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水域救援水平的措施探究
2022-04-15刘春龙
刘春龙
摘要:所谓水上救援就是在水上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因为多种原因而出现意外,或由于水患发生需要采取的救援行动。由于水域救援行动具有突发性,且时间紧迫,加上救援难度大,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对于消防队伍的救援能力有较高要求。当前,国内大部分救援任务由民间组织执行,由于专业性缺乏导致救援成功率不高。自《消防法》颁布以来,赋予了消防部门水上救援职责,水上救援也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但是,水域救援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需要探索救援水平的提升路径,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关键词:水域;救援水平;提升措施
2018年,公安消防向应急管理部移交,消防队伍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是,近年来水上事故数量逐渐增加,给消防队伍救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挑战,救援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从水上救援现状角度分析,消防员的救援能力尚有待提升,所以,需要消防部门关注水域救援方面的研究,寻找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策略,减少水患造成的人员伤亡,提高救援工作质量。
一、水域救援现状
(一)救援压力大
随着极端气候数量不断增加,全国范围之内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加上社会发展迅速,水上作业更加频繁,作业人员可能陷入溺水、沉船等意外事故。加上未成年人防溺水意识薄弱,易出现各类溺水事故。随着水难事故数量不断增加,给水域救援带来了极大挑战,人员救援壓力大。同时,由于消防人员对于水域救援经验掌握相对较少,导致救援成功率不高,因此,我国水域救援方面仍然面临事故多、压力大的工作局面[1]。
(二)专业队伍少
当前,我国在消防防火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对于重大水难事故,还不能及时制定高效的救援措施,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针对水域救援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时,周围地貌极为复杂,且水势的变化相对较快,加上救援过程装备配置不够齐全,会增加救援难度。同时,对于救援人员技术水平也有更高要求,只有相关人员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保证救援效率。而水域救援任务大多是民间组织与消防队协同完成。民间组织在救援过程中专业水平不高,加上消防队水上救援经验缺乏,会影响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因此,需要组建高素质的救援队伍,制定水上救援人员选拔机制,针对救援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完善培训制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为水上救援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三)装备不完善
因为水上救援现场情况复杂,需要救援人员利用专业化救援装备,像涉水消防车、潜水设备以及通信设备。救援装备的使用能够辅助救援过程顺利进行,降低消防人员救援过程中的受伤概率。但是,部分救援设备在消防队当中还未普及,后勤保障工作也存在装备配置、装备使用、装备维修各方面的问题,对于装备使用方法的讲解相对较少,救援人员对于装备使用情况了解不足,影响救援速度。
二、提高水域救援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筛选与培训救援人员
由于水域救援这项工作兼具专业性、技术性的特征,因此,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救援质量。所以,提高水域救援能力的首要措施就是打造高素质的救援队伍,救援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人员选拔、培训要求,保证人员能够达到标准,具体而言措施如下:
第一,定期组织救援人员参与救援训练活动,在活动过程训练专业技能,制定严格的水域救援人员选拔标准,保证救援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达到潜水员选拔要求,游泳素质能够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平。在培训阶段,针对救援人员能力制定训练培训标准,定期按照专业技能标准进行测试,选择游泳能力强、救援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消防人员,组建水域救援队伍。如果水域安全事故频发,可能增加基层救援单位的工作任务量,因此,针对这类区域,还需要建立专业作业班组,明确每个组员工作职责,要求班组成员能够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参与救援技术的学习,具体包括水下救援、绳索使用、舟艇驾驶、岸上救援技能,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2]。
第二,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人员理论培训,可聘请水利机构专家为救援人员讲解相关知识,主要是地理知识,使其明确不同水系的特点,了解水域灾害的出现规律,掌握急流的特征,使其对救援工作存在的危险性有全面了解。在培训阶段,重点以水域救援指南、水域灾害手册、水下作业规则、水下作业管理办法等内容的学习,丰富救援人员理论基础,指导救援实践。培训阶段,课程设置应该合理,可以模拟真实水域或者海域的救援环境,让理论和实操同步进行。培训阶段,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通过交流学习,让所有救援人员能够掌握保护装备、舟艇驾驶的方法,还能掌握防护装备操作方式,了解救援过程不同入水方法,熟悉舟艇组装流程,达到能够定点救援的能力,掌握潮间带救援的方法,明确救援设备的维护手段。
第三,为了完善救援人员培训机制,还可将国外优秀培训体系引入国内。因为我国水下救援领域还未形成健全的培训体系和规范认证机构,救援队伍潜水培训能力大多由潜水运动和打捞协会负责,以上机构在潜水救援方面缺乏专业资格认定。国际范围已被认证救援的组织有“搜救教练联盟”和“国际救援”,已经认证的消防救援潜水培训机构有应激潜水ERDI,可将以上机构的培训机制引入国内,学习对应培训课程,制定考核标准,健全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授予资质证书,全面提高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
(二)完善水域救援相关制度
针对溺水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群众,应该采取水域遇险救援知识普及,同时,对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也需要加强溺水风险方面知识的教育。水域救援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合理预防水域危害、水域灾害也同样重要。因此,需要消防主体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突出溺水警示教育,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水域风险,让相关主体能够树立防范意识。与此同时,还需加大水域救援、自救等知识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偏远地区救援水平,预防溺水风险发生[3]。
(三)加强队员实战训练
要提高水域救援能力,必然离不开实战操作,救援人员需要通过日常加强实战训练,才能提高综合救援水平。与此同时,参与必要的实战训练是保证救援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在实战训练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保证各项训练内容最大限度和实战救援场景相似。在全新的时代下,水域救援事故状况发生极为复杂,救援过程处理难度大,对于救援人员专业要求与技术要求都相对较高。在训练过程当中,可以设置洪涝灾害、溺水事故、孤岛救援等实战项目,要求救援人员深入急流水域、江河湖泊当中,锻炼其专业救援能力。需要注意,实战救援阶段,需要在保证危险因素全部可控的基础上进行,使作战过程能够按照程序化进行,使人员通过实践提高救援能力,让救援班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利用救援装备,发挥其使用价值。各消防单位基层部门还需要设置水域救援工作小组,日常实战训练需要以“水域救援”作为重点,对于救援队采取稳定的技术培训,通过实战训练、技术攻关,确保水域救援实战过程中救援队伍能够迅速集结,快速制定方案,解决水域救援阶段存在的问题,让救援人员的技术素养、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模拟实战场景,在实战训练过程,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十分重要。部分消防队伍受到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在水域训练过程当中,各类活动的开展受到局限,难以让救援人员体会到水域事故现场场景,缺乏真实的救援环境,不利于救援人員训练活动的进行。如果在救援实战过程中水域现场环境复杂,极有可能导致救援人员出现身体、心理层面的不适,影响水域救援质量。因此,在队员实战训练阶段,需要为其搭建基础设施,模拟水域救援场景,包括水下空间、落水车辆、急流环境、沉船救援、黑暗救援等场景,让救援人员身临其境,感受灾害现场环境特点,提高自身救援能力水平。
第三,在实战演练之前,救援人员需要对辖区水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把握江河湖泊水域特点,对于水文数据资料进行采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辅助实地进行演练,保证预案执行的可操作性。
(四)向公众普及救援知识
我国《消防法》出台以来,将消防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主体地位加以明确。但是,立法方面主要突出消防人员在灭火与防火相关作业中的责任,对于水域救援相关权利和义务并未作出说明,因此,在水域救援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要提高救援水平,必须从制度方面将消防部门救援责任范围加以明确。所以,国家方面可以与地方政府、公安部门以及运管部门之间进行组织和协调,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全面贯彻和实施,让应急救援工作能够在法治的规范下开展,保证此项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4]。
(五)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完善后勤保障是提高水域救援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是在救援队员的水域救援实战过程当中,还是救援队员模拟演练工作开展中,都需要将后勤保障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后勤保障部门需要为救援人员配备完善救援设备。在设备配备之前,需要根据救援需求制定装置使用评估机制,对于当地的警情展开深度分析,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指导。后勤保障部门可参考辖区水域危险的评估结果,精准划分水域事故、水域灾害类型、危险程度,了解救援队伍在水域救援过程当中对于装备保障的现实需求,在实战救援或者演练过程中配置充足设备,让水域救援得以规范化发展。如今,虽然水域救援领域所需装备可基本达到救援要求,但是装备配备方面还存在针对性不足、配套不完善、效率不高等系列问题,因此,只有联系水域事故种类,分析其特点,并对运输装备合理配置,保证救生装备、通信装备、拆破装备和侦查装备完善,为人员配备特种器材,才能提高其作战能力。
其次,为了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质量,还需要相关人员对于装备器材进行规范管理,科学应用。重视救援装备的配备和使用,加强装备的管理,保证装备配置科学是提高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工作质量的重要支撑。合理使用能够预防装备管理出现“重建轻用”和“重建轻管”这类问题,将装备功能充分发挥,建立装备管理标准,对于执勤、备份、训练等不同类型装备应该按照要求妥善管理,确保装备的实用性。通过定期向救援人员讲解装备使用操作,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装备操作流程,提高救援速度。
最后,战勤联动,健全后勤保障机制,提高水域救援队伍应急反应能力。将战勤保障联合,强化水域救援装备存储、补充,制定健全的后勤保障体系,落实救援装备的巡检,制定装备现场检修作业机制,通过培育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强化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力度,保证能够及时完成救援装备的维护和保养任务。依托现有后勤保障单中的公汽车辆、救援器材、抢修车辆等作为基础,添加卫勤、饮食、加油、发电等专业保障车辆,适应时间长、跨度大和难度高的水域救援任务。除此之外,还可以由政府、公安机关等牵头,和救援队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协调应急办、民政和渔政等主体,和水域周围个人、单位等展开沟通,确保救援作战阶段以上主体的配合,让信息沟通顺畅,用完善的后勤保障,将救援队伍作战能力发挥到极致[5]。
三、结语
综上分析,在水域救援过程当中,由于需要救援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所以,筛选出优秀的救援人员,并且落实人员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同时还应制定水域救援相关法规,为救援人员组织各类实战训练,完善后勤保障,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此外,还需要向公众普及水域救援知识,提高消防部门救援能力,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冯生荣.提升水域救援水平的措施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0,06(24):95-96.
[2]刘继高.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能力的提升[J].今日消防,2021,06(02):69-70.
[3]张家瑜.浅析提升消防水域救援水平的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18,04(14):36-37.
[4]宋建江,柯锦城.提升消防救援队水域救援能力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6):204-205.
[5]刘贺.消防部门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的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9,05(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