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汽车工业合资模式的研究

2022-04-14李璐娟

公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众汽车

李璐娟

摘要:德国大众汽车是德国知名汽车品牌,自1937年创立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它的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在全球汽车领域享有卓越的声誉。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生产技术,以合资经营作为发展的主要路径。德国大众汽车正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企业之一,它通过合资经营这一新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中国的汽车工业和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德国大众汽车的在华发展史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在汽车工业领域进行合资经营的探索,作为改革开放史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大众汽车 合资模式 上汽大众 一汽大众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将2辆汽车带到上海,此为中国有汽车之始。自那以后,不论是1949年之前工程界人士对自主生产汽车的探索;还是1949-1978年党和国家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系统建设;或是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之后,实行中外合资发展汽车工业的新模式,都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全面发展时期,汽车产销量在入世之后不到十年时间,就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工业产量从1978年不足15万辆,到2020年达到2532.5万辆[ 1 ],在42年间增长了近170倍。这些数字表明,在党和国家的伟大政策引领下,中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而德国大众汽车(以下简称大众汽车)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的第一批汽车外资企业之一,自1986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大众汽车在华发展已有近40年历史。它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历程,对中国轿车制造和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大众汽车进入中国的艰难谈判历程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对回顾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缺少经验而产生的犹疑和探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引进大众汽车的过程

1978年,党和国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发展经济,从1978年到1980年,中央频繁派代表团到国外访问,目的在于看清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寻求机会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到中国来。当时恰逢国内对轿车的需求激增,国家计委考虑是否可以引进一条轿车生产线,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人物饶斌(时任一机部副部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打算促成这一计划并将轿车生产线争取到上海,因为上海的工业基础较全国其他地区更为完善,且在发展汽车工业上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同上海有关方面达成一致后,由一机部汽车总局、上海市机电一局、上海汽车拖拉机公司共同起草了《关于上海轿车一万辆规划的报告》,将这份报告递交国务院,很快得到批示:同意与外商谈判。

随后中国向各国汽车企业发出邀请,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恰逢各国汽车企业饱受石油危机的困扰,正在寻求新的投资和产品销售市场,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奔驰、大众雪铁龙等世界知名车企纷纷来华商谈合作事宜。但是中国刚刚开放不久,长久的封闭使得西方国家难以了解中国的市场发展潜力,且缺少相关的政策保护,所以很多车企对中方提出的向中国提供技术和先进车型的提议并不买账。而大众汽车则认为:“我们看到中国存在一个国内市场,长期下去它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要比大洋对面的美国市场规模更大……依靠她的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中国将发展为战略上最重要的大众汽车产地,会出口到亚太地区,有一天也会出口到美国。”[ 2 ]大众为了打动中国,向中方提供了符合条件的桑塔纳车型,并允诺可以转让相关专利、提供資金。这一态度获得了中方的认可,上海方面开始就合资经营事宜与大众谈判,但是谈判之路障碍重重,项目多次险些下马。

从德方来说,是中国的投资环境较为恶劣,很多政策和法规都没有制定,大众董事会存在顾虑。但是时任德国大众汽车的董事长卡尔·哈恩却始终坚持中国的市场能够带给大众丰厚的回报,不遗余力地在董事会推进这件事,而日本在东南亚市场的崛起也使大众董事会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自1982年春天开始努力同中国进行会谈,商讨新的内容,力争迅速实现合作。“在1982年6月,双方签署100辆桑塔纳轿车组装协议和购货合同,商定组装所需焊接、涂装、总装等装备的订货制造和人员培训计划。”[ 3 ]但是当轿车组装成功后,谈判却再次陷入停滞。

从中方来说,停滞的原因是因为中央许多部门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导致资金无法到位。有许多声音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消耗不起轿车,如果进行规模生产,从德国大众进口大量零部件只会让对方获益,而中国可能面临轿车滞销的风险,这也是当时很多人担心所在。

1984年7月,双方的谈判有了转机。中央领导人认为:这样一个两三百万的项目,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问题,意思是轿车这个项目可以一试。[ 4 ]就这样,双方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和信心达成了一致。1984年10月10日,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方同大众公司法人代表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后改为上汽大众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德各占50%股份,中方的50%中上海拖汽公司占25%,中汽公司10%,中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15%。[ 3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经过6年艰苦的谈判,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项目终于落成。与此同时,广州标致汽车、天津夏利等中外合资汽车公司纷纷建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的汽车工业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它加快了中国轿车工业从无到有、逐渐完善的进程,也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合资模式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中国汽车生产方式、加快了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影响深远。

二、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的发展

上海大众成立后,主推桑塔纳车型,这款后来在中国赫赫有名的车型正面临一个难题。按照合同,中方要求在七年内让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到1990年实现30万辆产能。当时大众董事长哈恩表示完成有困难,因为中国的零部件制造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大众的质量标准。中国政府对桑塔纳国产化进度缓慢给予了很大关注,在1987年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上,上海地区的领导从国家财政和上海地区利益角度对桑塔纳国产化的重大意义作出了阐释。在给上海大众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加速桑塔纳国产化的动力,桑塔纳的国产化率1989年为31.04%,1990年则达到了60.09%。然而这与中方提出的80%仍有较大差距,为此上海市政府在经过慎重思考后,于1991年10月下马了已有20多年历史的上海牌轿车,将上海汽车制造厂并入上海大众,以加快完成桑塔纳国产化目标。[ 4 ]这一“壮士断腕”的举措实现了桑塔纳国产化的目标,也为国家减少外汇出口压力作出了贡献,也意味着汽车工业领域的合资模式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主流。

当大众汽车依靠上海大众逐步站稳脚跟以后,它的发展步伐开始迈大,不再局限于上海和华东地区,而是希望在中国广阔的市场中占取更大份额。南方是上海大众的主场,想要在北方发展也应当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作为依靠。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卡车厂,是中国老牌的汽车工业基地,自然成为大众汽车的首选。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主导下,一汽正在规划建立一个轿车工厂,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商洽合资事宜。1987年大众汽车董事长哈恩带领团队访问一汽,在那里他们与一汽厂长耿昭杰就“国产化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一汽对于大众提议的奥迪100车型非常感兴趣,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经过与政府的商议,一汽放弃了同克莱斯勒的合作。1991年,大众集团在长春与一汽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形成了北一汽南上汽的局面。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定于2002年4月缔结的上海大众合资协议提前延长了20年,此举旨在重申中德双方在合作中的相互信任,并巩固了合资经营的模式。

2004年为了更好地在服务大众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同时完善在华产业结构,大众汽车在华陆续建立四家零部件有限公司。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使其在进入中国的前20年牢牢占据了中国轿车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大众参与的合资企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从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成功组装算起,大众进入中国已近40年。这四十年的时间在中国汽车工业短暂而跌宕起伏的发展史中,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大众汽车与随之而来的世界车企携带技术、资金和产品,通过合资进入中国,引发了中国第一次汽车工业发展浪潮。

三、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上海大众落成的时候,德方派来担任总经理的马丁·波斯特一度陷入对合作前景的悲观之中:他刚来到上海看到厂房时,被老旧的外型、简陋的操作间所震惊;尤其当时上海大众与上海汽车制造厂共用一个厂房,管理混乱,职工生活和生产空间划分不明确。所以为了尽快改善这种情况,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双方所签订的合作目标,德方通过制定计划、引进技术、改善管理等一系列操作来改造上海大众。

1.推动轿车生产技术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

在德国大众将自己的组装技术和安装流程引进到上海时,中方的管理人员和安装工人就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双方技术上存在的差距。最开始上海大众的任务就是组装桑塔纳,尽快实现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组装桑塔纳的工人都是原来组装过上海牌轿车的熟练工人,但是面对德国生产的零件他们却无从下手,对组装在哪里、怎么装更是一筹莫展。后来根据系统学习,才掌握德國零件的安装程序。而这些工人谈到桑塔纳的性能都一致回答:“刚刚装好,一看,就觉得它轻巧,而且美观……桑塔纳百公里行驶耗油在七八升以内,甚至更低。”[ 5 ]这种对桑塔纳的高度评价也预示了桑塔纳未来在中国轿车销售市场长期领先的局面。

除推动轿车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之外,上海大众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和完善,这与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的进程息息相关。桑塔纳最初几乎完全由上海大众进口到中国的零部件组装而成,但是为了减少外汇支出并达到中国政府所规定的80%—90%的国内生产比例,必须要推进桑塔纳国产化。这也是上海大众成立之后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中国政府采取合资模式发展轿车工业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为在合资模式下,国产化率的提高才意味着真正实现了技术转移。[ 4 ]为此,中央多次关切,上海市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桑塔纳轿车横向国产化领导小组和下属办公室,主管配套国产化工作,将国产化作为指令性任务下达。[ 3 ]在整车组装方面,上海大众在一开始就考虑建立冲压车间和油漆车间在内的轿车总装厂,并建立发动机厂来实现国产化。但是桑塔纳轿车的零部件共有1968项,除去上海大众的自产部分共376项,其余1592项零部件都要由中国的配套供应商提供。有些复杂的零部件在中国处于空白状态,如轿车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面大量广的电子产品等,而我们的零部件生产厂商没有任何经验。在上海大众的技术和业务支持下,中国供应商集群在上海成立,通过该集群可以稳步减少初级产品的进口。并且上海大众对于中国供应商所提供的零部件总是按照德国大众公司总部的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并不会因为要按时完成国产化的进度而降低标准,这也激励了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改进技术不断进步。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中国在与德国大众谈判的时候,就定下了以市场换取技术和资金的策略。从上海大众在华成立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汽车不仅仅将技术和资金投入到中国的汽车工业中,还将其严谨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日常的生产潜移默化地移植到上海大众,并对上海的汽车工业乃至全国的汽车工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作为汽车的诞生地,有悠久的汽车制造历史,德国人对汽车有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他们重视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并将这种高标准带到了中国。上海大众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唐炜廷回忆:“过去,在上海汽车厂时,生产中出现了一些次品我们总舍不得丢掉,而是修理一下再用或者降价作为次品配件出售,总想为企业挽回一点经济损失,可是德方人员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完全不同,看到次品,他们总是把它全部砸碎,让你无法再加以利用。开始我们都十分心疼,但是经过德方人员对质量第一和品牌意识的反复宣传,终于让中方员工逐渐接受了他们的质量理念。”[ 4 ]李文波博士说,大众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最大的影响是带来全面的质量观念,当时双方就合资汽车国产化问题有过激烈的辩论,德方反对完全的国产化,不能因为政府的要求而改变大众一直以来要求质量第一的标准。所以最初的桑塔纳也是在90年代按照质量要求从60%、70%、75%到80%来逐步实现国产化。这种严谨的质量观念也带动了汽车相关行业标准的提升,比如化学工业、玻璃工业、塑胶工业、电器工业和纺织工业等。

除了严谨的态度和质量第一的观念,德方也将管理制度移植到上海大众。例如,德方总经理马丁·波斯特(Martin Posth)认为中方的管理人员缺少权威性,他们既对督促手下人完成日常工作无能为力,又无法向他们发号施令。“中方员工的现状超出我们的想象……有一天,工厂断水,原因是工厂边上住着的农妇们为了清洗她们的家庭衣物而将水管改道。自然,中方女职工不想将他们生病的孩子送去幼儿园而带来上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6 ]由于实行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薪酬制度和中方职工工作上的懈怠令波斯特感到不满。他引进了一套按劳取酬的制度——即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完成的产量和质量是否达到上级的要求来获得薪酬,超额完成任务还会获得奖金,反之钱也就给的少。改革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中方的重视,波斯特不再向中方阐述这样做的好处,而是援引中国领导人的话来说服他们。当这套新的规定实施第一天的时候,就起了作用,波斯特称“中国人造车的速度似乎突然之间达到了世界冠军水平。[ 6 ]

可以说,德国大众汽车与中国汽车工业相互成就,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中国也成为大众汽车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千禧年以后,大众汽车不断调整在华发展战略,在中国政府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下,通过与江汽集团的合作,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可以说,大众汽车在21世纪牢牢把握了发展机遇,开始了在中国的新一轮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年鉴2021.

[2]卡尔·哈恩.我在大众汽车40年[M].朱刘华,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230.

[3]中国汽车工业史(1901-1990)[M].中国汽车工业史编委会,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4]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09.

[5]陆幸生.世界是圆的:上海汽车工业三十年[M].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2009.

[6]马丁·波斯特.上海1000天: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M].项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07.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召回逾180万辆汽车
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战略沟通会在京举行
大众汽车迈特威66周年限量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