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对策分析
——评《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
2022-04-15任春娇
书名:《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
作者:张国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3038-1
出版时间:2018 年11 月
定价:48 元
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与研析水平影响着人才成长的质量与理论应用层次。作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现代汉语不仅与众多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密切相关,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提升及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发展空间。然而,现代汉语的精深内容与庞大体系也为学生深度掌握带来了较大难题。由张国华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一书,以现代汉语的语法与词汇为主题,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对包含流行语言在内的实际语料与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完善其中过程内容表述理论的同时为汉语语法教学的切实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一书共分为四章,全书由整体到局部层层剥丝抽茧完成讲述。第一章围绕现代汉语之完整与过程范畴在文义表达中的实际体现阐述二者之相对性,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深入解析。第二章将现代汉语中的短句与句子带入语法和语义框架,对其指称的力度及相似句式应用差异展开论述。第三章向读者叙明了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创造、表意现象与其社会意义。第四章则在汉语语法系统阐述之外向读者拓展性地呈现其教学活动的整体理论与我国古代修辞理念。
笔者结合2017 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语义网络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JKH20170685SK)、2019 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学过程中宣告言语行为的使用研究”(GH19379)以及2020 年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宣告类言语交际模式及实现途径研究”(长师大社科合字【2020】第009 号)的研究认为,现代汉语语法意为当前通用官方语言体系中囊括词汇与句子组成及变化模式的、切实规范使用者表达逻辑的结构规律,其深刻影响着汉语语言的发展演变,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充实汉语的精神内涵。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认知与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自身专业学习的深度与人文素养的建设程度。因此,语法作为现代汉语教学体系中的要点与难点,成为备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学科内容。
面对汉文化崛起引发的语言学习广泛热潮,汉语学界、高校与教学部门开展多项活动助力高校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高效学习。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汉语语法教学运行还存在部分欠缺,未依托其固有特性与学生学习进行形成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对此,相关主体更应充分审视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不当因素,详细梳理引发不利现象的现实逻辑,为后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中学阶段语文教师依照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中语法知识体量的减小而对其知识教学进行淡化,试图通过语感培养提升学生对汉语语言构造及组建逻辑的掌握与应用程度。该种教学方式不仅令学生语法学习进程迟延,极易因学生表意内容的逐渐复杂而产生语句构造不规范、语病频出等现象,反向影响学生正确语感的构建,对后续语法学习造成消极后果,更易因缺乏语法知识了解与练习而使学生在高校汉语语言课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在潜意识层面形成语法晦涩、学习艰难的预判,从而使其学习热情大幅消退,阻碍教学成效的良好显现。
另一方面,汉语语法固有的抽象特征使其教学活动开展具备天然的难度,其与现实生活的弱交叉性将其与言语语言在社会层面的运用之间隔出天堑,学生对抽象事物及纯粹理论的固有排斥大大影响了其教学与学习质量。同时,汉语语法相较汉语文学来说普适性较差,难以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精神享受与丰实的文化成果,又不能为学生的升学求职提供助力,因而学生更加倾向于将汉语语法学习舍弃或降低其优先级,以集中精力参与更有回报性的学习活动。
此外,汉语语法作为体系化的精密理论内容,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活动质量具有较高要求,因而教师为确保知识讲授的逻辑性与顺畅度,多采取灌输型教学方式主导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语法理论学习的过程语法枯燥,所习得的语法知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学习动力日渐消磨。面对前述情形,学生的大脑在课堂教学全过程无法受到持续性刺激,教学形式的单一更加重了大脑的疲倦程度,往往难以保障其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与精力旺盛,教学成效自然不尽如人意。
因此,高校应以汉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内容,通过多维视角对其教学活动开展方式进行探究探讨,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与优质教学经验以构建高质量的语法教学体系,从而打破教材内容的固有限制,不断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为现代汉语语言文化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首先,高校汉语语法教学应深度把握语法的本质意义,避免独立进行而将其与语音、词汇及语境的教学融合开展。现代汉语语法内容繁杂、逻辑严密、内容抽象,高校教师应将语法讲解融入具体场景,使学生在切实感受语言逻辑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语言习惯、语法直觉的构建能力,并以灵活生动的案例应用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成效建设。教师可将方言纳入汉语语法教学的创新发展范畴,结合普通话语法与方言语法的不同特性辅助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语法认知。同时,高校教师应将语法教学融入现实生活,以身边近距离的典型事物对汉语语法进行诠释,消除其抽象因素带来的教学与学习障碍,使语言回归生活、贴近人群,为语法知识的大范围传播奠定基础。
其次,汉语语法教师需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善,以现代化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模式的全面优化。教学改革政策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贯彻执行为其开创了小组研讨、专题探索、任务驱动等课堂运行方式,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思维,充分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语法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当以娴熟的技能积极引领学生对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现象与语法逻辑进行了解,以网络语言、舶来语等流行词汇、句式的融入为课堂带来鲜活气息,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实践学习载体,通过调查研究实现现代汉语语法的深层认知与熟练应用。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自身习得的语法知识、搭建个性化理论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平台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资源,增强语法课堂的活泼氛围与有序互动,推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深入理解与拓展。
再次,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生活性与应用性之外,高校的教学活动还应当兼顾其学术性。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艰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广阔的探索空间。为促进学生对汉语语法的主动、深入学习,文化与教育部门当大力敦促高校对当前语法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进,在基础性、确定性内容之外加以学术前沿内容与争议内容的呈现,全力激发学生对语法理论体系的钻研热情,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语法理论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从语法现象入手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探察分析,促使学生确立形成自身认同且适用的理论。同时,高校还应当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支持措施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提供保障,推出自身专家教授开设语法交流讨论群组、强力引进大批高质量图书资源以促进汉学校师生在语法钻研过程中持续拓宽知识视野,在对各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学术逻辑,逐步构建自己的语法观念体系。
从次,语法教学应当立足结构主义,充分融合科学语法体系与教学语法体系,灵活发挥二者长处,实现优势互补。汉语语言学界对语法逻辑与语法教学均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其中,前者以语法的本质规律为研究重点,而后者侧重于彰显语法实施规律的现实框架,因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结合知识传授与实践锻炼之双重语法体系对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进行深化培育。教师进行语法教学活动中应立足学科理论引入实践经验,结合科学语法同教学语法中的有利成分对教学材料内容进行充实优化,切实完善教学载体及教学过程与学生之间的适配性与实效性。同时,结构主义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运行也必不可少,其对现代汉语语言与语法成分的明晰分类降低了理论学习的初始难度,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消除了认知语法理论蕴含链接的其他学科知识对为学生系统钻研带来的不便。但结构主义理论体系也存在着形式多于实质的固有限制,综合运用、共同发力方位当前教育的明智之策。
最后,汉语语法教学应当紧随时代发展进程,不断吸纳最新的语言学科建设情况对教学体系进行更新。社会科学技术、群众意识的不断变迁为人类语言生活提供了丰富与发展的基础,语法随之产生当然性地转变,语法教材即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滞后特征。因此,高校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对汉语语法构成要素的认知程度,将时代文化潮流影响下的大众语言发展形态纳入专业研究及教学领域,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充实,构建词语、句式等语法要素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优良图景,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成效。如针对近年来汉语名词形容词化的浪潮,高校汉语语法教师可引领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深化自身的语法认知程度与理解深度,构建教学相长、教研互促的健康发展道路,最终形成简洁规范、逻辑清晰、内涵深厚的教学运行模式。
大学教学中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高校创建语言文字的分析解决能力,更为其专业深研与职业发展创建深厚根基。面对时代发展背景下语法知识难的普遍认知,高校应切实承担人才培养的艰深问题,着力改善汉语语法教学的运行模式与发展前景,多措并举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与课程开展的理念机制,通过科学途径对相关理论进行扩充完善,形成具备圆满逻辑的教学、发展、考核体系,使广大青年学子饱受优质语法理论与哲学思想的滋养,进而鞭策自身树立巩固优良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