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季茎蜂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2022-04-15盛桂林张志春朱龙粉沈迎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粒剂吡虫啉常州市

盛桂林,张志春 ,朱龙粉 ,周 丹 ,沈迎春*

(1.江苏省农药总站,江苏 南京 210036;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3.常州市武进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1;)

月季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月季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是月季常见害虫之一,导致月季植株折梢,甚至死亡,受害率一般在40%~50%左右[2]。当前,无任何药剂登记用于防控月季茎蜂(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hysj/index.jhtml),且对其发生规律、产卵习性等基础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需要。为弄清月季茎蜂发生规律,明确最佳用药时间和药剂种类,本研究调查了常州地区月季茎蜂种群消长规律并开展药剂筛选试验,验证了噻虫嗪等4种药剂对月季茎蜂作用效果,明确最佳使用剂量,以期为科学防控月季茎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氯氰菊酯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设计

1.2.1 发生规律调查 2019~2020年,以常州市武进区文慧园、常州市天宁区紫荆公园和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月季苗圃3地为调查点,通过基地调查、统计危害率等手段明确月季茎蜂发生世代、产卵特性、卵历期等信息,总结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调查点均为藤本月季,以粉色龙沙宝石,莎士比亚,自由精神为主,配合少量其它月季品种。

1.2.2 药剂筛选试验 设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7.5g/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2.5g/hm2、10%氯氰菊酯乳油4.5g/hm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g/hm2和清水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20株月季,随机排列,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2019年4月20日上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月季苗圃施药1次,5月9日调查新增折梢枝数量,计算折梢防效。

1.2.3 噻虫嗪防治月季茎蜂登记试验 试验于2020年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上海市奉贤区和浙江省杭州市3地进行,30%噻虫嗪悬浮剂设45、67.5、90g/hm23个有效剂量梯度,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hm2为对照,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于月季茎蜂发生初期施药1次。于用药前和药后14d各调查1次,统计每个试验小区所有月季折梢数,并剥查折梢,记录活虫数,计算折梢防效和杀虫防效。

折梢防效=(对照区新增折梢枝数量-处理区新增折梢枝数量)/对照区新增折梢枝数量×100%;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杀虫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通过 DPS 9.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规律 根据2019~2020年调查结果,月季茎蜂在江苏常州1年发生1代,4月上中旬为雌虫产卵高峰,产卵刻痕呈“飞鸟形”,每处产卵点会有2~3个产卵刻痕,每次产卵1~2粒,18~26℃温度条件下,晴天卵历期5~6d,阴天6~8d。1~3龄幼虫较为活跃,自产卵点向下50cm左右韧皮部内取食活动,虫粪充满蛀道,3龄幼虫后移动性逐渐变差。高龄幼虫一般在茎秆地下部分或较老茎秆内作茧越冬。成虫在温暖的晴天较为活跃,喜在多年种植月季园为害,新月季园为害率较小。

以常州市武进区文慧园调查点为例,笔者发现,温暖的晴天(4月22号),成虫产卵1小时后,月季植株就出现折梢现象。笔者随机剪取21个折梢带回室内调查虫卵,未查见幼虫,查见卵块折梢共13个,查获卵块14粒,带卵块折梢占比为61.9%,表明月季折梢主要由茎蜂成虫产卵刻痕引起,而非幼虫取食所致。因此明确防治月季茎蜂最佳用药时间为初见1~2株折梢时开始用药(一般为4月上旬)。

2.2 月季茎蜂药剂筛选 为筛选对月季茎蜂有效药剂,选取生产中常用的吡虫啉(第1代烟碱类)、噻虫嗪(第2代烟碱类)、氯氰菊酯(菊酯类)和氯虫苯甲酰胺(酰胺类)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月季茎蜂折梢均有一定防效,各药剂防治后,新增折梢数均小于空白对照。其中,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最好,防效达到85.7%;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次之,为71.4%;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10%氯氰菊酯乳油防效较差,可能和使用剂量过低有关 (表1)。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月季茎蜂的防效

2.3 噻虫嗪防治月季茎蜂登记试验 根据筛选试验结果,新烟酰胺类杀虫剂噻虫嗪对月季茎蜂防效较好。为进一步明确噻虫嗪在不同地区对月季茎蜂作用效果及防效稳定性,细化使用剂量,根据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于2020年在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和上海市奉贤区3地开展了噻虫嗪防治月季茎蜂药效登记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江苏地区,30%噻虫嗪悬浮剂67.5~90g/hm2于发生初期施药对月季茎蜂的折梢防效和杀虫防效为75%~88%和66%~86%,在浙江地区防效为69%~80%和70%~86%,在上海地区防效为56%~91%和76%~100%,在推荐剂量范围内,3地防效虽有一定差异,但多数达到80%以上,生产中可有效防控月季茎蜂(表2)。试验过程中,3地月季正常生长,未观察到药害症状。

表2 30%噻虫嗪悬浮剂防治月季茎蜂试验

3 讨论

月季茎蜂因其发生规律不明确,且在防治中无登记农药可用,导致生产上乱用药、超剂量用药现象突出,药害事件频发,严重制约月季产业发展,本研究明确了月季茎蜂在江苏常州地区发生规律、最佳用药时间和药剂种类,于初见折梢(一般4月中上旬)时施用30%噻虫嗪悬浮剂67.5~90g/hm2防治1次,可有效缓解当前用药难题。

月季茎蜂在江苏常州1年1代,但其产卵危害特殊性,严格制约了防治时间,即初见折梢必须用药,否则防效大打折扣,一方面由于雌虫机械性划破月季嫩梢导致月季快速折梢,另一方面,卵孵化为幼虫后继续在植株内部取食危害,导致很难用药防治。此外,本研究发现月季折梢主要由雌虫产卵刻痕所致,而非幼虫蛀食,提高了防治针对性。

噻虫嗪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飞虱和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1,3],本试验证实其对膜翅目害虫茎蜂防效>80%。除噻虫嗪外,常见鳞翅目害虫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4,5]在筛选试验中对茎蜂防效>70%,可进一步开展相关试验,验证其防效稳定性,明确使用剂量。吡虫啉在筛选试验中防效仅有42%,但在登记试验中3地防效均>70%,预测其在筛选中用量过低,导致防效较差。推荐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作为备选药剂,与噻虫嗪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猜你喜欢

粒剂吡虫啉常州市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学生作品
教师作品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低剂量吡虫啉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吡虫啉的杀虫功效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