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省对外农业产业现状及对策

2022-04-14李晓燕熊恒多李桂冬王凌锋刘亚茹刘万里万元香李晏斌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存量湖北省一带一路

李晓燕,熊恒多,张 凯,邹 维,李桂冬,王凌锋,刘 吟,刘亚茹,刘 倩,龚 伟,刘万里,万元香,李晏斌

(1.武汉农学会,武汉 430024;2.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汉 430014;3.武汉民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汉 430014)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与世界农业联系愈加紧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合作意义重大[1],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世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形成全球国际合作新格局,促进区域内农业要素有序流动、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农产品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经济互利共赢发展[2-5]。

2018 年,中国“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项目已经超过650 个,投资存量达到94.4 亿美元,较5 年前增长了70%;“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超过了770 亿美元,较5 年前增长了17.8%[6]。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粮食、经作、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4]。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农业省,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了众多农业投资项目[7,8]。2019 年,湖北省15 家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了20 家农业公司,投资总量为5 734 万美元,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4大洲15 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9 年年底,首次突破1 亿美元[9]。基于数据从对外农业产业总体发展方向、产品结构、贸易发展趋势等挖掘特点和趋势,探究新时代、新经济发展下湖北省对外农业产业发展的途径。

1 湖北省对外农业产业现状

1.1 对外农业产业结构

为推动湖北省农业务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综合运用国际国内2 个市场,2 种资源,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强化国际农业合作技术支撑和全球农业科技合作,增强湖北省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7],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设立了农业国家交流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赴境外投资、开发、合作的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企业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在国外的试验、示范、审定,企业出国(境)参加展会、洽谈农业合作事宜、考察、培训、购买设计咨询服务,企业为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海外建设商务平台、加工厂房等。2019年,在政策扶持下,已有15 家企业参与到湖北省农业“走出去”行动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湖北省的15 家境内企业在境外共投资设立了20 家农业企业,与2018 年相比增加了4 家,增幅达到25%。其中,境外投资农业企业10 家,占比50%;服务业企业5 家,占比25%;林业3 家,占比15%;畜牧业2 家,占比10%。

从企业布局的角度来看,湖北省有7 个地市(州)有对外农业投资企业,武汉市、孝感市、荆门市、宜昌市、十堰市、咸宁市、恩施州对外企业数量为20家,各地市(州)占比分别为35%、30%、10%、10%、5%、5%、5%。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为60%,中国民营企业对于农业走出去项目的参与度较高。

1.2 对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农业投资情况

对外农业投资的20 家境外企业中,按地理位置分布情况来看,分别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非洲、欧洲及大洋洲,其中,对亚洲投资企业数为5 家,占总数的25%,分布于5 个国家,投资存量为403 万美元,占存量总额的2.69%;有9 家公司对非洲进行了投资,占总数的60%,共在8 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11 家企业,投资存量为10 887.3 万美元,占存量总额的72.56%;对欧洲投资企业有3 家,投资存量为3 565 万美元,占总存量的23.76%;1 家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投资,投资存量为150 万美元,占总存量的1%(表1)。

表1 对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农业投资情况

1.3 各行业的投资情况

湖北省企业对外农业投资存量为15 005.36 万美元,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9 738万美元,占比64.90%;农业3 692 万美元,占比24.60%;畜牧业800 万美元,占比5.33%;林业775.36 万美元,占比5.17%。

湖北省对外农业投资的20 家企业中有9 家涉及农业产业,其中有6 家与当地开展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合作,投资存量达到2 822 万美元,占总存量的18.81%。对外投资的企业中有4 家与当地开展蔬菜、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合作,投资存量达到870 万美元,占总存量的5.80%。

1.4 各类型企业对外农业投资情况

湖北省对外农业投资的15 家企业中,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有限责任公司多达12 家,另有2 家股份有限公司和1 家股份合作企业;按经营类型分,国营企业3 家,民营企业12 家;按农业龙头企业分,国家级2 家、省级3 家、市级3 家。

湖北省对外农业投资的15 家企业中,有3 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了7 家企业,对外投资产业包括酵母加工、畜禽养殖、粮食作物种植等。累计资产总额为27 384.35 万美元,占总资产的88.46%;2019 年营业收入为10 503.5 万美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0.02%;湖北省12 家非国有企业投资了13 家境外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农资销售等;累计资产总额为3 572 万美元,占总资产的11.54%;2019 年营业收入为2 622 万美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9.98%(表2)。

表2 湖北省农业企业对外农业产业投资情况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省对外农业产业的优势

2.1 地理环境优势

湖北省地处华中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邻安徽省,南接江西省、湖南省,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省接壤,北与河南省毗邻,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区之一,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双向对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汉新欧及通过郑州市、重庆市、成都市对接郑新欧、渝新欧、蓉新欧,京广线、汉丹线、西宁线3 线交汇奠定了武汉市全国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保宜、京珠、汉十、随岳高速公路与107、316、312 国道贯通全境,武汉新港、荆江组合港、三峡枢纽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相配合,使得武汉市坐拥“铁水联运、江海直达”的综合交通优势[10,11]。

2.2 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合理

一是湖北省对外农业投资的重点产业从农业逐渐转向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湖北省对外农业投资的行业从初级的种植、养殖慢慢在向农产品加工转型;三是湖北省对外农业投资的主体从民营企业投资额占优到以国营企业投资额占优的转变[10,11]。

2.3 政策优势

湖北省政府制定了商务系统《湖北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意见》,并发布了年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实现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推动了葛洲坝、联投集团、安琪酵母、华新水泥等在沿线国家重大项目顺利实施[12];引导联投集团、人福医药、华新水泥、凯迪电力、三环集团、安琪酵母等企业在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建材、能源、汽车零配件、食品化工等领域布局沿线国家市场,实现国际化战略。联投集团、人福医药、三环集团等重点企业均具备了跨国企业的雏形;推动中比科技园、湖北哈萨克工业园、湖北莫桑比克农业园等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稳妥起步。支持格林美集团在南非建设中非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中比科技园纳入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统计系统,协调福汉木业控股的国家级境外园区中俄托木斯克州经贸合作区回运资源[13]。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省对外农业产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3.1 投融资体制的障碍

一方面,国内融资政策与对外农业投资现状不匹配。例如,湖北省农业企业海外投资用地以租赁为主,产权结构相对复杂,农业企业海外投资的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海外投资租赁的土地资产无法作为担保物在东道国获得贷款,增加了湖北省农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和融资难度。再者,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在海外申请贷款时境外银行核定授信的主体只能是其海外分公司,而不是境内母公司,因此获得的授信额度相对较低。而海外投资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支持不到位限制了湖北省农业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3.2 国际投资面临的风险大,防范机制缺乏

农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很多企业并未全面考察了解当地文化、法律等因素便进行盲目投资,结果遇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的障碍[14],包括国外劳动力的高成本、工作方式差异、当地工会文化冲突等问题,导致项目的后续推进过程非常艰难,成本不断增加,也加大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但政府和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建立专门针对“走出去”企业的保险制度,也增加了农业对外投资风险。

3.3 信息交流与服务机制不完善

湖北省在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方面还远不能满足企业,特别是农业跨国企业的需求。由于国内还没有建立专业的中介机构、信息服务中心,缺乏有效信息及来源,除个别有实力的大企业业务开展较早,拥有自身信息渠道,大多企业对外投资还存在一定盲目性,拓展境外业务难度很大。

3.4 高端人才匮乏

农业企业对外投资要面对海外市场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全新的商业环境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需要大量的通晓国际市场、东道国投资环境、文化习惯并有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然而湖北省农业企业外派人员绝大部分只单纯掌握生产技术,普遍面临着语言沟通障碍,了解农产品国际市场结构、东道国投资政策、文化习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进一步加大了湖北省农业企业与掌握现代化技术、国际化理念的农业资本集团的差距。另外,受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湖北省从事境外农业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当地聘请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寥寥无几,直接制约着湖北省“走出去”农业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战略。

4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省对外农业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4.1 设立境外农业企业服务机构,提高对外信息服务水平

一是设立省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对境外农业企业提供政策宣传、生产指导、外事协调、信息沟通、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二是搭建境外投资农业企业数据库,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为积极寻求投资资金的国家和渴望向外投资的企业牵线。三是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及时收集、发布国外最新的农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品市场和用工等信息,为境外合作主体准确把握市场商机提供服务。

4.2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有效抵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农业企业“走出去”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强协调,研究和制定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框架,同时,要把所掌握的各种国别的风险情况以及各国的情况分析预警信息提供给企业,并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帮助企业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各企业在农业“走出去”过程中,制定符合自身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并建立和完善企业海外投资应急机制,有效抵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4.3 建立境外行业协会,维护对外投资农业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组建境外农业开发企业商会。通过商会,加强横向联系,改变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二是组建境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借鉴境外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通过合作社对内的协调机能,提高大型农机具使用效率,保障劳务人员充分就业。通过成员间联盟,统一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降低生产成本。

4.4 开展专门培训工作,提高境外企业人员素质

一是鼓励支持院校和培训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使管理人员具备和提高外国的法律法规、外贸管理操作程序、农业生产标准和地方民风民俗等实用知识,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原有的农民工培训教育基地,加大培训实施力度,对准备出国的劳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其在出国前具有基本的对外沟通能力,了解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掌握当地的农业生产标准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力争出国后能够较快适应当地的生活和生产,为境外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存量湖北省一带一路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腐败存量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