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光“投机取巧”创作《凤凰城》
2022-04-15石绍庆
党史博览 2022年4期
1937年,年仅20岁的吴祖光创作了自己戏剧生涯中的第一部话剧《凤凰城》,并一演成功。
全国抗战爆发后,时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校长秘书的吴祖光,收到父亲寄来的由黄炎培搜集、汇编的《苗可秀志士遗墨》等材料。书中详述了苗可秀在东三省沦陷日军之手后,离家奔赴战场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军作战、屡建战功,但最终被俘,在日军劝降中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经历。父亲建议他用这份材料写一部话剧。
吴祖光被苗可秀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虽从未写过剧本,但他还是决心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他觉得材料还是太单薄,要写成一部话剧还远远不够,于是到学校图书馆收集报纸等,还在旧书摊上幸运地发现一本名为《义勇军》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九一八”以后东北人民的抗日事迹,为他创作弥补了很多知识空白。借用这些人物的事迹,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吴祖光用4个月时间写成了一个四幕剧本。因为苗可秀殉国地凤城县还被称为“凤凰城”,吴祖光便将剧本命名为《凤凰城》。他把剧本交给在学校任教务主任的曹禺。曹禺看后十分高兴,认为这正是当前抗战形势之下最需要且还没有产生的剧本。由于全国抗战来得迅猛,当时所有著名的成熟的作家都还来不及写出反映抗战题材的多幕大戏,而《凤凰城》正符合了抗戰的需要,遂脱颖而出。
晚年,吴祖光在谈到创作《凤凰城》剧本时,谦逊地认为这是一部“投机取巧”之作:“投全民抗日战争之机,取大剧作家还不及创作抗日战争题材剧目之巧。”
(秋实摘自《纵横》2021年第10期,石绍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