,各消防救援队伍也在开展水域救援训练,要求每个消防救援人员具备基本游泳能力,但是,目前只局限于简易层面和游泳池等平静区域的训练,现有的水平还不足以开展公开水域救援,这就导致消防救援人员缺乏深水域、水流急水域的救援经验。同时,受教员匮乏、装备不足、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基层队站几乎无法自行开展训练,导致缺乏处置类似水域事故的技术经验,极易造成伤亡事故发生。
(四)器材装备配备不足,人装结合不紧密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装备以处置城市救援为主,而处置洪涝灾害的特种装备很少。有的队伍专业救生衣、舟艇、水域救援服、绳索等防护和救援装备数量不够;还有队伍缺少通讯装备,甚至出现操作不熟练,常常造成通讯中断,有时甚至失联。在实战中,发现有些装备存在适用性较差的问题,如冲锋舟重量大、体积大,在复杂地形和圩堤条件下使用困难,而橡皮艇又不能在激流的洪水中使用,容易导致侧翻,安全风险较高。
(五)接警后,无法迅速赶到救援现场
水域救援事故环境多发生在水位较深的水域,消防队站距离事故地点较远,尤其是距离水域面积较大的事发地较远,再加上水域周边道路狭小、交通不畅等诸多因素,造成行车时间较长,消防救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六)水域救援联动方面能力不强
水上救援需要渔业、海事、水利等多部门配合行动,但是,存在各部门之间互不隶属,各自为政的现象,容易出现合成指挥不力、联动响应滞后等问题,同时在行动中一些部门心存风险最小化的思想,致使扯皮、推诿现象经常发生。
(七)消防救援人员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
当前队伍各级心理疏导机制和干预制度不完善,一些消防救援人员在下水打捞遇难者尸体时,遇到被螺旋桨破坏的尸体、溺水者狰狞的表情等一系列情况,容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员心理不适,通常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做噩梦、心理波动大、睡眠质量下降等现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无端产生恐惧的心理。
二、洪涝灾害特点
(一)灾害发生速度快,致灾区域的面积大
大部分洪涝灾害是由强对流、暴雨、台风等气象因素引起,短期内的强降雨导致湖泊、河流水位激增。万一上流的水库溃堤或泄洪,洪水很快就会涌入农田、城镇等区域,导致大片区域被淹没,大量物资和人员得不到转移。例如,福建省武夷山“7·9”洪涝灾害中,一些乡镇最大小时雨量达到80mm,河水突然发生暴涨,不足2小时就致使武夷山和周边多县乡受灾,造成上千人被困。
(二)事故造成的破坏大,二次灾害风险系数高
我国洪涝灾害大多发生在华东、华南、东北一带,尤其是人口集中、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都是粮食主要产区。洪涝灾害发生时,洪水冲击住宅、田地、道路、堤坝和桥梁,不仅容易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同时也极易造成交通中断、通信、网络、水电中断。灾害发生后由于洪水长时间的浸泡,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二次危险。同时,在被洪水冲泡过的地方,细菌滋生,容易发生疫情等危害。在此期间,居民无家可归、粮食物资紧缺,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以2020年的江西省九江洪灾为例,截至2020年7月22日统计的数据,已造成1858间房屋倒塌,746万群众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3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227.9亿元。
(三)灾害持续时间长,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我国南方梅雨季节,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主要湖泊、河流长时间保持在高水位,容易形成区域性洪涝灾害。灾害期间,加固排险、巡堤巡河和转运人员物资等工作任务大。洪水退去后,恢复交通、清扫淤泥等工作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不仅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的恢复也是需要时间。
三、提升水域救援综合能力的建议
(一)专业队伍建设方面
用实战经验指导训练,采取训战结合的模式,通过实战的锻炼,让消防救援人员得到历练,进而提升水域救援的实操能力。与此同时,要注重消防救援队伍整体的救援能力的提高。重视榜样的作用,让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消防救援人员多给消防站进行演讲培训。定期举行培训,让优秀的业务骨干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比如最新的舟艇驾驶技术和水域救援培训。定期组织比赛,筛选优秀的业务骨干,让优秀的骨干带动其他消防救援人员,以点带面,从而慢慢提高整体水平。
突出重点,各有所长。面对洪涝灾害,救援有难度,所以我们要模块化作战,优化人员配置,重点问题重点解决。以“7·9”武夷山洪涝事故为例,福建消防救援总队优化抗洪抢险救援编成,就用分重点有突出的方式组成了一支救援队伍。如,一个分队设置6人,每两个分队组成1个作战单元,并编入水域救援能力突出的骨干1~3名,同时,也要配备宣传、通信人员,以便快速充分地传达一线救援现场的消息,这样就做到了一支救援队伍的专业化配备。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救援物资的配备。每个救援队伍都要配备救援器材,比如船艇、冲锋舟等,还需配备药物、水、食品。这样,在长时间、远距离救援中,也能做到快速救援。在以每个队为单位的救援中,如果出现某支救援队伍需要援助,通过通讯,其他队伍就能立马增援。既保证了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二)指挥调度方面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做好救援储备,突出优秀救援骨干的中坚力量,以长补短,形成一个整体素质高、专业过硬、准备充足的救援队伍。突生灾情时,根据灾情做好救援队伍调度,同时,在可能受灾或者受到影响的地方也预置救援队伍,以便需要增援时,储备队伍能够快速赶到救援现场。例如,福建消防救援总队通过研究江西省受灾情况以及降雨情况,在南平武夷山附近预置了1支省级、3支支队级抗洪抢险专业救援队伍,共260人,7月9日武夷山发生洪涝灾害时,各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防止了灾情进一步扩大。
重视一线指挥。深入受灾一线,以一线实际情况的指挥为基础,严格落实“枕戈待旦”要求,通讯、物资、预备人员等都要做好提前准备。一线指挥部要根据灾情,准确预判,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实现信息共享,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洪涝发生的情况以及灾情发生地的降雨、交通等各方面信息。在武夷山救援行动中,采取了这种方式,快速且高质量地完成了救援,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救援行动方面
掌握救援进度,重视一线指挥,提高通信效率,边指挥边通信,做好救援准备。在一线指挥传来消息时,做好救灾人员的配备,编入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救援骨干,同时把水域救援器材、救援车辆、相关物资快速充分准备好。在救援过程中,边救援边报告。需要增援的现场,可通过通讯联络其他储备队伍赶赴救援现场增援。
弄清现场灾情,保证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要从实际受灾情况出发,不能发生激进冒险救援,这样容易给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任务带来严重的困难和危险。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灾情的研判和分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地保证救援的成功。我们要及时快速地掌握一线救援的现场情况,比如现场的被困人员数量、现场地势等。通过研判相关情况,做到既能够快速转移被困人员又能够确保消防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在水域救援过程中,掌握水情是很关键的方面,要全面把握水域的深浅、水流的缓急等,根据实际的水域现状,制定救援方案,做到人员的合理配备以及救援装备的准备。在救援行动中指挥员要时刻提醒消防救援人员注意自身安全,在危险、湍急的水域不要贸然去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借助科技产品进行现场水域情况的分析。救援过程中要做到危险的地方不贸然前行,平静、低浅的水域也不掉以轻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救援一定要谨慎小心。
做好轮番作战的准备,交替作战,打好持久战。在洪灾救援中,转移人民群众是一项重要事宜。需要救援的人员中,包含大量的老人、小孩、妇女等体力弱、行动不便的人员,转移他们的时候需要消防救援人员背着、抱着走,这样也会大量消耗消防救援人员的体力,所以,在行进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也应学会轮番背抱、輪番休息,储蓄力量。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过度持久的消耗消防救援人员的体力,以避免因为体力的消耗给消防救援人员带来危险。
参考文献:
[1]王士军.关于加强水域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A]//2019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