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山地旅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思考
2022-04-14邢志鑫
摘要:旅游業是一项综合型产业,对自然环境有较强依赖性。近些年贵州省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地质灾害多发已经成为很多景区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山地旅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指挥、预警体系、地质结构排查以及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提升贵州的山地旅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助于我们积极地认识、预防、处理各种地质灾害,实现贵州省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山地旅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引言: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地质灾害的突发性与预防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游客的安全与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政府的山地旅游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关系着对于地质灾害的应对成效,预防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当下贵州省政府与山地旅游景区必须正视与思考的问题。
一、贵州省山地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1.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响应贵州省政府的指令,各市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各市文体旅游局。组织指挥体系分为旅游景区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部及旅游景区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部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各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都已初步展开,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安全事故的信息报告和反馈工作,以及做好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贵州省各旅游景区也均成立了以景区负责人为首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2.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防体系
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贵州省各山地旅游景区联合当地气象部门气象监测对具有滑坡前兆的地段制定防灾避险的报警讯号、人员撤离路线、安全集中地点方案,向景区以及附近受险户发放监测人员定时监测滑坡动态。一旦监测到险情加剧时,监测人员立即向受险群众发出避险报警讯号,组织人员按避险方案转移撤出。
3.基本完成了地质结构排查
经过多次滑坡、泥石流灾害,贵州省的地质结构部分发生变化,及实地进行地质结构调查排查关系着贵州诸多景区以及公路、铁路桥梁的安全。地质结构松动,地质灾害多发成为很多景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贵州省委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各市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和风险评估,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调查排查制度,动态开展景区地质灾害隐患核查和判识。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4.初步实施了灾害防治工程
贵州省政府实施了山火、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对中、小型具有崩塌、滑坡风险的山区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防止滑坡石块对公路、桥梁的冲击。对于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用拦碴坝与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多种工程措施配合以达到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二、贵州省山地旅游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应急管理处置机制不健全
贵州省各市虽然设立了应急管理相应处置机构,但每个部门之间的职责界定不够清晰,责任落实不够完善,应急响应启动之后对于应急处置不够及时。相当一部分景区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还不够成熟,在贵州省政府地质灾害预警指令下达之后,未能及时配合应急管理指挥部进行应急处置,联动配合之间也有待提高。
2.景区地质灾害预警预防体系有待提升
部分景区把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全权寄托在地方政府气象局与应急管理局,导致景区内应急预警工作并不完善。一个景区之所以能够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与日常的应急预警演练是密不可分的。景区在接到预警信息后不及时处置将会影响游客疏散以及后续工作无法展开,以至于导致接下来的抢险救灾变得十分棘手。
3.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
贵州省的地理条件极为特殊,地势环境复杂。每个市制定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各市辖内的景区也应该根据上级部门的应急工作方案来制定符合自身景区情况的应急预案,每个景区情况不同,所在景区地质结构也不同,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如果直接照搬其他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将使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削弱。
4.各市对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
在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上,部分景区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敷衍性。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应的救援物资不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区内的一些设施普遍会存在腐蚀、老化、磨损等现象,游客的安全将无法保障。相应的景区内救援车辆也无法持续补充,如果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应急物资不足,将难以应对地质灾害的需要。
5.景区抢险救援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景区对应急人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景区内日常教育培训也不完善,缺少日常应急演练。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专业知识技能,甚至对景区内应急响应启动后的应急程序与应急措施不了解,相当一部分景区的应急救援队伍没有经历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在真正面对危险时难免会出现队伍配合不到位,以至于出现上级派抢险救援队伍来抢救景区内救援人员的情况,扩大了事故的救援难度。
三、贵州省山地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
1.完善政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规定,如果地质灾害处于一个较大规模,会出现涉及人员较多的情况,临时调动人员会使处置效果受到影响,这时运转高效的应急协调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按照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的原则,定期与不定期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解决在人员抽调这一阶段的不必要麻烦,减少沟通的环节和协调的成本,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
2.完善景区地质灾害预警机制
贵州的部分城市历史上经历多次洪灾,尤其是因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完善景区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和预警预报制度十分重要。同时也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兴互联网手段来传输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传播性和可接收性。
3.各市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预案体系
根据贵州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每个市以及旅游景区应根据自身的建筑风格、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地势高低等特点来具体落实《总体应急预案》,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应急预案体系,每个景区的实际情况不同,都将会导致应急管理方案以及实际救援情况的差异。在各景区制定特色的应急预案后,应该加强与周边农村、学校等之间的配合,建立实时动态旅游应急管理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4.政府应加强对于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地区政府以及下辖景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重点检查、设备购置上要增加投入,减少因经费不足而导致的设备老化、人才缺失、监督检查不到位等情况。
另外还需增加队伍建设经费筹资渠道。应急管理的经费全权由政府财政支出并不现实,相反将政府拨款、机构投资以及社会捐赠合理运用于培养相关的救援人员和基础安全设施的建设,不仅极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也加强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5.加强景区防护设施与应急物资的资金投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区内的一些设施普遍会存在腐蚀、老化、磨损等现象,对于修理日常损耗的资金也要提高重视,加强对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可以不断更新安全设施,另一方面也是对设施、工作人员及游客的一种安全保障。
日常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也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一种保障。理清物资的数量及物资库的物资管理轮换时间,对于过期的物资要及时处理,补充新物资。在物资库内的敞篷、救灾棉被、应急发电机、橡皮艇等易燃物品要重点关注,防止火灾造成应急物资的损失。物资储备如果不到位,将会给灾害爆发后的抢险救援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四、结论
贵州省山地旅游的发展深受地质灾害的限制,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多层次的工程,需要各地政府,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办法来加以管理。依靠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来加强各个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与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景区防护设施与应急物资的投入,为贵州省山地旅游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PR
参考文献:
[1]贺小荣,秦俊娜,张明雪.山地旅游景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华山景区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05):57-62.
[2]林愛平.山岳型旅游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5):72-77.
[3]刘智勇,陈苹,刘文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发展及其成效[J].党政研究,2019(03):28-36.
[4]王志秋.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面临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浅析[J].中国应急管理,2019(04):40-42.
[5]阮文奇,张舒宁,李勇泉.自然灾害事件下景区风险管理:危机信息流扩散与旅游流响应[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02):63-74.
[6]蔡啸.贵州省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研究[J].当代旅游,2019(12):319-320.
[7]蒋文兵.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3):258.
[8]蔡影,蒋梅英.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旅游景区的破坏作用研究[J].灾害学,2019,34(04):64-67.
[9]窦梓雯.关于制定旅游景区突发泥石流灾害应急对策的初步探讨[J].灾害学,2020,35(01):198-202.
(作者简介:邢志鑫,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