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2022-04-14孙玉苹
□ 孙玉苹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1 引言
在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关于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成为大会一大亮点,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加强产教融合、课证融通教学模式改革,提倡将最新的企业行业技术、工艺、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介绍企业最新典型案例,将职业证书内容要求融入课程体系,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面对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探索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四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物流管理“岗课赛证融通”四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1 “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
所谓的“岗”就是现代物流岗位(群)的核心技能,这是职业教学的标准和从业方向。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专业课课程教材以及专业的教学团队都要围绕“岗”将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的基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岗位技能及通用技能的素质要求。
围绕着当今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根据对物流企业及物流岗位的调查研究,目前物流行业主要就业岗位群和就业岗位如下:主要就业岗位群包括仓储管理岗位群、运输管理岗位群、采购销售岗位群、货运代理岗位群、供应链运营岗位群、电子商务岗位群以及信息处理岗位群;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采购员、销售员、运输调度员、制单员、业务员、信息员、电商运营员、信息处理员等;未来晋升岗位包括仓储主管、项目主管、运输主管、物流主管、采购主管以及信息处理主管等。
针对不同的岗位群分析主要就业岗位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岗位群的岗位需求分析
2.2 “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作用在学生能力要求培养的直接手段,推动课程改革,要适应学生多样化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完善“学中做,做中学”的有效课堂模式。构建“岗”(“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采购销售”“货运代理”“电子商务”等岗位群)、“赛”(省职业技能大赛“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行业“物流服务师”赛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等)、“证”(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课程体系。
2.3 “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
“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在学校要建立国省校三级比赛机制,尤其是建立完善的校级比赛机制,根据国家比赛标准和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将大赛内容及比赛标准本地化,通过校级比赛提升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课程教学水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主要以财经商贸大类中的现代物流仓储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为主,并将企业沙盘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货运代理赛项、创新创业赛项等大赛项目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赛内容融入对应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大赛评价标准,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 “证”是行业企业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认可
“证”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现代物流管理主要取得的证书是中物联举办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取得并不是目的,而是应将职业证书等级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倒逼院校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
具体而言,为提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应从如下方面着力,探寻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3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途径
3.1 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共育成效显著
①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专业培养方案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岗位需求。成立了以企业代表为主的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和物流行业负责人进行专业教学指导和咨询。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等进行深入研讨,还通过走访、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
②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升级工匠人才。
构建专业建设同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机制,专业人才培养顺应物流行业时代发展趋势,从传统物流操作岗位向智能装备和大数据信息化方向转型,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精细化全方位育人为特色,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思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培养物流管理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支撑引领行业发展。
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岗位技能高手参与课程设置与研发,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课程教材,编制活页式、手册式实践指导书,制作微课等教学资源;面向行业发展,结合“1+X”证书制度,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岗位规范和质量标准制定等,占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开发建设的职教新高地。形成对接产业链,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带动行业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能力。
④实行校企联合选拔,构建协同评价机制。
在订单班等的学生选拔上,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选拔方式,引入企业共同参与机制,实行校企联合选拔机制。构建校企联合的评价制度体系,实行包括学生课程评价、实习实训、教师顶岗实践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包括学生能力、教师能力的终结性评价,引入第三方机制,践行教考分离模式。
依此确定人才培养总体规格: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多式联运、运输代理和仓储等行业,具备仓储管理、运输组织、物流信息处理、物流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的具备综合管理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3 校企共育人才模式
3.2 构建分层递进课程体系和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和职场氛围;结合物流主要岗位和物流管理“1+X”职业证书能力认证要求,在第2-4学期课程教学和集中实训中安排企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同时将物流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创新和实践模式,在实施中有效将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在第2学期安排两周“物流智能装备应用与维护”的企业生产性实训,在第3学期安排为期一个月的“物流系统操作与管理”企业生产性实训,全面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在第4学期,安排2周的识岗实习实训,主要让学生认识未来工作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在第5学期安排订单班学生到企业进行“收货、拣货、打包、复核、盘点、内配”六个岗位的轮岗训练;在第6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既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物流管理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具备“德艺双馨、一技之长”的能力,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3.3 加强证课融通对接行业标准
围绕辽宁省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建设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目标,深入企业调研,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环节,构建分层能力递进培养模式。现代物流管理主要取得的证书是中物联举办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取得并不是目的,而是应将职业证书等级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倒逼院校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
3.4 建设“岗课赛证”开发教材
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物流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实施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同步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高质量课堂结合专业课程发展趋势,确定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做好教材建设规划,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材及相应数字资源、案例。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实务》共计6门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教材及对应数字资源、案例的开发,建设立体化、技能型的一体化教材体系,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
3.5 借鉴职业教育大赛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改革
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进行研判,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将技能大赛理念、内容及标准引入到三教改革中,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尤其是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要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技能大赛为基准,发挥大赛的人才培养引领作用,开发相应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带动专业建设。整理竞赛规范、理论知识和大赛视频,将竞赛内容和心得体会融入到课程内容,将大赛的教学材料、课件、视频转化为广大学生的教学资源,将赛项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将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新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
4 总结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担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时刻将培养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
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技能强国、人才强校建设目标,学院从顶层架构,全面统筹实施了“岗课双融,赛证互通”改革,重新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从实践来看,若彻底消除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脱节的现象,学院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