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索

2022-04-14葛光环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商洛市汉中市安康市

寇 坤,冯 颖,葛光环,c,赵 阳,邵 静

(安康学院,a.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b.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安康 725000;c.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安康 725000)

陕西省南部(简称陕南)地区,从西往东依次是汉中、安康、商洛3 个地市。陕南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冬季温和、春季升温快且波动大、夏季炎热、秋季骤冷、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为渔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环境承载力。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渔业养殖提供了较强的生态支撑[1]。

陕南地区利用丰富的水域资源,突出区域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呈现多元化格局,渔业布局得到不断优化。沿汉江、丹江生态渔业产业带为重点的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养殖等商品鱼基地;以城市郊区为重点的休闲渔业;以秦巴山区为中心的仿生态大鲵人工养殖示范区已经形成。陕南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塘库众多,充分利用汉江、丹江等湖库资源和秦巴山区冷流水及稻田资源,大力推行大水面增养殖、秦巴山区冷水鱼养殖及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

1 陕南地区水资源情况对比

安康市水库众多,水资源丰富,河流、沟壑、溪流密布。全市总水域面积3.82 万hm2。其中,水库1.24万hm2,池塘1 000 万hm2,适宜养鱼稻田5 866.7 hm2,是全省优势渔业水域。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59.5%。人均占有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倍,全省平均水平的2.6 倍。汉江水系属于长江流域中一条最大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 000 km2的河流有汉江、子午江等9 条。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全长346 km,流域面积2.34 万km2。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5 km2以上的河流分别有76 条、941 条。全市年径流量106.57 亿m3,过境客水145.7 亿m3。全市养殖水域面积148.54 km2,占全省的31%[2]。

汉中市水域面积469 km2,占总面积的1.72%。市内河流分为汉江和嘉陵江2 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河流有565条。汉江发源于宁强县,横贯全市中东部,境内干流全长270 km,流域面积19 692 km2。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2.3%,较大的支流是巨水河,坑塘总面积3 006.7 hm2。全市共有水库354 座,总面积5 920 hm2,总库容64 323 万m3。全市稻田总面积约76 667 hm2,其中可耕种开发面积约26 667 hm2[3]。

商洛市有河流7.25 万多条,其中流长10 km 以上的河流约240 条。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5.3%。丹江最大,发源于商州区。西秦岭流经商州、丹凤、商南3 区县,自省东南流至河南、湖北,注入汉江。流经全市260 km,流域面积6 950 km2,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67 条,河网密度超过1.3 km2。主要河流有丹江、漯河、千金河、赣右河、浔河,只有洛河和蓝桥河属于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7%,其余河流均属长江流域。

2 陕南地区渔业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陕南3市2016—2020年水产品产量对比见图1。由图1 可知,陕南地区汉中、商洛2 市的水产品产量(养殖水产品与捕捞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其中商洛市由于基数较小,增长幅度在3 市中位居首位,而汉中市水产品产量在2019 年超过安康市后,继续保持了领先势头,优势进一步扩大。安康市的水产品产量在2018 年进入负增长后,于次年迅速扭转了下跌的趋势,开始平稳增长,达41 551 t[4]。

图1 陕南3 市2016—2020 年水产品产量对比

陕南3市2016—2020年渔业总产值对比见图2。由图2 可知,渔业总产值变化与水产品产量基本一致,但2019 年安康市在水产品产量上低于汉中市4 939 t 的情况下,总产值却实现了300 万元的逆转。商洛市单位产量的水产品产值为1.76 万元,安康市为1.64 万元,汉中市为1.46 万元,商洛市单位产量的水产品产值最高[4]。

图2 陕南3 市2016—2020 年渔业总产值对比

陕南3 市2016—2020 年水产养殖面积对比见图3。如图3 所示,安康市的水产养殖面积逐年下降,但总面积稳居陕南3 市之首。汉中市的水产养殖面积在2018 年开始下跌,2019 年后基本保持稳定。商洛市的水产养殖面积则保持了连年的增长,且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强。

图3 陕南3 市2016—2020 年水产养殖面积对比

3 陕南地区特色渔业养殖情况对比

汉中市是中国野生大鲵4 大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为进一步加快养殖结构调整,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增甲鱼、泥鳅、小龙虾等稻田生态养殖66.7 hm2,新增鲟鱼、虹鳟、金鳟等冷流水养殖面积5 000 m2,名特优养殖示范基地近133.3 hm2,发展加工企业5 家,全市休闲渔业达300 家[5]。 同时渔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实施了“渔业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全市有83 个渔业企业(合作社)以务工、土地流转、代养、供苗包销、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895 户2 183 人增收。汉中市渔业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渔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引领为抓手,大力推进稻鱼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和冷流水养殖基地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年底实现水产品产量4.3 万t,产值达到27.5 亿元。

商洛市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冷水鱼特色养殖产业,累计扶持市级现代渔业园区18 个、健康养殖示范场23 个,引进三文鱼、杂交鲟等优良品种,建成冷流水养殖基地32 个,冷水鱼产量2 178 t,位居陕西省第一位。商洛市培育了以商南格瑞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立了黑龙谷、丰水湾水产品产地直销店,在商州、洛南等地建立起了生态鲟鱼、鳟鱼主题餐厅,实现了冷泉鱼从产地到餐桌的无缝供应[6]。

安康市积极发展生态渔业,打造“安康富硒鱼”品牌,拓展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空间。“十三五”以来,安康市生态渔业以园区建设为依托,先后开展了健康养殖示范、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产养殖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工作。开展产品养殖病害监测,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提高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生产技能。安康市已建成国家稻渔综合种植养殖示范区1 个、国家级健康水产品示范养殖场7 个、省级重点企业2 个、省市县三级渔业园区109 个、市级水产良种示范园22 家[7]。自实行禁养和限养之后,稻田养殖和池塘将成为安康市渔业产业的主体,大力推进“互联网+生态渔业”“流水养鱼”“鱼菜共生”立体种养,在实现生态养殖的同时,提升养殖产量和效益。

4 小结

中共十八大以来,陕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提质增效、减产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8]。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创新养殖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工厂化池塘循环养殖、淡水立体养殖、大面积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技术。特别是以查干湖、千岛湖等为代表的规模化生态养殖[9],“以水为鱼,以鱼活水”的理念下,安康瀛湖水库也可积极拓展水产养殖生产空间,实行轮作捕捞,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一体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保护生态、渔业生产、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以陕南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绿色发展观为指导,以探索渔业健康发展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加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顶层设计,构建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结合“稻渔种养模式”[10]“莲鱼共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等一系列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功模式,探索出符合本地渔业健康发展的特色方案,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渔业、打造特色品牌,改造传统池塘养殖,优化陆基工厂化养殖,推广渔农综合种养,探索大水面生态渔业等特色养殖模式,将渔业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些不仅是实现产业加快转型、农民创富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商洛市汉中市安康市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唠叨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