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苁蓉防治宫腔粘连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2-04-14李敏艳刘文娥安建平杨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图肉苁蓉槲皮素

李敏艳,刘文娥,安建平,杨琴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长沙 41000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妇科常见疾病,由宫腔机械操作、炎性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使子宫内膜发生粘连或纤维化,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封闭的病理症状。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盆腔疼痛及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生殖及身心健康。

肉苁蓉其性味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1-2]。有研究表明[3]肉苁蓉具有类性激素样的效应,能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改善机体盆腔内环境,促进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的修复和增殖。因此,本论文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补肾”类中药肉苁蓉对IUA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IUA药物的使用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肉苁蓉活性成分与基因靶点的获取

在TCMSP数据库中,将药物筛选阈值设定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检索肉苁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蛋白。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Perl语言,将靶蛋白转化为对应基因名。

2 IUA靶点基因收集

在GeneCards、OMIM、PharmGkb这三个数据库中,以“intrauterine adhesion”为检索词,分别检索出IUA疾病靶基因,取并集获得IUA的疾病靶基因集。

3 肉苁蓉防治IUA潜在靶点的获取

利用R语言软件将肉苁蓉药物靶基因与IUA疾病靶基因取交集,获得肉苁蓉防治IUA的潜在靶点,并构建Venn图。

4 肉苁蓉防治IUA的“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构建

将肉苁蓉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相匹配,采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利用插件Network Analyzer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肉苁蓉防治IUA的关键活性成分。

5 肉苁蓉防治IUA互相作用蛋白网络图(PPI)构建

将获得的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NCA插件进行参数设置,挖掘该调控网络中的关键靶点。

6 GO和KEGG富集分析

运用R语言调用Bioconductor数据包对潜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构建“通路-潜在靶点”网络图。

7 分子对接验证

将筛选出的核心靶点和关键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Pubchem和PDB数据库中分别获取对接小分子和靶基因的大分子蛋白构像。运用AutoDock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对接自由能,筛选出最佳、最合理的对接方式进行分析验证。

结 果

1 肉苁蓉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在TCMSP数据库中共得到肉苁蓉活性成分5个,分别为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花生四烯酸(arachidonate)、全草含苏齐内酯(suchilactone)、木脂素(Yangambin)、槲皮素(quercetin),其对应靶蛋白共221个,在Uniprot数据库中将靶蛋白转化为对应的基因名,去重后获得靶基因154个。

2 疾病靶标的筛选

在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分别筛选出疾病靶点3279个、95个、971个,取并集共获取肉苁蓉防治IUA的疾病靶点3880个,与肉苁蓉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潜在靶点117个,构建Venn图(见图1)。

图1 肉苁蓉防治宫腔粘连交集基因Venn图

3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

运用 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共有节点123个,150边条,有效成分按对应的潜在靶点数值大小(degree值)进行排序,分别为槲皮素113个、β-谷甾醇21个,全草含苏齐内酯7个,木脂素5个,花生四烯酸4个(见图2)。由此可知肉苁蓉在治疗IUA时槲皮素和β-谷甾醇可作用于多靶点发挥主要作用,而其他活性成分参与并不多,说明槲皮素和β-谷甾醇可能是肉苁蓉治疗IUA的关键活性成分。

图2 肉苁蓉防治IUA“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

4 PPI网络图构建

在STRING数据库对117个潜在靶点进行相互作用分析,设置combined score>0.9,输出目标文件,导入Cytoscape3.8.0软件中绘制PPI网络图,共得到99个节点和340条边的(见图3A),运用CytoNCA插件设置参数进行两次筛选,获得肉苁蓉治疗IUA的核心靶点基因为JUN、MAPK1、AKT1、TP53、RB1、TNF、CCND1、RELA、MYC等9个(见图3B、3C)。

图3 肉苁蓉防治IUA共同靶点PPI网络图

5 GO和KEGG分析

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肉苁蓉与IUA相关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涉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富集条目2086条,主要包括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脂多糖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等;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52条,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域、膜区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148条,主要包括DNA聚合酶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见图4)。

图4 肉苁蓉防治IUA潜在靶点GO气泡图

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154条通路,其主要涉及代谢、肿瘤、病毒感染、炎性反应等多种信号通路(见图5)。以通路富集的基因数目对排序前20的通路及对应的基因导入Cytoscape3.8.0中构建“潜在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可视化(见图6A)。根据Degree值取排名前10的靶蛋白制作柱状图(见图6B),依次为 AKT1、MAPK1、TP53、RELA、CCND1、CDKN1A、RAF1、CASP3、TNF、BAX。

图5 肉苁蓉防治IUA潜在靶点KEGG气泡图

图6 肉苁蓉预防IUA“潜在靶点-通路”网络图

6 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将PPI网络和KEGG富集分析获得关键靶点取交集获得核心靶点为AKT1、MAPK1、TP53、TNF、RELA、CCND1。并与肉苁蓉的活性成分逐一进行分子对接。将对接结果绘制成热图(见图7A)。根据配体和受体结合能越低,结合越稳定的原理,可以看出槲皮素、β-谷甾醇与关键靶点结合效果较佳,其中槲皮素与RELA对接效果最佳,能量为-9.7kcal/mol,分子对接情况如图所示(见图BCD)。

图7 A图为肉苁蓉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基因对接能量值热图;B图为槲皮素与RELA对接分子结构图;C图为β-谷甾醇与AKT1对接分子结构图;D图为全草含苏齐内酯与RELA对接分子结构图。

讨 论

IUA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属于“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范畴。IUA多由金刃损伤所致,金创之法对胞宫造成损伤,导致胞脉、冲任、气血受损,耗伤肾之元气精血,而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气血之根,故多出现经少、闭经,不孕等情况。后代医家认为宫腔粘连的病机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当以补肾为主。

本研究检索出肉苁蓉的五种有效成分,推断出槲皮素、β-谷甾醇为肉苁蓉防治IUA的关键有效成分。分子对接结果也证实槲皮素、β-谷甾醇对接结果较其他活性成分更佳,推测出槲皮素、β-谷甾醇是肉苁蓉防治IUA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通过GO分析,推断肉苁蓉防治IUA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有效成分和某些DNA/RNA聚合酶转录因子、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等结合调节活性氧代谢、参与细菌来源分子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实现的。现代药理学表明,槲皮素、β-谷甾醇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纤维化等生物活性[4-5]。槲皮素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并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可以减轻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病理性修复[6-8]。槲皮素还可调控TLR4/NF-kB通路,调节NO释放,降低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细胞的凋亡[9-10]。研究发现β-谷甾醇也可调控NF-kB/MAPK信号通路减少细胞中炎性因子生成,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减轻细胞的损伤[11-12]。此外,β-谷甾醇可减少细胞外基质CollagenⅠ的沉积,促进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抑制组织、器官纤维化病理过程[13]。

肉苁蓉防治IUA筛选出核心靶点为AKT1、CCND1、MAPK1、RELA、TNF、TP53,预测肉苁蓉防治IUA主要通过调节这些基因靶点发挥作用。目前大量实验研究[14-15]发现抑制TNF、IL炎症因子和TGF-β1、MAPK1、AKT蛋白的分泌,可减轻IUA的粘连程度,其机制主要与减轻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发生,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与再生。RELA是NF-kB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可调控 TNF-α、IL-17等多种炎性介质的表达来介导炎症反应,参与细胞免疫及凋亡等生物过程[16]。宫腔内的肿瘤也是引起IUA重要原因之一,TP53、CCND1主要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影响IUA的发生发展。

KEGG分析结果显示,其富集通路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及内分泌紊乱等方面,主要包括AGEs-RAGE、HIF、TNF、IL等通路及通路调控因子。AGEs-RAGE信号通路是抗纤维化的主要通路之一,糖化终产物(AGEs)可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等因子来促进细胞基质中层连蛋白(Laminin)的表达,诱导间皮细胞合成基质增加,导致大量基质蛋白堆积或基质成分被AGEs修饰而发生结构改变,最终诱发纤维化病理改变[17]。此外,AGEs-RAGE通路还可以调控上皮细胞内氧化酶系统,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细胞炎症损伤与凋亡[18]。HIF在IUA患者子宫内膜中表达,并与IUA的粘连纤维化成正相关,HIF可调控缺氧调节机制,缺氧时HIF-1α诱导p53上调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导致G2/M细胞的积聚,并激活TGF-β、CTGF等因子,促进纤维化的发生[19]。TNF-α、IL作为纤维化因子、炎症介质和免疫调节因子,与IU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促进炎症反应,刺激血管收缩,使子宫内膜缺血缺氧情况加重,促进IUA的形成[20]。

综上,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肉苁蓉防治IUA的分子机制研究得出槲皮素、β-谷甾醇是肉苁蓉预防IUA关键有效成分,主要通过作用AKT1、MAPK1、RELA、TNF等基因靶点来调节AGE-RAGE、HIF、TNF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其作用生物机制与调控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细菌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这些机制有部分在当前已有的文献中得到证实,但仍有部分机制可能需要后续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因此,对肉苁蓉防治IUA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后续实验设置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网络图肉苁蓉槲皮素
槲皮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方面的应用
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能力
槲皮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NASH肝纤维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对刺梨槲皮素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的鉴定分析
用28载时光坚守沙漠 他给“死亡之海”带来生机
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研究
点草成金!沙漠肉苁蓉开辟致富路
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
控制算法理论及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研究
叙事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