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
2022-04-14李娟
李 娟
(许昌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慧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2018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在此思想指导下,如何实现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教学生态的重构,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依据智慧教育理念,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高校智慧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式,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智慧体育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将智慧的文化、教法、技术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品行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精准化、个性化[2],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评价反馈即时量化.
1 高校智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智慧体育教学模式不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两者简单相加,是相互融合在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使其产生根本性变革[3].基于智慧体育教学的内涵,智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智慧体育教学模式
1.1 完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为指导思想,高校的体育课堂仅仅成为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的地方,淡化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这一主旨地位的教学思想,造成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4].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缺失,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2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体育教学理念
智慧的体育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和爱好,及时地把握学生体育学习的习惯、态度、方式来调整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目标,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知识并内化成能力,充分利用智慧化的学习方式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核心体育素养和发展能力.
1.3 建立多元化的智慧体育教学目标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体育精神和意志力培养方面的缺失[5].智慧体育教学除了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培养,还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还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力;还需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兴趣等.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与线上线下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全面育人的效果.
1.4 打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教学
首先,建设智能化的硬件设施,比如:智慧化的体育场馆,智能化的体育器材,安装高清摄像头、智能大屏幕、各种智能传感器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等,保障智慧体育教学的实施.其次,建设丰富的软件设施,比如:开发各种运动软件APP;在电子文档、图片、视频、PPT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微课、慕课、直播课等开放性课程;建设内容丰富的校园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等,为智慧化体育教学提供支持.
1.5 构建立体的智慧体育教学过程
智慧体育教学过程是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前课后学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相结合,现实与虚拟学习相结合系统的过程[6].不仅体现在教学手段上的“智慧”,更突出教学理念的“智慧”,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体育教学过程
1.5.1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形成感性认知.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发布到线上,将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练习方法、运动理论知识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动画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上传,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校园教学平台或者“QQ群”、“微信群”推送相关的网络教学视频、训练视频、比赛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做好线下的教学分组,明确学习任务,设定不同基础、不同体质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的交流反馈,对线下的教学设计进行完善,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1.5.2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以线下的实践教学为主.首先,教师利用可穿戴设备设定目标心率、最大摄氧量等运动指标,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活动内容,完成准备活动.其次,在技术动作学习环节,通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可以少讲解多练习,练习过程中增加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通过高清摄像头对学生练习过程进行录播,投放在智能大屏幕上供教师和学生分析动作、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氛围.同时利用人脸识别、物联网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将学生运动中的体征数据上传云端,分析每个学生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并投放到大屏幕,让学生感知运动量的大小.在身体素质练习环节,教师按照教学设计组织练习,学生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自己的练习效果,通过实时的数据反馈调整动作幅度、频率、强度等,增加科学锻炼的经验.最后,在背景音乐或视频赏析中完成身体放松动作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1.5.3 课后巩固
课后教学以线上的辅导、引导为主.一是利用媒介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数据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二是依据实践教学数据为每一位学生开出运动处方,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与计划,指导学生课后的体育练习,也可安排视频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经常性的参加课外锻炼.三是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及时提供校园体育赛事、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健身知识讲座等信息,提供国内外体育赛事在线直播、体育健身的网络培训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1.6 采用多元化的智慧教学评价
首先,教学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任课教师和学校,还应有学生参与互评以及社会人士和专家的点评.其次,教学评价内容除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增加学生运动表现、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内容.同时教学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多维度,不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建立多元的智慧评价方式,一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评价,通过线上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得到的数据结合线下学生的学习表现完成教学评价;二是教学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评价,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方法等表现结合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高校智慧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2.1 挖掘校园智慧体育文化内涵
首先,高校要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加大投入,提升智慧体育文化硬环境,以器材智能、服务智能、管理智能的体育环境服务全校教职工生,实现校园体育健身自由“智”在的文化氛围.其次,高校体育工作主管领导、工作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群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科学健身的重要作用,在校内积极倡导智慧体育文化培育与传播,并主动参与实践,塑造校园智慧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师要建立智慧体育教学观念,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营造智慧体育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锻炼、体验和升华.
2.2 打造智慧的体育教学环境
高校要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支持和保障智慧化体育场馆、智能化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引进智能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对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智能升级,配套物联网智能硬件设备,通过通信技术、网络互联,实现智能硬件场馆覆盖,并实现在线管理和数据化管理,同时加大智慧化校园体育服务平台和各种运动软件的开发.另外,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着力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体育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为智慧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2.3 构建校园智慧体育服务平台
校园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是以体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核心,集合教学、训练、竞赛、体质监测、体育健身、社团活动等模块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体育资源创新性应用,实现更广泛的体育参与和更立体的体育传播,高度信息化支持学生体育技能学习、体育兴趣培养、体育习惯养成.内容主要包括校园体育资讯服务、体育课表与成绩查询服务、体育社团管理服务、体育场馆预订服务、体质监测、科学健身等[7].建设的途径有三个:一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平台的研发,再交付于高校无偿使用;二是由社会专业的机构或企业进行开发,交于高校有偿使用;三是学校集中力量,协调资源自行研发建设,比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华大sports”移动应用平台,清华大学的At Tsinghua等.
2.4 建立智慧的教学管理措施
首先,场地器材的智慧化管理.及时推送智慧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前预约上课场馆和教学器材,运用二维码、人脸识别等进行器材设备的发放回收等.其次,教学过程的智慧化管理.按照学校要求在后台实时、动态、全程的监督和管控,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对教学过程实施远程协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教学质量的智慧化管理.依据教学过程反馈的数据对线上线下的教学课堂,开发的教学资源,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推送给教师,不断完善与改进教学.
总之,创新构建的智慧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式更加方便,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更高,让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未来可期.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使得智慧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和发掘阶段,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