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人茶事】元人泡茶花样真不少

2022-04-14丨朱七七丨摄图网图虫创意

旅游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诗云花茶泡茶

丨朱七七丨摄图网 图虫创意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是两个巅峰阶段。而夹在中间的元代茶文化,虽没能独树一帜,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但元代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元代茶文化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这与元代在许多方面“近取宋、金,远法汉唐”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元朝时期,因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生活在一起,这也就使得当时的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有发展创新,为明清饮茶习俗向全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元代皇帝爱喝茶

在13 世纪初,蒙古族人的饮料还主要是马奶酒及各种家畜的奶。随着蒙古族人向金朝统治下的农业区扩展,他们很自然便会接触到茶。金朝统治区的饮茶风气很盛,这种习惯给蒙古族人产生了一定影响。元朝建立后,蒙古族人对饮茶的兴趣愈加浓厚。这或许是因为茶作为一种止渴、消食的饮料,特别适合自古以奶酪和肉为食的彪悍雄壮的蒙古族人的需要。

关于元朝皇帝饮茶的明确记载,始自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据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载:“煎茶以进,上称其茶味特异。内府常进之茶,味色两绝。”可见元武宗不仅喜好饮茶,还善于饮茶。而此时的朝廷内也设有专门官员,掌管内廷茶叶的供需消费。元代中期的回族著名诗人马祖常有诗云:“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太官,官名,是掌管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的官员。可见,皇帝在饱食鲜美肥腻的羊肉后,已习惯饮茶以促进消化。

元人饮茶习俗新变化

金戈铁马,纵横天下的蒙古族人入主中原后,在汉族茶文化的影响下,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又形成了怎么样的饮茶习俗呢?

首先,元代在茶饮习俗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往的以奶茶和米茶为主,到后来上层贵族沿袭宋朝的抹茶法,皇室所需茶叶仍以龙团凤饼为主,继续由贡焙生产进奉,只是宫廷皇族更喜欢的是加料茶饮,茶叶烹煮时可加进各种辅料。

其次,以香花、果品等入茶。利用茶叶的亲异味性,使茶叶吸收花、果品的清香芬芳,这种方式加工制作的茶,不断被普及饮用,是元代茶文化的一大特点。宋代的茶叶加工,较多是加入香料等以制成香茶。而元代的花茶加工则已较为完整典型,而且品种多样,有茉莉、木犀、素馨等花茶,最有名的一种为芍药茶,为塞北特产,将芍药芽叶晒干后用来泡茶。元代袁桷有诗云:“山后天寒不识花,家家高晒芍药芽。南客初来未谙俗,下马入门犹索茶。”说的便是芍药茶。

另有一种莲花茶,制法颇为奇特雅致,在日出前选择含苞欲放的莲花,用手指拨开花瓣,将茶装入其中,再用麻丝绳缚住。到第二日清晨,将莲花摘下,把茶取出来,用纸包好,晒干,如此三次,再用锡罐盛装,扎口收藏。这样复杂的制作方法,似乎清玩的意义大于品味,或许是文人隐士的清玩花茶之法。

元朝还吸收中原钨茶特点,并结合蒙古族的饮茶传统,形成了具有蒙古特色的茶饮品。这种茶饮既可饮用,又可食用,不仅受到蒙古贵族的欢迎,而且还流传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元代茶文化。

虽然再不复宋朝斗茶,饮茶之盛,近取宋、金,远法汉唐的元朝茶文化,自华丽精细逐步走向朴素自然。茶具也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唐宋以来的炙、碾、罗、煮等造茶器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陶瓷茶具成为饮茶的主流器具。

与唐宋多以茶饼生产销售不同,散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呈现出新的消费潮流。元代诗人李谦亨有诗云:“汲水煮春芽,清烟半如灭。”没有备茶的繁文缛节,茶具也已然删繁就简,甚至采摘和加工茶叶的器具,也被排除在茶具之外,茶具仅保留执壶(贮汤冲泡)、高足杯(碗)、盏、盏托、碗(饮具)、盖罐(贮茶具)。并且出现了泡茶,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发展至明代,泡茶成为重要的饮茶方式,其发端就始于元代。

总之,元代立国时间短,随着民族交流的发展,整个茶风和价值取向处于转变期。散茶逐渐普及,出现了泡茶的方式,花茶制作方法完备,这对明清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元代茶文化,为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兴旺发达打下了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诗云花茶泡茶
基于双极性耦合磁场调控的高抗偏移偏转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保温杯泡茶太久会让人中毒?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m Sim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柠檬花茶窨制试验初探
花茶
泡茶
茶业新星——“冷泡茶”
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