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2-04-13王思虎梅楚刚谢建亮李毓华张国坪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固原市肉牛养殖

王思虎,梅楚刚,2,谢建亮,李毓华,张国坪,林 清,2,昝林森,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陕西 杨凌 712100;3.固原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固原 756000)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六盘山地区,总面积1.05万km2,处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首府城市三角地带中心。全市辖一区四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农业人口占比83.5%,农牧业生产基础良好,历史上当地群众饲养的黄牛多以秦川牛为主。

全市拥有丰富的饲草资源,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大麦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紫花苜蓿和高粱秸秆为主要粗饲料,玉米、麸皮、胡麻油渣和谷子为主要精饲料的肉牛养殖体系。近年来,固原市持续推行肉牛品种改良技术、调优产业结构、发展草畜产业,积极探索发展了以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广泛参与,形成了以饲养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为主的现代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1]。但当前全市肉牛产业发展仍存在着饲养管理粗放、产业化链条短、品牌效益弱等问题。通过调研,本文梳理了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归纳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1 肉牛养殖现状

1.1 存栏量

固原市肉牛年末存栏量由2009年的35.90万头增加至2020年的59.42万头,增幅65.52%。出栏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由2009年的21.75万头增加至2020年的34.88万头,增幅60.37%(表1、表2)。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16.16%和26.92%;基础母牛和育肥牛分别减少6.54%和10.78%。

表1 2009—2020年固原市肉牛存栏量及出栏量情况 万头

表2 2020年固原市各县区肉牛养殖及出栏情况 万头

1.2 品种组成及杂交改良情况

2020年全市276个冷配改良点,共完成黄牛冷配改良23.983万头,占基础母牛存栏量的66.43%。能繁母牛中,秦川牛占3.20%,秦杂牛占20.10%,西杂牛占43.30%,利杂牛占13.50%,安格斯牛占11.40%,其他品种及其杂交牛占8.50%。杂交改良后的牛群在体重、体高等个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产肉性能也有了显著改善。

1.3 肉牛养殖规模

2019年全市肉牛养殖规模以1~9头为主,比例为94.79%;养殖规模在10~49头的为4.98%;而养殖规模50头以上的仅为0.23%;肉牛养殖规模、养殖场(户)数、存栏量和所占比例见表3。

表3 固原市肉牛养殖规模及比例

1.4 肉牛产业示范点建设

2020年,全市建立西门塔尔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13个,黑安格斯牛繁育示范村7个,现代化肉牛育肥场5个,固原黄牛新品种(系)培育示范场2个,大型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个,共建设5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18个,肉牛养殖合作社151个(表4)。

表4 固原市肉牛产业示范点建设情况 个

2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模式

2.1 以蔡川村为代表的“金融+产业”助推模式

依赖熟人的“品牌效应”撬动银行放贷,原州区蔡川村以互助资金作为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切入点,实现互助资金贷款肉牛养殖户全覆盖,推动了村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金融+产业”助推模式充分利用和创新了金融扶贫机制,有效解决了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缺资金、贷款难和信贷风险等问题。

2.2 以杨河乡为代表的“2个带头人+产业”引领模式

隆德县杨河乡现有“2个带头人”30名,通过采取“2+1”(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帮扶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行示范、能人带动致富作用,引领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1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实现脱贫致富。

2.3 以张堡塬村为代表的“园区(基地)+产业”依托模式

西吉县张堡塬村以宁夏向丰循环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农户一方面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创收;另一方面参与园区(基地)的生产经营或按照“借牛还犊”、托养优质牛犊的思路,自主经营实现增收。

2.4 以红河镇“53211”为代表的区域推进模式

彭阳县红河镇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统一规划标准,扶持适宜发展养殖的农户每户养牛5头或养羊30只以上,扶持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每户种植2栋日光温棚,适宜发展饲草的农户每户种植地膜(青贮)玉米面积约1.33 hm2以上;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每户至少再输出1名产业技能型人才,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特点的“53211”模式。

2.5 以大寨村为代表的“托管代养”模式

西吉县沙沟乡大寨村海峰养殖专业合作社集良种繁育、养殖技术培训、寄养托管和党员带动创业致富为一体,通过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签订“托管代养”协议,解决贫困户无力发展肉牛产业、规避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走出了互助共赢的致富之路。

2.6 以合作社带动养牛致富的“石羊模式”

富源肉牛养殖合作社位于原州区头营镇石羊村,按照“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运作方式,采取“统一管理、分散养殖”的方法,走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合作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的养牛发展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石羊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员融资、技术、买卖等养殖瓶颈问题。

3 存在问题

近年来,固原市肉牛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饲草料基地不断扩大、饲养总量稳步提升、规模养殖发展迅速、良种化程度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是肉牛主导品种不明晰,存在品种多乱杂现象;而且,肉牛养殖仍是以一家一户的方式自我发展为主,重养殖、轻市场开拓的传统意识比较普遍。

二是在产业扶贫当中,还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缺乏未从全产业链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体系上的整体运作,政策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提升[2]。

三是肉牛产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的关键阶段,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面临的最大短板是缺乏头企业引领带动,品牌建设尚需加强。

4 发展建议

4.1 明确育种目标,做好品种选育工作

要根据当前肉牛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制定、落实和做好肉牛保种选育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加强肉牛主导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政产学研”结合方式,强化协作,加强交流,注重育种技术人员的培训;抓好肉牛核心群选育和饲养管理,做好生产性能测定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和生长发育性能。

4.2 加快良种选育进程,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肉牛产业要坚持以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和品牌为导向,实施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增加养殖收益。加强东西部发达地区大专院校与固原市科技、人才精准有效对接,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区内外科教优势,充分利用固原的自然资源禀赋,培育适合当地养殖的“固原黄牛”肉牛新品种,生产优质高档牛肉,拓展市场空间。

4.3 建立特色牛肉产品品牌,构建肉牛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首先,要积极打造构建肉牛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由政府主导,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积极探索新型生产、经营模式,走绿色养殖、绿色生产道路,突破传统生产加工模式,提高肉牛综合价值,助推生态畜牧业发展。并以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更加完善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加强对从事肉牛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龙头,树标杆,强特色,创名牌。另外,应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搭建肉牛产业物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肉牛养殖档案和产品追溯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化、数据化、视频化,打通消费群体和生产加工主体的壁垒,提高消费者体验度。

猜你喜欢

固原市肉牛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