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县高海拔地区绿色食品草莓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技术及效益

2022-04-15张胜文刘金鸽

南方农机 2022年8期
关键词:日光温室病菌草莓

张胜文 , 刘金鸽

(1.天祝县大红沟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299;2.天祝县农村经济经营指导站,甘肃 武威 733299)

天祝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北纬36°31′~37°55′,东经102°07′~103°46′之间),耕地面积83.39万亩,境内海拔2 040 m~4 874 m,年平均气温-0.2 ℃~4 ℃,无霜期90~145天,年日照时数2 500 h~2 700 h,年降雨量265 mm~632 mm。土壤多为栗钙土,质地松软,保水保肥,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33 g/kg,全氮2.07 g/kg,碱解氮133 mg/kg,速效磷16 mg/kg,速效钾243 mg/kg,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特殊的气候条件成为发展草莓产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很大。

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蔷薇科草莓属,果实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可口,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草莓的环境适应性强,而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属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浆果类果品[1]。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的不断兴起,草莓采摘游也逐渐火热起来,很多城郊地区草莓园区都开始实施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草莓的销售渠道,也带动了旅游消费的增长,天祝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坚持“扬长避短、特色发展,体系支撑、品牌提升,差别扶持、能人引领”的发展理念[2],充分利用庄浪河水浇地和紧邻兰州的区位资源优势,努力提升草莓种植品质,草莓栽培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逐步形成了种植草莓发展小产业,带动周边的农户种植草莓,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现将天祝县高海拔地区绿色食品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地环境

2021年天祝县全域通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评价。绿色食品草莓选择在天祝县华藏镇进行种植。

2 品种选择及种苗要求

2.1 品种选择

选择环境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商品性较好、耐贮运的品种。以“甜宝”“甜查理”为主栽品种,“白雪公主”为搭配品种。

2.2 种苗要求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具有4片以上功能叶,新茎粗0.8 cm左右,有6~8条以上生长健壮的根系,苗重约为18 g的壮苗为定植用苗。这样的幼苗定植后,缓苗期短,成活率较高,能快速为生殖生长储备养分。

3 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架升级改造

在定植之前,对传统的日光温室进行升级改造。天祝地区的日光温室一般长度为120 m左右,宽度为10 m左右,除去人走过道宽度,有效栽培跨度为8 m左右。改造后的草莓栽培采用阶梯式高架,每座室内布置A字形栽培支架48组,A字架长7 m、宽1.2 m、高1.4 m,沿温室宽度方向布置。一座日光温室可布置48组A字架,一组A字架上有6条栽培槽,栽培槽上沿宽20 cm,下沿宽14 cm,高16cm,中间槽高度为140 cm,栽培架底层高度80 cm,呈三级状分布,每排栽培架中间留有宽60 cm的人行通道,便于草莓田间管理和采摘。种植槽沿日光温室长度方向间隔1.2 m布置PVC管,每排种植槽长度为7 m,中间不得连接,即7 m种植槽为整根,规格为(上沿20 cm+下沿14 cm)×高16 cm,如图1所示。

图1 日光温室A字形栽培支架图

同时,每座温室配套1套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含滴灌系统、设施上下水系统、水循环系统、比例式施肥器、园艺地布、水泵、臭氧消毒机、5吨塑料水桶等)。根据作物种植布置方案,考虑水力性能、抗堵性能和价格,经过比较性能与价格,每排种植槽铺设一条滴灌管,选用1616-0830滴灌管,滴灌管布置方向与种植方向一致,每排种植槽铺设一条滴灌带,长度7 m,滴头间距30 cm,流量2 L/h。温室内调蓄水桶布置在温室门一侧,调蓄水桶距边墙0.5 m,根据日光温室灌溉制度,灌水定额为8立方米/亩。

4 定植

4.1 定植时间

对于天祝县来说,大多数大棚草莓定植选择在9月底至10月上旬。

4.2 定植方法及密度

将从市场上购买的无土栽培草莓专用基质倒入栽培槽中,确保基质均匀地铺满栽培槽,然后浇水沉实,使基质略低于槽口,采用双行丁字形交错定植,株距15 cm,行距90 cm,每亩定植7 000~8 000株。定植时,根系顺直,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5 田间管理

5.1 温湿度管理

5.1.1 温度管理

定植后,棚中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6 ℃~28 ℃,不超过35 ℃,及时放风,避免草莓徒长,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5 ℃~18 ℃,不低于9 ℃,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状态。植株现蕾期,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25 ℃~28 ℃,夜间温度尽量控制在8 ℃~12 ℃。开花期,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22 ℃~25 ℃,夜间温度尽量控制在8 ℃~10 ℃。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20 ℃~25 ℃,夜间温度尽量控制在8 ℃~10 ℃。成熟期,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20 ℃~23 ℃,夜间温度尽量控制在5 ℃~7 ℃。如出现极冷天气,应及时增加保温设施,可以采取暖炉取暖的方式,使棚内温度达到草莓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

5.1.2 湿度管理

定植后,整个生长期应尽可能保持温室内的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植株现蕾后,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以下,有利于授粉受精。由于天祝县属于高海拔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因此喷药、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应尽量在晴天的上午进行,中午对棚进行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5.2 水肥管理

使用智能化的水肥一体的灌溉技术,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通过传感器及时检测草莓基质中的水肥含量变化,再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水肥含量的变化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最后通过电脑控制合理地调节基质中的水肥含量。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环境的激烈变化而导致草莓幼苗出现不适应的状况[4],定植时需浇透水,定植后7天左右浇缓苗水。

5.2.1 追肥

1)施肥原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施化肥。肥料使用按NY/T 394—2021的要求执行。

2)滴灌追肥。开花结果后开始追肥,每30天左右随滴灌追施智利钾宝大量元素水溶性肥(N-P2O5-K2O:12-2-44)和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腐殖酸≥30 g/L,N+P2O5+K2O≥200 g/L)各1次,全生育期追肥5~6次,追肥可以提高坐果率,延长结果期,有效改善果实的品质。

3)二氧化碳气体追肥。12月至第二年的2月,晴天上午9时前,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浓度以0.07%~0.1%为宜。

5.3 其他管理措施

5.3.1 摘叶

新叶展开后,要及时去除老叶和病叶。开花结果期,每株草莓保留6~15片功能叶,以减少植株养分的消耗。

5.3.2 去侧芽

根据草莓品种,在顶花序抽芽后,每个植株上选留1~2个位置较好并且涨势良好的新芽,其余全部去除。

5.3.3 除匍匐茎

在植株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及时去除匍匐茎,去除的匍匐茎中挑选茎根粗壮的留下备用。

5.3.4 疏花疏果

一般情况下,第一花序留果12~15个,第二花序留果6~8个,其余的应及早摘除,并带出棚外集中销毁。合理的疏花疏果能够使结出的果实个头大,整齐,成熟早,品质好。

5.3.5 辅助授粉

开花前一周在日光温室内放入蜜蜂。蜜蜂数量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为宜。冬季气温较低,要及时喂食蜜蜂,避免蜜蜂因食物不足而没有能力为草莓授粉。用蜜蜂辅助授粉,不仅可以提高草莓的品质,还能减少异果的产生,有效提高产量,从而提升果实的口感和风味。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再科学合理地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选用的农药应符合NY/T 393—2020的相关规定。

6.2 常见病虫草害

日光温室种植草莓主要病害有灰霉病、“V”型褐斑病、果腐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蓟马等。杂草有野燕麦、披碱草、冰草、芨芨草、苣荬菜、车前、酸凌等。

6.2.1 物理防治

在日光温室放风口设置25~30目的防虫网,防止虫害侵入。

6.2.2 化学防治

1)灰霉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进行传播。发病前病菌寄生在草莓植株当中,冬天过后,病菌会迅速向草莓植株的其他部位进行侵染,发病时叶片上出现褐色的水渍状病斑,当病菌扩散到花蕾以及花柄后,染病部位将腐烂枯萎病死。配制敌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药,每间隔10天用药1次,直到彻底清除病菌为止。

2)“V”型褐斑病发病机制主要病原体是日规壳属的草莓日规壳菌,该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该病害也被称为草莓假轮斑病[5]。该病菌多发生在高湿偏低温的环境中,发病初期,草莓的叶片上会出现紫褐色的小斑,随着病菌的不断侵染,叶片表面会形成一些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发病一般从叶片的顶端开始,逐步向叶片底部扩散,并构成“V”形斑。当草莓叶片出现“V”型褐斑病的病态时,应及时将被侵染的老叶片摘除掉,并统一收集好后带出棚外集中销毁,可以配制25%多菌灵300倍液,每间隔5~7天进行喷药,喷洒2~3次为宜,可以彻底消杀“V”型褐斑病的病菌。

3)果腐病为属于鞭毛菌亚门的霜霉目真菌引起的,也被称为柑橘生疫霉[4],发病前期病菌体以卵孢子的形态寄生在草莓植株或者基质中过冬,卵孢子耐寒能力较强,随着春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卵孢子遇水会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可以借助病苗、病土、风雨、流水、农具等进行传播。发病部位主要在果实和根部,匍匐茎上也能发病。根首先发病,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向里变黑,革腐状,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直至开花结果期,地上部出现失水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死亡,染病果实呈淡褐色水烫状斑[6-12],并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用手轻捏有皮革状发硬的感觉,湿度大时果面会长出白色菌丝。在发病前可以配制25%的多菌灵300倍液进行喷洒用于预防,在发病初期可以配制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洒,间隔10天左右喷药1次,一般喷洒3~4次,在草莓采收前3天应停止用药,以防止影响草莓果实的坐果率。

7 采收

当果实表面着色达70%以上即可采收,采收时尽可能选在清晨露水干后或傍晚转凉后及时采摘。采摘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游客亲自采摘,让游客体验采摘休闲的乐趣;一种是种植者自行采摘,采摘后进行统一包装,而后进行市场销售。

8 效益

8.1 经济效益

根据调查,近年天祝县草莓产业发展趋势良好,通过对日光温室的升级改造、草莓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行,2020年草莓价格总体较好,游客现场采摘价格为50元/千克,市场现卖价格为40元/千克。据统计,一座升级改造的日光温室比传统日光温室可多生产草莓500千克,平均每棚可增收1万元以上。草莓产业的发展还可带动生态观光采摘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的餐饮、交通、服务等行业健康发展,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8.2 社会效益

根据调查,草莓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农户从事草莓种植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务工,从而改善农村空心化现状。同时,也可有效优化当前产业结构,提高低效益日光温室的实用价值,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通过开展草莓种植技术培训,可以使参与培训的农户掌握一门实用的种植技术,为农户增收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8.3 生态效益

通过对日光温室的升级改造,可替换使用低效益日光温室大棚,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同时,可以吸引和带动传统农牧业群众从事高效的草莓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从而减少传统低效益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猜你喜欢

日光温室病菌草莓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山东省探索开展日光温室补贴试点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草莓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
对喀左县冬季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