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喝茶玩点啥?
2022-04-15文雨
文雨
斗茶,风靡唐宋的全民竞技游戏
斗茶也叫“茗战”,始于唐朝,盛于北宋。在北宋时期,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就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风靡一时。但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
唐宋时期人们饮茶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不像我们现在用散茶叶沏茶冲泡,唐宋时期的茶一般是茶饼、茶团,是经焙干制成的,饮茶时必须将其碾碎,而且需要放在火炉上用一定的时间烹煮,斗茶的游戏就是基于烹茶的饮茶方式。
那么斗茶怎么玩?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最好,颜色白,表明茶叶鲜嫩,火候也恰到好处。水痕即汤面泛起的泡沫,按照茶汤泡沫在盏面上的时间保持更久决定胜负,茶末研磨得越细腻,汤花的色泽就越好,水痕出現的就越晚,最佳效果就是“咬盏”。最后花散水出,称为“云脚散”。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斗茶。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除勾栏茶肆外,一些比较雅洁的内室、花木扶疏的庭院、临水清幽的山林、风景怡人的殿堂宫苑,都是斗茶的好场所。斗茶的时候,围观者众多,就像今天球赛一样热闹。
茶令,高难度的赌书泼茶游戏
有人说,茶令由我国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但实际上,茶令早在唐代就出现了。
品茶行令,最早流行于文人辈出的江南一带,喝茶时一个人做令官,其余人听从他的号令,令官出题众人解答,答不上来的自罚一杯。唐朝时的玩法比较高雅,有一定难度,参与者需要有相当的文学修养才行。一般三五好友围坐,以续诗“接龙”形式,以茶为主题续成一首茶诗,续不上的就要当场受罚。
到了宋朝,玩茶令最有名的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是一个很爱行茶令,热爱生活、趣味十足的文学家。她与赵明诚结为伉俪后,经常以诗词唱和,在“酒阑更喜团茶苦”的生活中,李清照更是喜欢饮茶行令,这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他们夫妻二人吃完饭就要烹茶,然后指着一堆书开始考对方,不仅仅考典故,还要说出该典故出自哪一卷、哪一页甚至哪一行,赢了的就先喝一杯好茶,输了只能喝剩下的。这种有趣的喝茶方式,在几百年后的清朝被词人纳兰性德写了下来,便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宋时期,还有一个茶令迷,满脑子就是要跟人比茶令,甚至说“搜我肺肠着茶令”,他就是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王十朋经常让人做茶令,往往指一个物品为题,别人做不出就要挨罚。虽说喝茶没坏处,可是挨罚次数多了也会茶醉,还会尿急,所以导致别人跟他喝茶都压力山大。
茶令一路沿袭下来,早已花样百出。喝茶时除了行一些有趣的茶令,也可以猜一些有趣的茶谜,以助雅兴。比如民间广泛流传的唐伯虎祝枝山猜茶谜的故事。一天,祝枝山去找唐伯虎,进门前,唐伯虎出了一首茶谜让祝枝山猜,茶谜是:“言对青山青足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禾之中有一人。”祝枝山听完,直接走进唐伯虎的书斋,说:“倒茶来!”唐伯虎喜笑颜开,原来这茶谜的谜底就是“请、坐、奉、茶”。
茶百戏,失传已久的“花式”茶艺
在斗茶的过程中,花样迭出,出现了一种称为“茶百戏”的游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汤戏、茶戏,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各种画面,状若山水云雾,状若花鸟虫鱼,状若林荫草舍,就像是画上去的一样,称之为“水丹青”。据载,有一天,北宋徽宗皇帝在延福宫曲宴上亲自露了一手,令近侍取茶具,煮水煎茶,注汤击拂,盏面乳白色,幻化出“疏星朗月”图象。
其实,茶百戏最初并不是茶百戏,它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发明起来的,就是在点茶出现泡沫的时候,勾画出鸟兽虫鱼等花香,不过即刻消散。虽然有些类似现在的花式咖啡,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茶百戏是在茶乳出现的基础上利用茶勺搅拌或者注汤等手段制造出图案的特殊技艺,而咖啡拉花则是在咖啡表面添加其他颜色的汤料、颜料或者牛奶等做成的。
可惜的是,这种高超的技术现在已经失传,古人们究竟用什么方法使茶汤上出现奇奇怪怪、千变万化的图案,已经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