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纸上博物馆
2022-04-15陈华文
陈华文
在流年光影中,触摸京城脊梁的历史脉搏,回眸古都北京的百年变迁
书名 | 《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作者 | 刘阳出版 | 北京日报出版社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古城,一座座古城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古城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璀璨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规划设计,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清两代,从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一处处特色鲜明的建筑群落,构筑起历史与人文交汇的“景观大道”。《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一书,带领我们重返历史深处,一起直观感受一座古都无与伦比的魅力。
《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的作者刘阳,现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北京古建筑、文物的研究及老照片的鉴定工作,是北京历史文化、北京老影像研究与考证专家。除了本书之外,他还著有《谁收藏了圆明园》《老北京的门墩》等多部著作。这些年来,呈现老北京人文风貌的书籍不在少数,而《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的最大特色,就是首次用百年前的700余张老照片,配以翔实的文字、史料,讲述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历史沿革、变迁。其中,不仅有古代建筑、坛庙园林的形制沿革、布局形态,还有行人街景、城市生活的动态捕捉、风貌描绘。书中,有部分照片是首次公开,还有一些已经消失的古迹的老照片,如北海里的万佛楼、大佛殿,瓮城、箭楼的永定门,正阳门下的正阳桥等;有一些甚至是难得一见的景致,如中南海的瀛台、北海的先蚕坛等。可以这么讲,这本书堪称一座“中轴线的纸上博物馆”。
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说过,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的,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该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古城北京北倚朔漠,南俯中原,东环渤海,西拥太行。750余年前,元朝的统治者在北京规划了城市的中轴线,建起了元大都,从丽正门到钟楼,一条长约3.7公里、穿过元大都的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由此产生。后来的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紫禁城、皇城、内城重建,外城增建,这条中轴线逐渐延长,形成了如今全长7.8公里、一线贯通的空间之轴和文化之轴,轴线两侧还分布着重要的坛庙建筑,从而形成了气势恢宏、纲维有序的北京城。虽说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中轴线始终作为北京的灵魂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解读一座古都的前世今生,一方面可在各种文字记录和历史文献中考证,另一方面可对历史古迹进行多维度考察。照相技术是了不起的发明,能够做到客观真实地记录。清朝末年不同身份的外国人来到北京,以照片的方式为这座城留下了记忆。谁会想到,无数关于北京的历史照片,今天成了人们重返历史认识北京的珍贵资料。
本书作者基于北京中轴线的地理范畴,花了一番真功夫,对无数照片进行遴选和编排。若不是对北京历史了如指掌,这无疑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收录的照片中,关于历史建筑景观的照片,让笔者不禁感叹历史上能工巧匠的非凡造诣;关于北京居民日常的照片,让笔者感受到当时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书中的北京全景图,让笔者感受到北京作为古都的雄浑和壮美。
《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以图文交融的方式,对这座城市昨日的风貌娓娓道来,很多照片直接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永定门是北京中轴之南的起点,一座城门将城内和城外进行物理划分。城墙、城楼、护城河和树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图景。
书中,收录了瑞典学者喜龙仁拍摄的永定门风景照。他曾经记述过,永定门“高大的、被精心修复过的城楼,留给人们庄严的印象。但是,照片里的是完美的永定门,因为照片里没有不可一世的沙尘。毕竟,当大风刮起之时,这里就会是漫天的风沙了”。
天坛,无疑是北京中轴线上亮眼的历史建筑。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之地,是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祭坛建筑群,其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为人们所称道。书中,一张张不同角度的天坛建筑群落照,彰显着一种独有的威严感,不难想象,明清两代皇帝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天祈祷仪式,场面无疑是壮观的,与其说是一种仪式,还不如说昭示着统治阶级的一种态度。天坛建筑群落是皇权的象征,在建筑技术和工艺方面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其一砖、一瓦、一木都无比考究。
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天坛再也没有皇帝主持的祭天仪式。从照片上看,天坛建筑群落杂草丛生、人迹罕至,衰败荒凉的景象令人无限感慨。
前門大街是北京中轴线上著名的大街,百年前,这条大街长约1600米,行车道宽约20米,明清和民国时期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前门大街”。前门大街的建设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一张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代,前门大街上都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商贾云集。
该书第133页中,一张照片触动了我: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前门大街上的正阳门箭楼遭到焚毁,大街的土路上尘土飞扬,马车和行人在城楼下川流不息。这张由英国人莫里循拍摄的照片带给笔者的感受是: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街道仍在那里;无论人们再苦再难,生活依旧继续。
《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中,无数的历史照片,拼接还原了历史上北京中轴线的真实场景。这些建筑景观,不仅是这座城市重要的组成,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阅读《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城市历史的文化记忆,在传承中赋予城市永恒的生命力。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