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筑牢生态防线 科学打造绿色鄂尔多斯

2022-04-14李振蒙娜荷雅贾学文王丽娜段乐

内蒙古林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林草治沙

李振蒙 娜荷雅 贾学文 王丽娜 段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

鄂尔多斯市国土总面积8.68 万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干旱与半干旱过渡地带,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北部有库布其沙漠,南部有毛乌素沙地,东部为丘陵沟壑区,西部为波状高原硬梁区。年降水量150~350 毫米,年蒸发量2000~3000 毫米。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7.8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0.8%;沙化土地总面积5.41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2.3%,是全区乃至全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累计投资94.8 亿元,完成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建设1392 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5 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3558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0%左右,林草资源总量和覆盖度实现了“双提升”,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了鄂尔多斯力量。

政策到位 长效推动国土绿化

鄂尔多斯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调整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思路,矢志不渝,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漫长曲折的国土绿化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全面融合发展的绿色之路,荒漠化治理实现了从单纯防沙治沙到治用结合,再到人沙和谐的根本转变。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将“五荒”地划拨给群众治理,实现“谁种谁有,长期不变”,在沙漠腹地设立国有林场站,再到20世纪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的政策,全市国土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不断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鄂尔多斯市大胆采取“先造后补”“掏钱买活树”“只要把树种在鄂尔多斯土地上、只要把钱花在生态建设上,就给予支持”等措施,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沙漠治理开发集聚,形成了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国土绿化投资格局。

党的十九大以后,鄂尔多斯市启动实施家庭林场、家庭草场建设,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化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并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这种建设模式兼顾了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功能,真正实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全市生态建设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

分类施策 不断优化治理模式

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方针,鄂尔多斯市采取适地适树、以水定树、分类施策等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优化治理模式。

在北部的库布其沙漠,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模式。在沙漠南、北边缘,建设乔灌草结合的锁边林带,形成生物阻隔带,阻止沙漠北侵黄河和向南扩展;在沙漠中部,围绕“十大孔兑”和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在沙漠腹地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和湖库周边,建设沙漠绿洲、绿岛,逐步扩大治理面积。

在南部的毛乌素沙地,按照“保护与建设并重,增绿和提质并行”的原则,结合工业原料林和饲料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绿洲经济和家庭林(草)场、牧场,大力推进防风固沙林建设,构建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形成“庄园式沙地生态经济区”。

在东、西部的干旱硬梁区和丘陵沟壑区,重点实施人工造林,加强封禁保护,使区域风蚀水蚀状况明显减弱,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显著提高。在砒砂岩生态小流域区,实施治理水-风-重力-冻融四相复合侵蚀的荒漠化动力机制,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恢复重建退化植被,形成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在黄河冲积平原区,加强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和护堤林建设,有效维护了农牧业生产安全。在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和新农村新牧区,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标准,打造生态景观,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同时,加大科技推广创新力度,探索出了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的治沙模式,研发出了100 多项生态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出了1000 多种优质沙生植物种子。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库布其沙漠共同建设了“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等生态科技示范项目。库布其沙漠治沙技术已经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成功复制,并向沙特阿拉伯王国、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绿色打底 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鄂尔多斯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良好的生态建设成效打底,高质量发展林沙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在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的同时,注重走“以生态带产业、以产业促生态”的防沙治沙之路,积极推广“龙头企业+生态能源林基地+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原料林基地建设,形成了以沙柳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原料林基地,以柠条、杨柴为主的饲料加工原料林基地,以优质沙棘、杏仁为主的食品饮品原料林基地。

同时,探索依“绿”转型、靠“绿”取胜、以“绿”生金的经济林发展新路子,鼓励农牧民参与红枣、葡萄、苹果等经济林的种植,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帮扶、资金扶持,提高农牧民收入,让林业“变现”。依托生态建设形成的良好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环境,全市生态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出了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等多处精品沙漠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00 多万人(次),累计实现收入20 多亿元。

目前,鄂尔多斯市形成了以原料林、经济林基地建设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林沙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系逆向拉动了国土绿化。全市林沙产业年产值超过45 亿元,生态产业累计带动30 万农牧民增收致富,特别是沙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过去不足400 元增长到1.5 万元。全市培育出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 家、自治区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 家,探索出了一条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路子,实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天地空一体 守护生态建设成果

鄂尔多斯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的嘱托,坚持保护就是最大建设的思想,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开垦、非法占用林地草原、偷牧夜牧、破坏野生动植物等涉林涉草非法行为,初步划定了自然保护区、湿地、国家公园等林业生态红线,实施了森林保险。

在全市启动“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实现了3000 万亩重点火险区远程监控全覆盖,定期开展飞机巡护,提高森林草原防火能力。新建的鄂尔多斯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正式运行,布设监测点41 处,实现了远程信息采集、读取和数据处理,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撑。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调查、林草资源监测和年度更新成果,全面监测林草资源变化,实施动态管理,提升国土绿化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集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基础地理信息、荒漠化动态监测、森林草原资源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字林业云计算数据库,实现了生态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成立了林草系统第一个地方性专业疫源疫病监测实验室,构筑起了较为完善的林草资源保护体系,全面守护生态建设成果。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一张张绿色名片是对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的最大肯定,鄂尔多斯人民在建设绿色、守护绿色的同时尽享绿色红利。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在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道路上,鄂尔多斯市林草系统的赶考人会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建设美丽内蒙古贡献鄂尔多斯力量。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林草治沙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①
内蒙古自治区篮球项目特色学校锦标赛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