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视频拍摄与制作方法的创新探究
2022-04-15刘嵩
文/刘嵩
(湖南城建职业学院,湖南湘潭 411101)
1.融媒语境下媒体视频的市场需求特点
1.1 信息碎片化
比起像广播电视传媒那样的“长篇大论”,人们更愿意享受一种“快餐式”的媒体视频,通过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娱乐元素来释放缓解压力。例如,在吃饭等车时,多数人们都喜欢用移动端从博客、新闻网站、视频App上获取信息。这种“浮光掠影”式的阅读观赏体验,使得整个传媒行业开始越来越注重起社会的“轻量姿态”。经济学家赫伯特曾经说过,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需要消耗花费的成本是注意力。因此,碎片化信息聚敛量的骤增,势必会引起人们在主流媒体视频上的注意力锐减。主流媒体视频在拍摄制作时,就必须考虑到信息碎片化的弊端问题,追求内容短小精悍的同时,更应当注重用户观感反馈,而不是接受碎片化信息后产生一种依赖性低的随机反应。[1]
1.2 媒体视频用户的角色地位变化
无论是网络新闻网站,还是短视频App,它们的受众都可以通过视频媒体平台来发表关于视频内容的一些看法、观点,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生活经验,对视频或者他人的观点进行评述讨论。因此,从商业营销的角度来看,评判一个主流媒体视频内容是否成功,就在于它是否尝试引导观众去发声讨论。不同的观众由于生活经历、教育水平、认知能力、思维习惯均存在着极大差异,所以看待视频的视角往往是不同的。媒体视频用户的角色地位变化,除了可以让视频本身变得具有思辨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媒体视频的内容深度。另外,舆论引导作用也是主流媒体视频的基本功能之一,只要视频内容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取向,且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反思讨论,那么这样的主流媒体视频制作质量一定是上乘的。[2]所以主流媒体视频在素材搜集阶段,就必须代入用户视角,分析哪里是可以调动人们的主观感受,哪里是可以铺垫情绪的,视频拍摄制作思路应当由“录播加工一段视频”转变为“制造一个舆论话题”。
1.3 内容的真实性需求
我们以当前一种热门的主流媒体视频体裁—网络新闻为例。多数的网络新闻由于受限于传媒市场的营销需求,所以要求视频公众号、平台或网站做到周更甚至日更,而处理信息量巨大,面对相对离散的视频素材时,在内容真实性的审核方面就远没有传统媒体那样充足的时间准备。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如此,本文认为任何一种主流媒体视频,作为大众信息传媒的媒介渠道,想要满足媒体用户最基本的“求知”需求,就必须保证输出视频内容的真实性。财经主题、军事主题、历史主题的主流媒体视频内容,更是要尽可能地做到内容严谨,从而收获视频读者的信任与关注。
1.4 主流媒体视频的流行性元素
网络视频之所以成为主流媒体视频,正是因为它不拘泥于传统传媒的用词表达习惯,而是以一种大众评述“口吻”的方式,适当地选取一些网络热词,轻快地组织视频内容语言,进一步拉近了视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因此,适当地选择带有流行性的网络热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解决了视频篇幅的问题。网络语言多带有信息浓缩象征的特点,能够在有限的视频容量内,集成更多的信息资源。二是可以借助网络热词中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强化视频主题。例如“打工人”是一个大众化网络热词,既表达出工薪阶层对于职场高压与生活重担的无奈,又以轻快调侃的语气寓意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三是网络热词大多在表达上比较诙谐幽默。例如“内卷”“提桶跑路”等这类热词在被用作视频解说文案时,可以给观众营造一种“接地气”的观感体验。在相对轻松的语言环境下,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为视频内容本身所俘获。
2.主流媒体视频的拍摄制作创新
2.1 镜头语言的创新
细部特写:摄像机视角位于常人肩部以上,在机位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焦距来放大素材中的某个局部镜头。一些软新闻类或者解说资讯类媒体视频可以选择以细部特写的形式,来强化表现人物身体或者机械构造的一部分,抑或景观和其他食物的局部细节。运用细部特写镜头可以帮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视频讲述的客观主体,同时也能起到强化视频内容真实性的作用。
近景拍摄:这是一种摄像机机位位于人胸前的拍摄技法,在主流媒体视频中应用时,具有第一人称代入视角的表达功效。如视频内容涉及探店、景点打卡、消费体验、比赛解说或者运动技巧讲解的,可以使用近景拍摄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暂时性地成为视频的“主人公”。远景拍摄也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大全景:镜头中囊括了拍摄主体与周边环境的长镜头画面。在视频素材中应用大全景镜头,可以替代或配合视频文案来解说拍摄事物的地理位置、环境信息、舞台场景或者事件发生背景。利用大全景镜头来进行视频主题的背景解说,可以避免单一语言文字介绍使视频内容观感枯燥的问题,同时从广角镜头切入进场,还能够给观众营造一种舒缓的观感效果,不会因视觉疲劳而对视频失去兴趣。
反打:一些自创拍摄主题的网络视频,如网络剧、幽默段子或者其他带有剧情内容的视频,在出现不同人物时可以交替拍摄不同人物的视角镜头,最后剪辑拼合成一段完整的内容。这样的镜头拍摄语言可以丰富不同人物的主观视线,具有将人物内心活动可视化的效果。
2.2 选材上情感共鸣的创新
情感共鸣分为正向共鸣与反向共鸣。正向共鸣是指观众认同视频制作者的观点,并可以根据生活经验举证一些与视频内容同身份价值的事件体现;而反向共鸣则是指观众对视频提出观点的一种质疑态度。无论是哪种共鸣,都很容易引起视频用户的辩证讨论,进而带动话题形成一定范围的辐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主流媒体视频所象征的是大众化的价值审美,尽管在视频内容上标新立异可以为视频质量起到“添光”效果,但若是为了刻意制造流量而发表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或者宣扬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不符的压抑低俗内容,那么视频作品将很难得到大众传媒市场的认可追捧。所以总的来说,主流媒体视频在拍摄制作内容上的选材创新,就是指利用好垂直领域文化作品的定位优势,消除视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身份隔阂,同时要善于“借题发挥”,利用热门事件的话题点或者运营制造话题点来维持拍摄视频的关注热度。
2.3 专业性的创新
专业性是指视频的拍摄制作水准。媒体视频除了在内容编排上,恰到好处地用事实和场景使读者感受到情感共鸣之外,更应该利用一些视觉艺术、镜头艺术来让观众获得理想的观感。我们就以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网络新闻为例,这种专业性元素体现在它的报道形式上,主要有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和折中式三种。倒金字塔式是指开篇直接声明主题,后面的内容均为强化论点做支撑。例如财经咨询、军事科普等带有一定专业领域知识含量的视频,都会选择使用这种报道方式。正金字塔式是以较为模糊概括的用词作为视频标题,通过层层深入递进的记叙讲解方式,最终让读者在视频片尾找到话题的答案,可以很好地起到话题反思的作用。折中式则是效仿新华网等传统新闻媒介的报道,以事件的发展始末或者事件线顺序对某一专题进行讲解。
除此以外,3D动画模型、flash视频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主流媒体视频在拍摄制作水平上起到助力作用。这种电脑制作的虚拟特效与实物场景相结合的画面表现冲击力更强,可以进一步吸引调动读者的观赏胃口。
3.结语
综上所述,主流媒体视频在拍摄制作技法上的创新,需要紧密结合网络传媒市场需求,了解视频观众的需求视角,从做好镜头语言表达、精选提炼视频素材内容和体现媒体视频的专业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来整体提升视频作品的制作质量,既要满足视频受众求知、娱乐、审美三个基本需求,又要发挥垂直领域的特长优势,通过运营与内容设计开放讨论话题,让视频用户真正参与到视频话题的深度讨论中。只有这样,主流媒体视频才能够从众多传媒渠道中脱颖而出,凭借高质量作品与媒体公信力收获用户的喜爱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