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满意度评价研究

2022-04-13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使用者准则

文/陈 健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硕 士

王云秀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助理建筑师 硕 士(通讯作者)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将建筑策划、建设、评价作为项目完整的程序;中国相对起步较晚,在快速建设进程中,建筑师投身于多、快的建设大潮之中,无暇顾及建成后建筑的使用情况,致使建筑仅以建筑师的意志为主,作为建筑使用者却没有话语权。当下,中国建筑行业迫切需要建筑使用后评估,它具有短期、中期、长期价值,其中短期价值集中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中期价值体现在对既有建筑的改善上,长期价值则是优化标准,完善评估数据库。

1 阿那亚

2012年,阿那亚还是一个陷于困境的度假地产项目,2013年马寅接手并将其打造成现象级地产神盘。阿那亚的成功离不开创始人马寅独特的运营模式,从开始去地产化的操盘思路,到精准客群的定位、价值体系的重构、建筑IP的打造,再到自发的社群营销策略等等,都是阿那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在建筑学语境下,策划人马寅邀请数位知名建筑师为阿那亚设计了一系列地标式建筑使其成为关注的焦点。2015年5月,一条关于“孤独图书馆”的宣传视频刷爆网络,使其瞬间成为一座“网红图书馆”;同年6月,中国首座海边教堂开放;2017年7月,启行青少年营地落成;2018年9月,UCCA宣布第一座分馆沙丘美术馆成立于阿那亚黄金海岸;2019年5月,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等。阿那亚成功获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与认可。基于对建筑使用后评价的研究,对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进行使用后综合满意度评价,客观描述建筑建成后的使用情况,更加客观地展示使用者对阿那亚的评价。

2 使用后评价

2.1 满意度评价

建筑使用后评估(Post-Occupancy Evalu ation,简称POE)是对建成建筑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这一理论源起于美国的沃尔夫冈·普赖策(Wolfgang Preiser),他将其定义为“建筑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性能进行的评估,该过程包含数据获取、分析以及结果与评价标准的比对等环节”[1]。其著作《Post-Occupancy Evaluation》奠定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基础,将使用后评估分为描述式、调查式、诊断式三类,无论何种评估方式,都包含计划准备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数据分析阶段三个步骤。

在完整POE评价流程中,每一阶段都必不可少且内容、方法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对于建筑物理性能的使用后评价研究较完善,而与使用人群相关的主观评价研究远不及前者,本次研究重点在于以“满意度评价”为主的主观评价。

“使用者满意度”是使用后评估中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使用者在体验建筑过程中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项指标。相对建筑物理性能的硬性指标,与使用者体验息息相关的软性指标更加难以客观评价,但这些软性指标在建筑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略。完整的“满意度评价”可以衡量使用人群从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对建筑的期望值与建成后对建筑的实际体验之间的相对关系,并借助市场学概念“满意度”,通过数据来直观地表征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后评价了解使用者对建筑的满意度,对建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以期为建筑的后期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针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以参观过阿那亚的人群为问卷调查对象,根据其对阿那亚公共建筑的真实体验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客观展现使用者对建筑的满意程度。

2.2 评价模型构建

在对建成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估内容侧重于与使用者体验相关的主观评价。在评价模型构建过程中,遵循由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原则,构建完整的满意度评价体系,呈现使用者对社区公共建筑的客观评价。

2.2.1 评价体系结构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采用AHP分层理论将其分为目标层P、准则层Q(一级评价)以及子准则层R(二级评价)三层结构,目标层表征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准则层分为建筑策划、建筑环境、建筑形象、建筑空间四个一级指标,子准则层在一级指标的框架下进行细分,形成十项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与评价目标一致评价因子集,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阿那亚公共建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 评价指标量化

评价指标的量化是将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计算的过程。首先,针对评价指标的满意度进行等级划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其次根据李克特量表对评价等级进行赋值,五个等级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将满意度评价值分为五个区域,分别对应“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五个级别,根据满意度评价的分值进行定级,如表1所示。

表1 满意度评价定量标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 问卷数据统计

3.1 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最早应用于社会学研究,是最常用的调研方法之一。通过问卷的方式搜集信息耗时较长但信息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设计、发放、回收、统计问卷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当下,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网络问卷提供了便利条件,因其时间成本低、操作简洁、调查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采用,因此,问卷调查选择网络问卷的方式,其数量上优于现场问卷,但质量上略有不及。

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1)基本问题包含受访者年龄、性别以及受访者到访阿那亚的次数、时间、季节等相关信息;(2)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进行满意度选择;(3)设计整体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包含建筑一级指标重要度排序和二级指标相对重要项的选取。三部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研究受访者对阿那亚公共建筑的使用后评价。

目前,调查网站有问卷星、问卷网、调查派等,本次调查问卷依托问卷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行网络问卷,获取充足的研究数据。问卷发放时长为30天,共收集问卷265份,根据问卷中建筑建成时间与到访时间的相关性,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筛除误填、误答问卷21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达92.08%。

样本数据统计后,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其中问卷信度系数值为0.941,信度系数在0.8以上信度非常好,0.7以上可以接受,0.6以上需修订量表,低于0.6需重新设计题目选项,大于0.9表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问卷十项子准则层R1-R10共十个量表题,分为四个维度,进行效度分析,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提取,KMO值为0.936,KOM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问卷内容设计科学合理;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满意度总体评价与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总体评价与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指标层与目标层存在高度一致性。

3.2 指标权重计算

满意度指标权重计算通过组合赋权的方式,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其中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两两比较确定权重,适用于评价数量较少的指标,主观性较强。熵值法则强调利用数据本身的信息进行熵值计算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客观性较强。因此,准则层采用层次分析法,子准则层采用熵值法,两种方式的组合赋权使指标权重计算更加科学。

3.2.1 准则层权重计算

对准则层四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度排序得分优劣,并利用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赋值合理后,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层四项评价因子权重。

首先,对一级指标重要度进行分值统计。分值统计前需要根据指标重要度排序进行赋值,问卷中四项指标参与排序,分别对其赋值“4分、3分、2分、1分”,根据选项排序位置进行指标综合得分计算,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结果如下,四项一级指标呈“Q2>Q1>Q3>Q4”,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重要度评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针对Q1、Q2、Q3、Q4构建4阶判断矩阵进行AHP层次法研究,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1.007,1.203,0.909,0.881),并且总共4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25.175%,30.070%,22.727%,22.028%,如表3所示。

表3 AHP层次分析结果(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2.2 子准则层权重计算

熵值法是一种结合熵值提供的信息值来确定权重的研究方法,熵越大说明效用值越小,权重也越小。对R1~R10十项子准则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权重值分别是0.096,0.096,0.109,0.100,0.097,0.101,0.100,0.101,0.102,0.100,并且各项间的权重相对较为均匀,均在0.100附近,如表4所示。

表4 熵值法计算权重结果汇总(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2.3 归一化权重

综合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权重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最终评价指标权重集,如表5所示。通过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了解使用者对公共建筑的客观需求。从准则层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百分比来看,建筑环境对满意度的评价影响最大;其次是建筑策划、建筑形象与建筑空间比重基本一致。因此,在规划时考虑建筑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组织的多样性;同时,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期获得更好的体验。

表5 最终指标权重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3 综合评价定级

根据评价因子权重获得最终满意度综合评价,满意度权重值为4.296,对照评价标准集对综合评价进行定级,3.5<4.296≤4.5,为E4级,使用者对阿那亚公共建筑满意度评价较好,如表6所示。问卷中,关于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均值为4.320分,同时利用使用者对准则层的满意度评价结合准则层评价指标权重计算4.372分,二者与组合赋权法获得的得分相差不大,评价等级也保持了高度一致性,三者相互佐证,保证了满意度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表6 满意度综合评价(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在十项二级指标中,通过指标重要度的选择,评选出影响满意度评价相对重要的三个因素。如图2所示,可将重要度按照其所占百分比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低于20%,包含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建筑肌理以及建筑空间的物理环境;第二梯度20%~40%,涵盖建筑功能组织的多样性,建筑人工环境的关系、建筑形态和建筑空间的心理环境;第三梯度高于40%,包含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建筑总体布局的合理性两项。针对影响使用者对建筑的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度,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可对设计要素有所取舍,以满足公众使用需求。

图2 相对重要的指标比重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优化策略

从对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的总体满意度评价结果来看,从以下四个层面优化与借鉴:

(1)建筑策划: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组织的多样性两项指标的满意度均值分别为4.16分,4.23分,均属于“比较满意”。在功能组织上,阿那亚拥有丰富的社区业态,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完备的医疗教育,因此需要完善必要社区配套,以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在规划布局中,满意度评价最低,受访者提出了参观流线不明晰,标识系统有待加强等问题,应充分考虑参观者的流线,在高效便捷的前提下,丰富游览路线的体验。

(2)建筑环境:建筑与自然、人工环境之间的关系两项指标满意度评价分值分别为4.34分,4.2分,均属于“比较满意”,但前者高于后者。大多数公共建筑选址自由,多位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段,建筑师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上独具匠心,使人与自然通过建筑建立某种特殊的联系,如海边图书馆直立于沙滩之上,建筑作为媒介,建立人与海之间的特定关系。但忽略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即便相邻300米的海边图书馆和海边教堂出自一人,但二者之间毫无联系。因此,规划设计在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建筑与人工环境的关系,二者统筹兼顾。

(3)建筑形象:四项指标进行满意度分值排序:建筑形态(4.37分)=建筑色彩(4.37分)>建筑尺度(4.34分)>建筑肌理(4.3分),形态、色彩两项分值略高但四项分差不大,均属于“比较满意”阶段。人对建筑的第一印象通过建筑形象获得,其形态、色彩、尺度、肌理从视觉上影响人对建筑的感知。公共建筑虽然规模较小,但建筑形象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如海边教堂放大的双坡屋顶增加了其宗教氛围,艺术中心立面的深褐色混凝土砖将建筑肌理展露无余。在大规模的文旅项目中,可借鉴阿那亚对公共建筑的定位,风格迥异的建筑是整个建筑群中的异质体,可有效避免社区内建筑风格过于单一,使参观者产生视觉疲劳。

(4)建筑空间:建筑空间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得分分别为4.3分和4.38分。心理环境的评分为十项中最高,契合了策划人马寅对精神建筑的完美诠释,每一座精神建筑都赋予特殊的价值。而物理环境仍有提升空间,如在海边图书馆实地调查时,室内以自然通风为主,未设置空调设备,空间感受并不佳。问卷中也有提及海边教堂和海边图书馆冬天室内温度过低,影响空间体验。建筑通过设备可以很好地改善物理空间环境,不能因建筑的体量小或者季节性使用而降低标准。

结语

整体而言,使用者对阿那亚公共建筑实践的评价较高,从文旅地产的开发角度来看,这些公共建筑实践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在满足社区配套的前提下,将其潜在价值最大化,使其在旅游度假社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以后文旅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建筑师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象以及建筑空间三个层面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建筑学含义,每一座建筑都展现了建筑师在不同方面的探索,丰富了建筑学理论。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使用者准则
公共建筑年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基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分析
抓拍神器
学学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