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后教: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2-04-14付丽

天津教育·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船长文本课文

付丽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强化了“阅读策略”的学习,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内容。是否只在“阅读策略”单元才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和实践?如何合理使用并有效实施所学到的阅读策略呢?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统编教材的主编陈先云说过:“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但是它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本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的调节,以达成阅读目的这个手段。”

阅读策略单元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各种具体阅读策略的起点,但绝不是只在策略单元才学策略,普通单元也要依据文本特点,灵活运用、实践所学策略。原因有两个:

其一,策略单元是以策略为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同时关注运用策略理解内容的思考过程,这是以显性方式呈现的。普通单元是把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作为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而把方法和策略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这是以隐性方式呈现的。有“显”有“隐”才能融会贯通。

其二,每学年编排一个策略单元,最多只有四篇文本供学生学习实践,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而普通单元会有数十篇不同题材、体裁的文本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进行学习实践,以致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如何在普通单元“无痕”落实阅读策略呢?

一、顺应学情,设计以“学”为需求的阅读活动

普通单元“无痕”落实阅读策略,教师不要单方面认为学生是“零起点”,而应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现有文本之前,已有哪些阅读经验,接触过哪些阅读策略,再以此为借力点,结合现有文本应落实的语文要素及文本特点,合理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新的生长点,使学生在鲜活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及策略,从而获得阅读乐趣。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起初,教师提供了画有一艘小艇的学习单,让学生自主阅读5、6自然段,完成学习单。学生依据文本梳理出商人、孩子等各种各样的人乘坐小艇去呼吸新鲜空气等,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动态、静态的威尼斯美在哪里,最后请学生代表汇报,全班补充。

这样设计学习单,学生只需从文中提取显性信息补充在学习单上即可。这样的学习活动目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就已经学习了“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本课学习活动设计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而且书后第2、4练习题分别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对比三位作家笔下的威尼斯“想想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练习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强调在已有认知上的进一步建构。

而初期的教学活动设计并没有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和课后题的要求,且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散,缺少主线牵引。调整后,我们将书后练习题转化成“我发现”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围绕表达效果自主阅读。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策略,通过对比文本内容,提取凸显“美”的信息,再通过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发现。空白的学习单上,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清晰可见。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做“体检医生”,随时诊断学情。诊断在课前要做,在课中要做,在课后也要做。课前诊断学情,是取舍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生长点的学习活动;课中诊断学情,是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遇到困难,对原有阅读策略的掌握程度是否理想,该如何调整教学进度;课后诊断学情,是为了反思总结,更好地积累教学经验。

将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掌握了最真实的学情,再结合学情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各种阅读策略“隐”于有目的、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之内。学生为完成阅读任务有意识地、灵活地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通过一系列阅读任务的完成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的阅读策略。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情,找准学生的生长点,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在“无痕”落实阅读策略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抓准要点,激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行为

在“无痕”落实阅读策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凸显文本阅读在单元中的教学价值取向。以统编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为例,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明天”,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探究人物的思维过程,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跳水》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不同于前两篇课文,这篇课文更侧重叙事。探究船长思维过程,要结合事件的发展,要从小说描写中探寻与船长的想法和决定紧密相关的、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课后练习第1、2题提示我们,推测船长思维过程,离不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其他人物的行为。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先梳理故事经过,再提出关键问题“孩子遇到了什么危险,船长是怎么想的?”进而画出船长思考问题的想法图。学习单只是一张白纸,而整堂课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读文,按照自己的思考呈现出船长做出“跳水”这一决定的想法图。

当学生在组内通过交流分享,完善了自己的“船长想法图”后,教师请学生讲讲自己画的图示,组织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其他人物表现讨论图示的合理性。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先运用快速阅读的策略,提取关键信息;再针对船长让孩子跳水的决定提出疑问,思考“为什么只能用这个方法”;进而综合考虑文本中的其他信息,推测出各种不利于、有利于孩子得救的方法,最终得出——跳水是最合理也是相对安全的方法。画出“船长的想法图”使所有学生都经历了阅读探究的体验过程,小组内交流、全班讨论交流则推动了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完成图示的过程中,已经在无意识间完成了多种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略读课文同样要落实阅读策略。如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是:“你就是2155年的玛琪,讲讲你是怎样学习的以及学习时的心路历程。”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多种策略融合在一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由此可见,各种学习活动是以真实的阅读实践为载体,以基于阅读需求的任务创设为驱动,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本语境、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

目前的课堂实践中,有些教师为凸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想请学生说出在学习过程中到底使用了什么阅读策略,仿佛学生说出了某一策略的名称,这节课就上得新颖、成功,阅读策略就能扎实落实了。其实,小学阶段四种阅读策略不可机械地割裂,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最终是形成合力的共同体。阅读策略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但大多是以浅隐的、无意识的状态呈现的。我们要打破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之间的屏障,让学习策略在反复的运用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船长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船长”失格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丢失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