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探究性实践活动选题及设计策略
2022-04-15葛丹婷
葛丹婷
摘要:针对初中的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索活动,开展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科学技术的探索活动不但能够有助于学生建立新发展的科学技术概念,认识、积累新科学技术,准确把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同时也对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科研理解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教学、务实的科学心态,以及将传统机械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化成为主动探索活动的教学方式等,都有着非常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所以,学校必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在初中的科技课教育中积极开展科技探索活动,以便于切实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策略
引言:步入中学以后,由于所学科目的增加以及所学内容的难度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方向。科研课题重点涉及生物、物理、化工等国家重点学科,并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基本思维技能、逻辑理解和看待事物的发展性与相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至关重要。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使初中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一、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
1、目前中职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科学探究课程中,可以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质,以便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本身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初中科学探究课程则主要侧重于对中学生研究技能与素质的全面训练,以核心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比较合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中学生对课堂的浓厚兴趣,进而缩短了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与交流,进而有效增强了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更体现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2、目前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缺乏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前对探究内容的选择或优化,从实践之初到现今的某些课堂中仍能见到教学中实验以及实验活动的次数非常多,课堂上非常热闹,但每个实验对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或者功能重叠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实验及实验教学的作用模糊,教学有效性降低。此外,在一些展示课的观摩中发现,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有时过于浅显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有时却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有时实验探究并不能完成,所以如何合理选择适合探究教学的内容以及设定问题探究的深度是影响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突出问题。
3、初中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课堂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后,其弊端也渐渐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而忽略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而引起了争议,如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仅适于少数的尖子学生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也不适合,同时忽略了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相互关联,以牺牲科学技术的个人、历史与应用的方面为代价,因此不管是从科研的视角或者教学的视角考虑,均具有一定缺陷;特别是没有适时、合理的师资培养,导致课程的实效性降低,上述原因使得新课程没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二、初中科学探究活动构建的策略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
生物学老师在生物基础知识教育流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生活经历进行知识教育,把生物核心素养合理的整合在课堂中,并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食品与营养”这节课程中,生物老师就能够通过把生活中最常用的食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索并思考在这些食品中都包括了什么营养素,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在身体组织中具有怎样的功能。而学生经过观察和生活经历中累积的运用,就能够很有效的掌握到这节课程的重要知识与内容。而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能够很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生活也具有很大意义。这正是教师训练学员生活观念与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在接下去的“食品的消化与吸收”一课中,教师还能够通过让学员演出动物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并身临其境投入到模拟消化与吸收流程中,既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调动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加强实验过程教学,渗透核心素养
在科学探索课堂中,老师能够发挥科学实践课堂的主要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兴趣,并通过科学实践课堂把教育核心素养完整的滲透进科研探索过程之中。也因此,在《水》的课堂上老师能够按照课程目标提炼问题,并层层深化,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进行调整教学结果。例如:水是什么状态的?水还能够成为什么样的状态?水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水中的物态变化?老师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加热,学生认识了水到蒸汽状态的转变,并利用冰冻的方法,学生认识到了水中从液态到固体状态的物态变化。利用这种简便容易操作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到物理的学科魅力,并积极主动的掌握、研究和归纳物理学基础知识,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提升复习效能。
3、改进教具,使操作更加方便
一个好的演示实验要具有操作的方便性,否则,老师在示范时,就会手忙脚乱;而学生在观摩时也会产生倦怠和厌烦,进而分散了观察力和注意力。结构复杂的展示设备也无法使用,容易使学生感觉到像“雾里看花”。所以演示仪器要效果很明显,在不失去科学性的前提下,越简洁越好,操作越方便越好。创新实验既要体现科学性,也要体现新颖性、先进性。构思上要巧妙,制作上可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的科学探究重心在于训练学生了解社会、答疑生活和健康生存的基本能力,以学生核心素质为引导下的科学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并鼓励学生利用科学课程教学提高适应社会、符合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莫零; 李焰斌; 朱碧纯.利用科技活动资源开展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1-12-21
[2]陶文省.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初中科学探究性问题设计[J].华夏教师.2019-03-15
[3]倪陆明; 朱华羽.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新思路[J].科教导刊.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