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轨道生活新场景

2022-04-14郑友

当代党员 2022年7期
关键词:都市区主城城区

郑友

“从沙坪坝乘坐轨道列车,20多分钟就到观音桥了,以前要将近1个小时。”3月16日,说起春节前新开通的轨道交通9号线,家住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李女士直呼“方便”。

作为一名轨道交通建设实干者,开启群众美好生活新场景,是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轨道交通处处长邹家驹奋斗的目标:“随着我市轨道线网不断完善,整个城市的时空距离将不断缩小。在不远的将来,老百姓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地点和生活方式。”

今年3月,2021年度“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名单出炉,40岁的邹家驹名列其中。

把轨道站点搬到家门口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轨道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

截至目前,全市轨道通车线路达11条,通车里程达41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在建线路达308公里,创历史新高。2021年,全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11亿人次,位居全国第六。

可喜变化的背后,蕴含着城市建设者们的思索与努力。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最早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创造了轨道交通建设最初的辉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规模快速扩大、小汽车数量爆发式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愈发严重。2018年,在接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工作要求后,邹家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为理清思路,邹家驹和同事们多次组织国内外轨道交通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入研讨,为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出谋划策。

“我们把北京、上海、东京、巴黎等国内外典型城市都研究了个遍,但对重庆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仍不敢轻易下结论。我们白天晚上都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毕竟,这对城市发展太重要了。”邹家驹回忆道。

历经数月,在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后,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

作为长期冲锋在轨道交通建设一线的“排头兵”,在操心“大事”的同时,邹家驹也关注到了身边群众的“小事”。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轨道站点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自2020年开始,邹家驹率领处室工作人员多次前往中心城区各轨道站点调研,征求周边群众意见,报经重庆市政府同意,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了中心城区轨道站点提质增效、轨道与公交换乘整体提升等系列工作。

目前,中心城区轨道袁家岗站等提质增效示范站点已经建成,105个轨道站点与地面公交的换乘条件得到改善,市民平均换乘距离由215米缩短至35米,208条公交线路同步优化,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推进新方法行之有效

“中心加密、两槽提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成为重庆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的战略方向。重庆正力争到2022年,运营加在建轨道里程突破850公里。

在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以后,邹家驹与同事会同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市轨道集团等单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组织开展了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前期工作“大会战”——近20家勘察设计和咨询单位、近千人的专业队伍,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20余条、1000多公里轨道规划线路的可研和预可研工作,形成相关研究成果1800余册。

以这些成果为基础,重庆轨道交通第三期、第四期建设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相继获得国家批复,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推动获批项目建设,加快“蓝图”变现,邹家驹和同事们直面问题,科学统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推进新方法——

在坚持问题导向方面,针对轨道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建立重大节点、征地拆迁、管线迁改、手续办理“1+3”推进台账,及时化解过程中的问题,建设进度大幅提高。

就坚持目标导向来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开、竣工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压实责任链条,杜绝责任盲区和推诿扯皮现象。

而在抓住关键节点方面,从群众关注的焦点入手,以点带面,带领大家攻坚克难。

目前,轨道重庆西站已顺利投用;轨道交通环线实现闭环运营;轨道交通9号线克服突发问题影响,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通车任务。

“轨道上的都市区”可期

邹家驹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6年时间,正是重庆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几年。

作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的重庆,已然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补齐交通枢纽短板上跑出了“加速度”。当下,中心城区“环+放射”型轨道交通网络正式形成,日均客流量由173万人次增长到34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比例由20%增加到40%。

与此同时,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正朝着年内通车500公里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

根据规划,未来重庆轨道建设将从中部槽谷向东、西部槽谷延伸,并扩展至整个都市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成为未来的中心任务。

在不远的将来,不论在中心城区还是主城新区,群众都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公共服务,“轨道上的都市区”将为群众开启更多美好生活的新场景。

邹家驹为此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会同有关各方,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旅行时速达到既有城市轨道两倍以上、设计时速140—160公里的城轨快线系統,快速串联中心城区三大槽谷,并实现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的“1小时通勤”。

在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在主城都市区内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同时,城轨快线还可实现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产业同链、服务同标、发展同步。“工作在中心城区,居住在主城新区将不再是梦想。”邹家驹展望。

事业是奋斗出来的,邹家驹已记不清加了多少班。“很多要干的工作,没有先例可循,必须大胆探索;很多问题矛盾,没有其他办法,唯有坚持一片公心。”邹家驹说,未来,还有更多的目标等待着他和同事们去实现。

猜你喜欢

都市区主城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杭州推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区经济的对策研究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公租房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以重庆主城9区为例
2010年重庆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