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槐树根祖文化的洪洞河西新区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
2022-04-13周吉平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文/周吉平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李振坤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一个区域的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生与发展,往往将伴随着新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如何依托周边文化的影响来发展自身的经济,是对新型发展模式的一种丰富。产业单一是这个区域发展的阻力,本文从文旅产业的视角展开剖析,探索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方法与对策,期待以文旅产业的兴起,推动洪洞河西新区的经济发展。
1 洪洞河西新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发偏远乡村,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当地居民的不理解,他们长期秉持着“以农为本,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观念,人口流失导致乡村逐渐空心化、产业结构单一稳定、环境进一步被破坏等情况,而低效的传统农业又不能够改变乡村的现状,因而需要探寻新的内生动力去促进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复苏,而以“农”为本的旅游为有效解决洪洞河西新区现状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1.1 文旅产业和“农民问题”
1.1.1 改变农民传统思想
(1)在传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带给他们是思想上深刻的转变,抛弃“小农为安”的观念,需要政府的协调,积极培训新思想的居民,让他们接受专业技术的培训,通过小部分人的先富带动剩下居民,将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理念中。
(2)通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影响,使得居民能够充分受益,直接或者间接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他们的生活,享受到现代经济和文明带来的成果,同时提升他们对生活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通过参与旅游并受益,使居民开始意识到包括自身在内的本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他们开始自觉地去关注和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与文化。
1.1.2 农民就业
(1)居民自发农家乐可以增加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补贴家用,而且通过自身的优势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一定的发展基础。同时,交通的便捷也为三大产业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契机,带动良好的经济综合效能。
(2)增强农副产品的吸引力。低效的传统农业不能够改变乡村的现状,因此要打破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就需要探索新的内生力。农产品加工为第二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产业结构注入新的能量。
1.1.3 劳动力回流
(1)对于新区的开发,注定会带来新型产业的迸发,而新型产业的出现将带动一系列的岗位需求。积极培养专业技能的人员,为留守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2)通过对洪洞新区的开发以及周边文化的影响,本地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与当地的开发以及参与的方式。将自己的老房子、土地作为旅游的资本,多点的串联可以将本地的衍生文化扩大,得到外界的认可,外出务农的农民也会被吸引回到家乡经营。
(3)当地的教育、经济的发展也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土地的充分利用、产业的合理化越来越完善,促使居民更愿意让自己的子女留在本地上学,方便照顾,从而带动对当地教育的提升。
1.2 文旅产业和“农业问题”
1.2.1 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
大槐树景区与洪洞新区相距仅有一公里。大槐树的知名度足以带动周边的发展,同时由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影响衍生出新的文化——老鹳窝文化,打造自己的特色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居住康养度假区等,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1.2.2 景观重塑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迁移的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怀念家乡田园风光、生态环境,因此在现代化与田园精神的碰撞下,对洪洞新区特色旅游开发也要考虑到这方面的精神因素。同时,河西新区也要发展其他观光农业,如在紧邻汾河边的公园开发各类果品的采摘园、高效生态农业园、快乐菜园、现代农庄等等,可提供采摘、观赏、科普等不同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
1.3 商业和当地文化、产业融合问题
我们打造的老鹳窝文化要在衍生产业产品上升级,从结构上对文化主题进行培育,提高辨识度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支撑;功能上,不仅体现在低端的观光、餐饮,还应有中高端的以疗养、度假、体验为主的休闲产品过渡,同时要整合产业组织的方式,将沿街的农家乐等抗风险能力差的小户取缔,对部分产业进行整合,防止恶性竞争。
1.4 景区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与景区最亲密的是居民,因而要合理确定旅游发展中与游客的主客关系,以本地居民为主,了解他们的诉求,不能一味地大拆大建。保留居民的生活气息才能真正令景区可持续发展。
2 洪洞河西新区发展建议
2.1 明确地产服务人群及地位
康养地产区:洪洞河西新区要依托大槐树祭祖文化发展,我们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入手,因为在外漂泊的人到晚年思念家乡,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在汾河西岸打造一个康养片区,以思乡老年人和观赏游客为主要客户群,满足其养老和体验的需求。康养地产区的建筑族群应形成“簇居”的布局。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在视觉感觉上要与乡村一样柔和。
表1 康养住宅区功能(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表2 主题公园区功能(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图1 功能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旅厅底图绘制)
图2 景观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旅厅底图绘制)
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要把握好对待老年人的出行细节,包括残疾人的坡道、道路的宽度等。沿汾河的立面以简洁质朴为主,不宜过于繁琐,以本土符号进行提炼简化,不可太过艳丽,防止破坏汾河风貌。
2.2 积极推进主题文化项目建设
主题公园区:我们的文化要与大槐树呈相依附的关系,在打造汾河西岸的主题公园时,功能上要与汾河西岸的大槐树旅游景区进行融合和发展,通过一座徒步旅游景观桥可以穿过汾河,使汾河两岸得以融合、互补、和谐地发展。在主题公园区的规划中,要有不同的体验功能,例如:体验农产品的采摘、历史文化大型演绎、忆苦思甜的农家乐等。
除了对汾河西岸的开发,也要对其生态湿地风貌进行保护,搭建人工巢招引东方白鹳,这对种群恢复有巨大的作用。同时,构建鹳巢特色构筑物时,使用自然材质,结合鹳巢形象设计轻质景观构筑物,成为洪洞汾河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和形象名片。
着力打造一个由汾河为主题、滨河风光旅游景观与生态廊道组合而成、并且可以直接将其与河西新区整体构成“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的综合性旅游体验。沿玉峰西大街与洪达路共同形成了区域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枢纽,联系南北经济功能以及老城新区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空间。在近期建设中,应重点控制两条重要轴线的沿街界面和主要交叉口的空间形象。
2.3 吸引培育复合型人才
人口的多少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尤其是产业融合和城市转型,他们是推动者。
对于河西新区旅游的整体规划、产业建设规划、文旅融合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然而这种专业人才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有足够吸引的发展潜力和更好的政策才能引入和培养他们。通过政府的引导,河西新区未来的建设将富有活力。随着商业、旅游业、居住、医疗设施的建设推进,将提供大把的岗位,当地留守劳动力通过积极培训便可就近上班,同时集中建设回迁房,安顿好原住民的住房问题。优厚的待遇会使大量的劳动力回流,给河西新区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需要政府从政策上吸引、培育优秀人才外,我们要知道,优秀的人才并不仅仅看重待遇问题,同时他们更具有野心,因此往往待一阵子便会去往更大的城市。因此,我们还要主动培养当地优秀的人才,效仿其工作经验,创立产业融合的技术专业单位,从而起到具体统筹的作用。
2.4 打造文旅融合品牌
文旅产业是河西新区旅游市场的主要支柱。河西新区周边旅游市场很完善,大槐树景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祭祖文化更是全国闻名。浓厚的思念环境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游子,旅游市场发展较早,旅游规划和品牌打造也踏入了成熟的阶段。河西新区与大槐树景区相隔恒富大桥,仅仅距离一公里,因此我们单纯地再开发大槐树文化显得不合适,我们应该依托大槐树的文化,打造老雁鹳的文旅融合品牌,寓意着“大雁归家,落在大槐树上”。当我们给河西新区赋予新的文化属性时,就意味着给河西新区景点赋予了鲜活的灵魂,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和旅行线路安排,文化艺术产品和度假旅游居住的纵横向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协调和优化。
结语
河西新区以“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定位,其发展深受政府重视,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但面对新地区的发展,当地居民的思想、景观的重塑、产业的发展方向等都是河西新区面临的发展问题。因此,找寻河西新区发展的动力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上述几个层面开展研究和探寻,以期为洪洞河西新区的发展提供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