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建立蛋白质设计新方法
2022-04-15
我国科学家建立蛋白质设计新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国际上早有关注如何通过氨基酸的人工排列组合设计蛋白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海燕教授、陈泉副教授团队采用数据驱动策略,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蛋白质从头设计路线,在蛋白质设计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为工业酶、生物材料、生物医药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计算和实验证明,用新方法设计蛋白质,能够突破只能用天然片段拼接产生新主链结构的限制,显著扩展从头设计蛋白的结构多样性,设计出不同于已知天然蛋白的新颖结构。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挂图作战推进科技壮苗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启动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了“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采取挂图作战策略,详细列示月度计划和每周计划。20个综合试验站站长带领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区开展苗情调研和指导工作。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出,未来需要预防早春冻害以及气温波动较大给苗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各地区要抓紧做好农业灾害隐患排查,重点防范持续雨雪天气及冰冻对弱苗小麦影响,麦田低洼易积水的地区应及时排涝和除湿。
农业农村部调整黄河禁渔期制度
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黄河禁渔期制度做出调整。《通知》规定,黄河河源区及上游重点水域从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黄河宁夏段至入海口禁渔期延长一个月,即由4月1日至6月30日延长为4月1日至7月31日,禁渔期内禁止除休闲垂钓外的所有捕捞作业类型,同时鼓励地方实施更严格的禁渔期制度。
科学家展示梨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学家展示了梨遗传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梨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并根据当前梨遗传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在泛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多组学联合分析等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展望。
该研究为系统揭示梨的遗传信息密码、解读梨的遗传变异、挖掘梨的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克服梨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带来了新途径,为实现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希望。
拟南芥芽再生染色质状态动态图谱描绘成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拟南芥芽再生过程多个时间节点的染色质开放性测序(ATAC-seq)、组蛋白修饰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和转录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一张高精度的芽再生过程染色质状态图谱,揭示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序性调控外植体体细胞命运转变,诱导细胞多能性产生,并进而实现芽再生的分子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细胞重编程原理的理解,为我们认识植物细胞重编程以及细胞命运转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提高植物芽再生效率提供了丰富的靶点。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疾病
1月26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Citrus Huanglongbing is a pathogen- triggered immune disease that can be mitigated with antioxidants and gibberellin”的文章,提出了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由病原菌介导的免疫疾病的证据。该研究表明,CLas病原侵染柑橘果树后,会刺激柑橘果树韧皮部系统性和慢性免疫反应,包括胼胝质沉积、活性氧如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病原CLas触发产生的活性氧富集在树皮的韧皮部区域,随后引起韧皮部区域的筛分子细胞和伴胞发生系统性细胞死亡。
该研究提出了柑橘黄龙病的症状并非由病原CLas产生的致病因子直接引起,而是由病原CLas激发植物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这是柑橘黄龙病发病机制的重要进展。
“一种三倍体鲤鱼的育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遗传育种团队博士后薛淑群等人完成的“一种三倍体鲤鱼的育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专利优化了三倍体诱导的处理条件,完善了三倍体的诱导方法与技术流程,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更强、三倍体转化率高的优点,在鲤科鱼类三倍体诱导和规模化养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我国科学家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策略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生境和农田转变为道路和楼房等不透水面,残留的生境也变得支离破碎。由于破碎化和新建生境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应考虑破碎化和绿化两个过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应根据生境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該项研究提出:一是正确识别城市生境是通过破碎化还是再建形成的;二是构建生态廊道(尤其是连通残留生境和新建生境),不仅可以减缓残留生境多样性降低的速率,也有利于新建生境生物多样性的填补;三是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植物,并监测和及时清除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