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在地性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2022-04-13苏剑鸣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要素维度

文/苏剑鸣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 授

李雪飞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部分建筑师在乡村进行实验性创作,在地性设计理念成为乡建领域的热议话题。在乡村公共建筑各实践中公共建筑作为展现乡土建筑文化的媒介、容纳公共生活的容器,是重塑乡村社会空间活力的主要建筑类型,因此对于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在地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建筑在地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1 在地性概念的产生

在地设计这一理念来源于我国台湾地区对地方性的研究,相较于以往粗放的地域建筑实践,在地建筑面对真实场地条件,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由此建筑与地域环境、人文的关联便自然流露。随着在地建筑理念的发展传播,当代建筑师逐渐意识到,地域性应该是建筑在地表达成果的一种特性而非刻意追求和营造的目的;对乡建建构技术的追求从形式的“修旧如旧”转变为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适宜性的融合创新。“在地性”已然成为当代乡村建筑实践的普遍追求。

1.2 定义辨析

建筑的在地性表现为在特定的时空背景和自然文化、地方环境语境下,建筑表现出的与土地、使用者的密切关联性。区别于地域建筑和乡土建筑注重考虑建筑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因素和建筑形式的地域规律性,在地性强调精准的“此地”,尊重场所特征并限定了建造场所的唯一性,将场所特质的真实表达置于建筑师的个人情感与意愿之上。

1.3 特征维度

在地性是面向真实土地生活挖掘要素,并对建筑进行全周期的设计考虑,在地性可以表述为以下五个特征维度:

(1)历史发展维度。是建筑师在乡村实践中对“时间性”的关注。场所、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时代发展需求是在地性设计的重要前提。

(2)物质自然维度。该维度下包含场所的物质自然、资源条件,在地设计因地而在,通过对土地特殊性要素的展现,可将建筑与周边的场地自然地产生关联,从而营造建筑与场地的整体关联性。

(3)地域人文维度。人文要素对传统地域性建筑的形态、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地性重视人文要素在建筑中的综合表达。

(4)本体建构维度。建构行为是乡建的主体,是建筑“在地性”理念物化为表达形式的载体,对场地自然物质、人文等要素的回应,都在建构设计中得以表达。

(5)建成使用维度。在地性强调以人为本,建筑是生活的载体,所以生活在真实土地的人的体验应是在地设计的根本线索。

2 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设计要素语义体系构建

为了更好地将在地性设计理念转化为乡村公共建筑实践的评价目标,需要对在地性理念所涵盖的要素信息进行细致剖析,从中提取出具有影响力的设计要素,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象的在地设计要素语义体系。

2.1 要素获取来源

乡村公共建筑建设的繁荣,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和建筑师的深入乡村实践密切,因此在地设计要素集的提取需要从政府和建筑师两方面进行。笔者选择了近十年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的30个针对乡村建筑相关的规范标准和专业期刊、建筑学网站案上的23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乡村公共案例介绍,从建筑学专业角度提取出对于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设计的重点关注信息。

2.2 要素的提取凝练

通过对相关法规文件、学术期刊中的相关语段进行提取、分析,将最小单位词语根据其描述特性进行分类、总结,以在地性的五个特征维度为框架梳理层次关系,进而得到在地性设计要素集及其记述体系(图1)。

图1 在地性设计要素记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设计要素逻辑关系梳理

根据各维度下设计要素描述的实质内容,将其划分为固有条件型和设计营造型两种。固有条件型在地设计要素包含乡村原生物质条件相关的要素,是在地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量的本质条件,如历史发展、物质自然、地域人文三个维度下的设计要素。设计营造型设计要素是从建筑师介入实践的角度考虑,指建筑实践过程中可以表达在地效果和状态的因素,如本体建构维度下的建筑营建各方面设计因素,和建成使用维度下体现建筑实际效用的使用因素。

不同性质下所包含的设计要素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由设计营造型设计要素作为原始指标集,固有条件型设计要素作为评价准则,共同构成完整的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评价体系。

3.2 指标筛选分类与评价准则

首先对原始指标集的指标进行筛选,面向建筑学专业人士和乡村村民分别发放指标评价相关性和重要度问卷,超过70%的受访者均认可的指标得以保留;为了保证指标评价的准确度和专业性,将指标分为当地村民参与的使用评价指标和针对建筑学专业人员参与的专业评价指标,并针对每个指标,从固有条件型在地设计要素中选择相关的评价准则。最终,共收集到含有24个指标的指标集及其对应的评价准则。

3.3 指标的赋值

由此构建而成的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评价体系是由准则层、因素层、指标层和指标评价准则构成。通过专家打分,构建了各级指标重要度判断矩阵,将结果录入软件中,最终计算相应的权重系数(表1)。

表1 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评价体系(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4 评价等级的划分

单个指标的最终得分平均值乘以指标相应权重,最终所有指标得分相加所得总分,即为建筑在地性实践效果的评价得分。根据每个公共建筑的最终得分数值的大小划分为四个等级(表2)。至此,完整的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在地性评价体系构建完成。

表2 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在地性评价体系等级划分(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一直以来,乡村公共建筑的在地性都是乡建领域探索研究的重点,但建筑在地设计的效果如何判定缺乏相应的标准。乡村公共建筑在地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针对性评价在地实践的设计使用效果;同时依据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分析,设计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设计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乡村实践提供改善的依据。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要素维度
公共建筑年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