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

2022-04-13占美松黄琳琳

管理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粘性现象国有企业

占美松 黄琳琳 康 均 高 军

(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3. 上海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

1 研究背景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进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成本低廉的优势。然而,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步入新常态,国内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与美国的贸易战的加剧,中国经济增长赖以依靠的成本优势开始逐步丧失。国有企业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根基,降低成本一直是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对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之间进行深度剖析十分必要。企业的开支构成特别复杂,但它们可以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费用两大部分,一般认为,固定成本在某段时间不会变化,但企业变动费用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对称变化,即两者的关系成正比例。然而,有学者发现两者的变动具有不对称性,即其收入上升时成本费用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下滑时成本费用下降的幅度,这通常被称为成本粘性[1~3]。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费用粘性现象,使得企业在面临其营业收入下降时处于更加艰难的状况[4]。以此为基础,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开始对中国企业成本和费用的粘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成本粘性的各种因素、成本粘性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从而得出了诸多结论,但对成本粘性问题的探索还缺乏更深层次的中国社会文化视角。

欧洲自文艺复兴开始,在经历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等思想启蒙和洗礼之后,逐渐形成了扁平化分布的社会。与之相反,自西周以来,作为东方封建儒家文化代表的中国社会却是采用差序化格局[5]。各方面以辈份和资历等将人分成不同的级别,宣扬等级区别和身份差异,个体应恪守自己的位置,不得逾制,还强调幼小者要尊重年长者,位卑者应服从位尊者;否则,位卑者不仅会受到严厉地镇压,而且会被同类所排斥。作为一种传统与文化,无论个人愿意与否,他们都要接受和习惯这种差异与不平等。论资排辈和等级制度与权力距离概念是交织在一起的[6,7]。权力距离是西方国家的提法,它关注的重点是上下级之间权力的不对等程度,而论资排辈和等级制度则是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习惯用语。不过,论资排辈和等级制度两者是相近的,甚至还可以认为论资排辈是等级制度的基本体现形式,但等级制度更强调上下级之间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而论资排辈则强调资历和辈分是区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标准。

总体上,论资排辈就是如何辨析组织内成员的地位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内部系列事务,如果一个组织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其内部就非常讲究资格和阅历,强调员工的身份和年龄,重视个人的背景及其拥有的资源。一个企业论资排辈与否决定了其各方面事务的运作,如员工晋升的标准、权力分布的状态、内部的组织构架、上下级的沟通形式和领导是否拥有特权等多个方面都受此影响[8]。很明显,如果论资排辈严重,就意味着其内部权力分布很不均匀。事实上,当今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极其注重论资排辈,如在往来接待中强调级别对等,在会议和宴席中的座位安排也要体现出席者身份的差异和地位的高低。可以说,论资排辈问题根深蒂固,渗入中国社会的骨髓,是极具中国特征的一种社会文化。在行政和事业单位,论资排辈现象非常普遍,而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制过来的国有企业,其内部的组织构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移植与行政事业单位官员任职相似的规则和制度,从而嫁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论资排辈制度,这就对国企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探索反映中华文化(如论资排辈现象)对上市公司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研究了企业如何按等级进行职位排序和分配资源,论资排辈是否影响了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发表异议,论资排辈现象如何影响国企的技术创新[9,10]。但总体而言,有关等级和论资排辈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还有待加强,且前述分析有可能都会反映到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等最终成果上来。同时,以往各种关于企业成本粘性问题的探索缺乏关于传统文化和习俗对成本粘性影响的探索,再加上收入和成本问题是投资者十分关心的话题,故对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才更能触及中国论资排辈文化问题的根本。基于此,本研究开拓性地分析了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现象是否影响制造类公司的成本粘性问题。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因此论资排辈现象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在两者间存在巨大差异。首先,在非国有企业中,其财产归私人所拥有,对高管的任命和选拔基本采用市场化竞争机制,个人更多是靠才华和业绩取得现有的职级和地位[11];其次,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如股权激励等)导致其高层和领导人将精力主要放在谋求企业发展壮大上,企业一旦确定了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高管将各项规则和目标分解成任务安排下去,下级员工一般也对任务执行得比较到位。

国有企业则是另外一幅景象。它们固然也具有追逐利润的动机,但还有其他政治任务,如稳就业和保增长,或为当地政府和国家提供税收等非盈利性目标;并且,它们在很多方面也深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对比民营企业,其面临的竞争压力就小很多。同时,在重大事务方面它们都要由主管部门(如国资委)批准,特别是其负责人要经上级任命或被认可,故国企在诸多方面,尤其是重要员工的升迁,深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12]。他们往往凭借资历和关系,而并非完全是凭借个人所展现的能力,逐步实现职位的晋升,而且其升职还要遵守固定的程序,企业较少因员工做出的业绩和贡献对其进行越级或破格提拔。由此,国企不仅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而且这一现象对国企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资排辈导致国企高管控制权过大国企所有权属于国家,国企高管既无法对其经营成果的不佳或亏损负最终的责任,同时由于规则的限制,他们也很难获取因其努力而为国企带来的经济收益。然而,国企管理层天然拥有经营权,具有对下属员工实施奖励、惩罚与晋升等实际控制权。上级管理部门对国企高管的监督和约束也很难到位,故高层管理人员对国企各方面的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容易转化为一种行政权。其高管特别是CEO往往会利用此来获取各种私人收益,如职务晋升、在职消费、权钱交易等,国企高管所能追逐的私人收益与其对国企的控制权密切相关[13,14]。国企论资排辈严重,其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总经理或CEO的地位越高,他们在企业的话语权越大,能对下属员工实施的各种控制就越多,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和监督就愈少,甚至为掌控更多的资源而建立起个人帝国,追逐私人利益的意愿就更加强烈。在预期收入上升时,为规避风险,国企高管或CEO不一定愿意扩大生产规模(这种行为似乎能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但在收入下降时,除非形势所迫,他们更不愿意调减企业的生产规模,以维持其控制权所带来的各种收益。

(2)论资排辈导致国企管理链条较长中国是个关系型社会,级别更能体现差异和不同,如果国企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其内部从总经理到底层员工的管理链条一般都比较长。加上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其成员就会由于同乡、师门、校友和甚至血缘等因素,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或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个以某位资历深厚者或高层管理人员为代表和中心的利益集团。在其利益集团范围内,他们以该资历深厚者或该高层管理人员为中心,服从其指挥,而该资历深厚者或高管则尽力维护其手下人的利益,他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降低规模一般要触及某些人士的既得经济利益,而利益有刚性,各方面不一定要求它增长,但却很难容忍其下降。并且,人员的裁减必定涉及实物的裁减,故人员的裁减比实物的裁减更加复杂[15],其遇到的难度和阻力也更大,甚至会引起内部的派系斗争。然而,如果没有论资排辈问题,情况就简单了许多,企业更容易在收入下降时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对生产规模和人员结构做出调整。

(3)论资排辈导致下层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经过检验后发现,论资排辈现象极大地阻碍了独立董事发表异议。事实上,出于对权威人物的尊重和敬畏,员工对其与上级存在的地位差异较敏感,他们习惯于听从领导的决策和安排,上层领导由于地位所致和习惯使然,热衷于对下级员工发号施令,故这类企业缺乏民主化机制,导致所做出的决策可能缺乏科学性[16]。此外,即使下层员工具有很强的积极性,但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也需要层层上报,这导致信息收集滞后,且可能被中层管理人员所过滤。同时,高层管理人员的命令要经过很多环节才能到达最下面的生产线,但由于传达过程中出错机会的增加,下层员工的理解有偏差以及他们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上层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滞后、不到位甚至严重走样。收入增长时,企业处于顺境,管理层很自然地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而收入下降时,企业本就深陷逆境,但这些情形加剧了管理人员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度,从而加剧了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

(4)论资排辈影响国企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论资排辈严重的国企讲资历、关系和年龄,他们并非完全按照能力录用员工,也并非因个人的业绩提拔高层管理人员,且其内部职务的变迁在一般情况下是能上不能下,再不行也要尽力做到平级调动,故提拔上来的管理层能力或许有欠缺。虽然因面对业绩压力而引入了适应市场竞争的一些机制,但这改变不了讲资历和论辈份的根本,因此,这类管理人员可能很难应对企业收入下降时的困境。此外,在论资排辈的国企,工作氛围不活跃或不自由,这不利于发挥其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17]。由此可见,论资排辈现象极大地抑制了国企的技术创新水平,致使它们很难走有内涵的精细化与集约化发展之道,而保持规模是维持国企及其领导人地位与影响力的途径。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现象加剧了其成本粘性问题。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如前文所述,国企的运行机制使得论资排辈现象对其各个方面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故本研究以国企为研究对象。但不同行业有差异,在成本性态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彼此之间的成本粘性也存在差异;且有学者发现,中国不同行业的成本粘性差异很大,为控制不同行业的影响,并考虑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而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是制造业,因此,本研究专门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18]。

除了内部控制指数来自于迪博数据资讯,且论资排辈的数据来源于研究团队的手工收集之外,本研究其他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与CCER数据库。本研究样本自2005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同时,为减弱极端值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所有的连续型变量在其双侧都进行了0.5%水平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此外,为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还删除了上市时间未满3年公司的年度观测值。

3.2 变量定义

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文化类变量的度量是个难题,这导致相关的研究起步较晚。以所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参照HOFSTEDE[5]的研究,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和民族层面对文化的4个维度进行打分,其中,中国社会的权力距离其指数高达80,而德国与美国等规则化国家这一数据却分别只有35和40,这表明中国是个上下级之间不对等程度很高的国家。然而,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论资排辈程度还是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HOFSTEDE[5]的度量方法有明显的不足,只能用它粗糙地进行宏观层面的文化问题研究,本研究还要寻找其他的论资排辈指标。

事实上,作为东方儒家文化代表,中国非常讲究辈分与资历,上市公司内部董事无一例外地都按照职位进行排序。但是,作为外部专家,独立董事之间不应该存在绝对的高低之分,企业应平等看待独立董事,如果对待独立董事有差异,说明其论资排辈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本研究下载了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逐一查看其中的独立董事资料,分析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是否按照年龄、政治联系、职位作为排序的标准[10]。如果他们选择3种标准中任何一类对其独立董事进行排序,就对论资排辈变量(HI)手工赋值为1,否则,取值为0(1)其他排序标准有独立董事姓名的笔画、拼音和英文,以及他们的国籍、性别、专长、任期(据杜兴强等[10]论证,“先来后到”只是一种惯例,故应将“任期”排除)和其他,一共8种,很明显,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的论资排辈现象。如果找不到排序资料,就作缺失值处理。。结合前人的研究,选取成本粘性问题的4个常用指标作为其他主要研究变量。主要变量名称、符号及衡量方法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3.3 模型设计

对于假设1,参照ANDERSON等[1]的研究,设计如下最小二乘法(OLS)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LC=α0+α1LR+α2LR×DEC+α3LR×DEC×HI+

α4LR×HI+α5HI+∑LR×DEC×Cn+

∑LR×Cn+∑Cn+ε,

(1)

式中,α0为常数项;α1~α5为变量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Cn表示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收入连续两年下降、经济增长率、人力资本密集度、资本密集度。若DEC取0,意味着本年营业收入高于上一年,此时营业收入每增加1%,营业成本增加α1%;若取1,意味着本年营业收入低于去年,此外营业收入每减少1%,营业成本减少(α1+α2)%,根据成本粘性的定义,若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边际增加量α1大于业务量下降时边际减少量(α1+α2),那么模型(1)的回归系数α2为负时才存在成本粘性。同时,3项交乘项的系数α3为负数时,则表明论资排辈现象加剧了其成本粘性。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2。去掉空缺值对样本进行筛选之后,共获得5 62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无论是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还是最高值和最低值等,收入变动的自然对数(LR)与成本变动的自然对数(LC)金额相差不大,这和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高度相关有关,LC甚至比LR还高,说明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问题非常严重,寻找途径促使其节能减耗已经刻不容缓。论资排辈变量的平均值为0.235,这就意味着23.5%的国企论资排辈现象非常严重。收入下降(DEC)的平均值为0.289,即收入下降的比例28.9%,收入连续两年下降(SD)的平均值为0.128,即收入连续下降的比例为12.8%,这都比以往学者研究的统计稍高[17,18]。这或许和样本集中于国有企业(国企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且加入了近两年的数据(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下滑非常明显)相关,但这也为探索影响成本粘性的因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本。同时也发现,其他两个主要控制变量的统计值与他人研究差不多。此外,本研究分论资排辈组和非论资排辈组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很小,仅从统计数字来看,论资排辈现象并没有加剧国企的成本粘性问题。

表2 描述性统计(N=5 624)

限于篇幅,未列出报告相关性分析的数据,但论资排辈变量(HI)和交乘变量LR×DEC×HI与因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37,这说明进行回归检验时不存在较严重共线性问题的干扰。

4.2 基本实证检验

为减弱不随时间变动的行业因素、地区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并降低时间因素对论资排辈与成本粘性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在回归模型中对行业(按二级代码)、年度都进行了控制。同时,为了减少序列自相关和潜在的异方差对结果造成的干扰,对所有的回归都采用Cluster命令进行公司层面的聚类,并对标准误进行稳健性的调整。回归结果根据CSRC行业分类标准,进一步控制制造类细分了的行业效应、年度效应,并在公司层面进行聚类,在Stata中用Robust命令调整了标准误。

初步检验的结果见表3。列(1)为检验成本粘性是否存在的基础模型结果,列(2)加入了HI与DEC变量的双重差分模型结果,列(3)进一步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1)中DEC×LR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负,t值为-3.81,表明国有制造企业存在很强的成本粘性。列(2)中DEC×LR、DEC×LR×HI和HI系数均为负,且DEC×LR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DEC×LR×HI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论资排辈现象具有加剧其成本粘性的迹像。列(3)中LR的系数显著为正,t值为24.53,且R2为0.930,这可能是因LR与LC高度相关所导致的,事实上,一般的成本粘性研究这些值都十分显著[19]。列(2)和列(3)中DEC×LR×HI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这初步认证了论资排辈现象加剧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

表3 论资排辈与成本粘性:初步回归分析(N=5 624)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结果更可靠,本研究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①考虑到企业可能对年度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了盈余管理,这导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等数据偏离了应有值,从而使成本粘性的计算产生偏差[20]。由此,根据DICHEV等[21]的研究,先计算出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Absda,计算时在0.5%的水平上对相关的变量两侧进行了缩尾处理),然后将它和3项交乘项(即DEC×Absda×LR)及两项交乘项(Absda×LR)一并加入回归模型,再进行检验,此时DEC×LR×HI交乘项的系数依然显著为负。②为排除2006年中国会计准则变动对之前和之后的收入与成本因计算口径不同所形成误差的影响(这可能便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将检验集中于2009年之后的数据,并加入操控性应计,结果稳健。③论资排辈的一个最可能标准就是员工的年龄,且总经理或者CEO是企业最高级也是最重要的领导岗位,如果企业论资排辈严重,它将在总经理或者CEO的年龄上有所体现,因此,以总经理或者CEO年龄与企业高管平均年龄的比值作为度量论资排辈的另外一个变量,然后进行检验(在进行这些检验时所有控制项和交乘项也不做任何改变,且依然在0.5%水平上对所有连续变量两侧进行缩尾处理,去掉不满3年的样本等),结果稳健(2)限于篇幅,检验未报告结果,留存备索。。④按照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独立董事是否按照年龄、职位或政治关联排序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均显著,但按照年龄和职位排序的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更大,这更好地验证了本研究结论。这些都进一步证明,论资排辈现象加剧了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

4.4 内生性检验

本研究的检验也会因各种原因产生内生性问题,为缓解它们对回归结果产生的偏误,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努力:①采用公司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测试,公司固定效应模型可以缓解不随时间变化的公司遗漏变量问题,DEC×LR×HI的系数显著为负;②采用PSM的方法进行检验。本研究的检验并未排除样本自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企业内外部治理较好的公司其论资排辈现象可能比较微弱,同时,内外部治理较好的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也较低,因此,实证检验的结果呈现出来的就是论资排辈较低的国有制造业的公司成本粘性较低,但这并不是因为论资排辈对成本粘性所产生的影响,而是样本选择的天然结果。为排除样本自选择所形成的干扰,这里采用倾向PSM法做进一步的检验。先用模型对论资排辈程度打分,因变量为论资排辈指标(HI),自变量为企业的规模(Size,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的负债率(ROA,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董事会的人数(Board),总经理年龄(CEOage,总经理年龄的自然对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是否合一(Dual),独立董事的比例(Independratio)。分析显示,除Size和ROA外的各类公司治理因素都对企业论资排辈现象是否严重有重大的影响。然后,根据这些变量的所得分值对样本进行一比一的匹配,获得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观测值共2 567个,再使用模型(1)进行回归检验(两个结果均未报告),此时DEC×LR×HI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见本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5 有关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检验

下面进一步开展影响论资排辈与成本粘性之间关系的详细检验。这既可以继续检验论资排辈现象是否加剧了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影响论资排辈现象加剧国有制造类企业成本粘性问题的原理,更可为其决策人灵活地根据经济形势,为降低国有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建言献策。本研究从内部的公司治理、外部环境(如审计国企的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企业内外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和企业自身的性质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组检验。事实上,这些因素极大地左右了国企论资排辈现象对各方面事物的影响,使其所产生的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放大或抑制。

5.1 企业内部治理的分组检验

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状况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与基础。一般认为论资排辈对国有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公司治理却是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22]。从理论分析来看,如果国有企业在某个方面的治理表现得好,它就能对论资排辈现象加剧国企成本粘性的问题进行约束;如果表现得不好,它就会使论资排辈现象加剧国企成本粘性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这里从两权分离程度和内部控制指数两个指标,对论资排辈现象和成本粘性问题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分组检验。

5.1.1两权分离程度对论资排辈现象与国有制造业成本关系的影响

因意识到两权背离严重所造成的危害,近年来,为了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匹配而提高其管理层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各方面也允许管理层持有国有企业的股权,但这局限于一定的比例,许多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及其经营权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背离。如前文所述,在国有企业两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如果国企重资历和讲辈分,其成本粘性问题更加严重;与之相反,如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小,国有企业的集体利益与高管的个人利益将会趋向一致,其高管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负最终责任[23]。高管们既可分享部分因努力工作而给国企带来的经营成果,也要承受其不作为或乱作为所形成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国企论资排辈问题再严重也难以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根据两权分离程度的高低(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拥有的控制权与其对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的偏离程度)进行分组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列(2)两权分离度低的一组DEC×LR×HI结果不显著,而列(1)两权分离度高的一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3)两组样本相差较大是因为两权分离度指标是非连续的,很多企业的值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在国有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问题会增强论资排辈现象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表4 两权分离度与内部控制指数的分组检验

5.1.2内部控制指数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制约和调节各部门业务活动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它不一定能使得企业各个方面保持最高效率的运转,也不一定能导致企业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好或更强,但却可以保证它不会在更差的水平上运转[24]。而论资排辈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内部资历深厚者和高辈份的人凭借其身份和地位等,较少考虑甚至无视集体的利益而谋取其个人的私利,从而暗中甚至公然地破坏或违反企业的规章和制度的现象,这将使国有企业的许多方面滑向更差的境况。从理论分析来看,两者在本原上是相反的,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极大地抑制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现象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

根据内部控制指数的高低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组对比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列(4)内部控制指数低的一组DEC×LR×HI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但列(3)内部控制指数高的一组系数为正且不显著。这表明,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现象加剧其成本粘性的现象在极大程度上受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

5.2 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分组检验

外部投资者要通过不同的信息了解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情况,其有效途径越多,就越能掌握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情况。在面对不利的情形时,他们会采取各种相应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例如采取积极的措施督促企业进行改进,或者采用消极的行动如“用脚踢票”,防止自己的利益被进一步侵犯。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越高,越能对其高管的种种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并督促他们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否则,外部的投资者就无法监督高管的各种行为,也无法更好地保护自己[25]。所以,作为沟通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内部高管的桥梁,其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能对论资排辈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证券市场上的从业分析师和各类研究报告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获得被研究企业信息,并进行详细且专业地解读,从而加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故这里用关注企业分析师和研究报告的人次数作为衡量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指标(分析师和研究报告人数或者次数越多,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然后再进行分组回归,样本检验的详细结果见表5。

表5 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分组检验

由表5可知,列(1)分析师关注次数多的一组DEC×LR×HI系数不显著,而列(2)分析师关注次数少的一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列(3)被研究报告关注次数多的一组DEC×LR×HI系数不显著,而列(4)被研究报告关注次数少的一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两组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表明,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能对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现象与制造业的成本粘性问题的关系产生影响,使其加剧成本粘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

5.3 外部审计师是否来自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分组检验

根据深口袋理论,由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国际四大)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审计失败时,他们将面临巨额的赔偿要求[26],分担投资者的损失,因此,为降低自己的各种风险,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对业务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审计,且其强大的专业胜任技能也使得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形成约束。故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能直接降低被审计单位的成本粘性[27],也能间接地对论资排辈现象与成本粘性问题的关系产生影响。根据审计国有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国际四大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列(1)中审计师属国际四大的样本不是很多,虽然这一组的DEC×LR×HI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而在列(2)审计师属非国际四大的一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两组间差异较大。这说明,在审计师来自国际四大的国有制造类上市公司,其论资排辈现象加剧成本粘性的问题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约束。

表6 审计师是否来自国际四大及国企是否归中央直属的分组检验(4)审计师是否来自国际四大及国企是否归中央直属均是0-1变量,因此,如果按中位数进行分组检验,两组的样本量相差较大。

5.4 国有企业是否归中央直属的分组检验(5)将样本分为论资排辈组和非论资排辈组,经检验后发现两组之间的两权分离程度、内部控制指数、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等指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论资排辈现象是文化现象,各类治理因素难以对其产生影响。

国有企业一般按归属地分为两大类,即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直属国有企业,但由于各种因素,两者受到的各种监管和约束具有极大的差异[28]。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受中央政府各个管理部门的统辖和管理,其各类活动既在明面上直接受到各种制度和规章严格的约束与规范,且因为它们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巨大,其一举一动又在暗中深受外界各种利益相关者甚至普通民众的关注,致使所受到的监督也很多,这就对其各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但地方国有企业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仅外界各类人士对它们的关注很少,而且中央对其制定的约束其实也很难到位。同时,由于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地方上对它们的监督在执行过程中也往往会变形和走样。此外,它们还深受地方官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移植了地方政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因此,论资排辈对其各方面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就更大,故有必要按照国有企业是否属于中央直属对前述回归做进一步的分组检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列(3)中央直属企业的DEC×LR×HI系数结果不显著,而列(4)非中央直属国有企业中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两组间的差异较大。这表明,在中央直属的国有制造类上市公司,论资排辈现象加剧其成本粘性的问题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抑制。

6 结语

综上分析,本研究发现:国企的所有人缺位严重,这导致在讲资历论辈份的国企,由于管理层利用权力构建个人管理帝国,以及论资排辈导致内部人事关系复杂等原因,这类企业在收入下滑时成本减少幅度更加小于其收入上升时成本增加幅度,因此,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现象加剧了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问题。进一步地检验还发现:论资排辈加剧成本粘性现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两权分离程度低或内部控制指数大的国企,其论资排辈加剧成本粘性现象会受到约束;在分析师人数少和被研究报告关注较少的国企,其论资排辈加剧成本粘性现象会被进一步放大;此外,在审计师来自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归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论资排辈加剧成本粘性的问题得到了抑制。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包括:①完善国企的文化建设,使其内部上下层员工之间形成自由、平等的风气,尽可能从文化和习俗的源头把论资排辈现象扼杀在摇篮中;②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在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重大的经济决策应当通过集体投票进行表决,尽量避免因个人权势过大而损害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③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比如企业可通过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两权分离程度,或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等方式,努力将论资排辈现象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各类负面效应最小化。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①对国有企业论资排辈强弱程度的度量手段略显单一,因此论证较单薄,所得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②论资排辈对收入和成本所产生作用的传导机制尚欠说服力,如何找到更加多样化且有代表性的指标,在制度甚至在精神等内核方面能对论资排辈现象进行综合且准确地度量,并挖掘出国企论资排辈现象影响制造业成本粘性的更重要因素,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粘性现象国有企业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维带部分粘性Tropical Climate方程的整体适定性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