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和古人一起赏花
2022-04-14柯柯
柯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又是一年花开时,你是否也已经沉浸在百花争艳、芳香四溢的美好之中?人间三月,芳菲正盛。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一起欣赏这份春意盎然的美丽吧。
一朝看尽长安花:赏花盛会
春日赏花,是一种极致的享受。相比于现代人“拍照打卡发朋友圈”的走马观花,古人赏起花来,要闲适优雅得多。
隋唐时期,赏花就已经是古人的春日必备项目。长安少年喜欢呼朋引伴,一边喝着仆人们端来的美酒,一边骑着矮脚小马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寻芳而去、醉于花下,号为“看花马”;仕女们则喜欢聚在梨花树下饮酒、唱歌、跳舞,大家相信这样可以取悦梨花,让梨花更加娇艳动人,故号为“洗妆酒”,意思是为梨花梳妆打扮。
赏花免不了要出门,那么“宅男宅女”怎么赏花呢?据说,每年春天,杨贵妃的族人都会打造一款特制花车,将各类名花异木移栽到花车里,这样一来,人到哪里,花也能跟到哪里,完全摆脱了赏花高峰期人挤人的烦恼。这一便携春色,雅号“移春槛”。
人面桃花相映红:
簪花风气
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贫寒少女,女子们大都喜欢用娇艳的花朵装扮自己。才女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逛街时,看到小贩正在兜售鲜花,便立刻开启“剁手”模式,买了花插在头上,还出了一道“送命题”:明诚,你觉得我和花哪个更好看?你不会觉得是花吧?
除了女子,古代的男子们也爱簪花。在追求美丽之外,男子簪花还与功名、身份和荣耀相关。在宋代,皇帝会为每年的进士们摆“庆功宴”,并赏赐鲜花,让春风得意的新科进士们簪在头上。当年,进士司马光也曾被赐花,但他扭扭捏捏、不太想戴,同年的进士们纷纷劝他“君命不可违”,司马光想了想,也觉得不能驳了大领导的面子,才勉强簪花一枝。正如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言,“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这样美好的寓意,使鲜花备受文人士子和考生们的青睐。
蜜点梅花带露餐:鲜花美食
“最是春光留不住”,花儿的绽放是短暂的。如何才能不负美好?最好的保鲜办法,就是把春光放到自己的肚子里。
高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五代时期,担任兵部尚书的李昊的拿手菜“酥煎牡丹”便是其中代表。他最喜欢把凋谢的牡丹花与著名特产“兴平酥”同煎,自称是“无弃浓艳”的风雅之举。李昊也经常把这个方子推荐给朋友,并贴心附送原材料,不过已经蔫了的牡丹花想必味道堪忧......
也有人多有巧思,把菜肴与养生、修身完美融合。比如,松花粉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御厨们以此为原料,制成“小精糕”,这道糕点正是女皇武则天的最爱。而象征高洁的梅花则深受文人们青睐:梅花与雪水、白米同煮,便是梅粥;水中放入白梅、檀香,以水和面擀皮再放入馅料,便是清香的馄饨;蜜渍梅花、梅花茶饮更是餐桌“顶流”。
正月长生一半红:
温室种花
早在秦汉时期,聪明的古人就已经掌握“温室”技术了。秦朝人在骊山脚下的温泉附近,利用地热培育反季瓜果;汉朝人则建立温室,在冬天利用炭火控制室温。到了唐宋时期,这项技术被爱花的古人们应用在花卉栽培上,史称“堂花”。
唐朝时设有温泉监官职,管理首都周围的温泉场所,并负责温泉附近的果蔬种植工作;同时,宫廷也利用湿热蒸气催化花卉,使其反季开放,供人观赏。诗人白居易就曾记录过一奇景——“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
“今岁春风特地寒,百花无赖已摧残”,花农们更“处处筠篮卖牡丹”,温室鲜花成了“硬通货”。
明清时期,温室技术更新换代,花农们往往会开掘数尺深的地窖或坑洞,将花卉移植到封闭环境中,并以火炉、火炕加温。这种种植方式因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很快流行开来,如此出品的“窖花”“洞子花”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新年时装饰观赏的必备好物。
诗画里的春日花事
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丰腴艳丽,深受古人喜爱,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更以“桃花仙人”自居。古人也常将桃花与女子并举,先秦时期的古人,便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娇媚的新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到了后世,“人面桃花”常用来形容俏丽的容颜。
杏花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杏花的美是热烈的,如胭脂万点,占尽春风。杏花还具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是朵朵艳红;花瓣伸展开,则由浓转淡;落花时节,成雪白一片。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杏花作为“报春使者”,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因此二月又被称为“杏月”。
海棠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相比于桃花、杏花,海棠开放略晚,而且“先叶后花”,叶片已经重重叠起,花蕾才刚刚露出点点鲜红。元好问因此称赞海棠矜持高洁、不与争艳。海棠虽美,但却无香,常成遗憾。张爱玲便曾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牡丹是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的“花中之王”,自古以来便地位超然,在清代末年還曾被当作国花。唐朝以来,观赏牡丹是花开时节的大事,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尽的作品。对此,刘禹锡曾感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梅花
乍暖还寒时,其他花还在沉睡,梅花却已最先觉知时节更替,绽放枝头,吐露芬芳,正所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淡雅,但香气浓郁,故也有素洁冰心的美誉,深受称赞:“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兰花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质朴文静、淡雅清新,不像其他花朵那样艳丽,却自有幽香,因此,古人素以兰花比喻君子修身立德,“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古代“花痴”排行榜
No.1
屈原
上榜理由:花草文學开创者、楚国时尚领军人
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大概是最轰轰烈烈的爱花人了。他十分喜爱采摘各类花草随身佩戴,也喜欢将花草元素融入服装,穿的衣服都由鲜花制成,正所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甚至还喜欢以花为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位花美男还为自己的“花草行为艺术”赋予了追求美好道德、修身养性的崇高意义。他所开创的“花草美学”,深受后世文人和时尚达人们的追捧。
No.2
裴度
上榜理由:霸道宰相爱上花
他,出身世宦名族“河东裴氏”,是战功赫赫的将军,是入辅朝政的威严宰相,大唐“元和中兴”的奇迹在他手中绽放;她,是天香国色,花中之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年暮春,他垂垂老矣,偶游南园,怅然而返,只恨未曾与她相见:“我不见此花而死,可悲也!”她听到他的呼唤,第二日,迎风绽放。唯有牡丹真国色!他见到她,嘴角终于露出微笑,三日后,溘然长逝。
No.3
欧阳修
上榜理由:牡丹后援会会长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牡丹花的忠实“粉丝”。他从不止步于欣赏“爱豆”颜值,而是结合自身特长,将“爱豆”事迹发扬光大。
宋仁宗时,欧阳修特地写作《洛阳牡丹记》,详细记录了观赏牡丹的风俗与牡丹之美,列举牡丹名品24种。该记文辞优美,风格古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的专著中,最系统记载牡丹品种流传和栽培管理的,在科技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No.4
苏轼
上榜理由:赏花界的“百科全书”
东坡居士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更是美食家,还是艺术家,现在,让我们来揭晓他的另一重身份:赏花专家。
苏轼非常善于搞室内花卉欣赏——不仅玩插花,还编写了技术手册《格物粗谈》,其中介绍了各类花卉的保养方法,许多方法在现在看来也十分科学。
簪花也是苏轼的最爱。苏轼时常写诗调侃白头戴花的自己:“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已经是老头儿的苏轼才不在乎“花比人娇”,也不因年华老去而悲伤,不论旁人目光如何,他总能在赏花中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