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
2022-04-13曹雷赵鹏何辰
曹 雷 赵 鹏 何 辰
北京燕化医院麻醉科,北京 102500
疼痛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感受,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显著存在。分娩疼痛级别较高,给孕产妇带来身体和心理不适,影响产程[1]。分娩镇痛就是通过镇痛技术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疲倦,对母体和胎儿都有很大的益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但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麻醉方法,其麻醉效果或存在显著差异[2]。因此,选取210 例孕妇开展本次研究,孕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0.1%罗哌卡因+0.2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方案和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效果及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简明-麦-吉疼痛问卷(short form-McGill pain question,SF-MPQ)评分,探寻对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以寻求疗效更佳、更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210 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105 例)与高浓度组(105 例)。低浓度组中,年龄25~36 岁,平均(31.13±2.06)岁;分娩孕龄38~41 周,平均(40.41±1.33)周。高浓度组中,年龄22~37 岁,平均(31.09±2.11)岁;分娩孕龄38~41 周,平均(40.42±1.25)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单胎宫内足月妊娠;②无妊娠期并发症;③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心肺功能不佳者;④患有精神疾患的产妇;⑤对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孕妇临产时,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 L/min,监护孕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宫腔压力、胎儿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待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3 cm 后,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在产妇L2~3间隙处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并回抽,明确硬膜外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后,分别采用3 ml 的1%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71105)、3 ml 的1.6%利多卡因进行试验,若没有局麻药中毒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后,明确麻醉平面,连接自动镇痛泵。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703)+舒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620)的混合液进行麻醉镇痛。低浓度组方案:0.1%罗哌卡因+0.2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高浓度组方案: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待产妇宫口全开时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采用SF-MPQ 评估疼痛程度。SF-MPQ[3]总分42 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
比较两组的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
记录两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皮肤瘙痒、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SF-MPQ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逐渐降低,高浓度组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低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SF-MPQ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SF-MPQ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麻醉30 min 后比较,aP<0.05;与本组麻醉50 min 后比较,bP<0.05;与本组宫口开至十指时比较,cP<0.05;SF-MPQ:简明-麦吉疼痛问卷
组别例数麻醉30 min 后麻醉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低浓度组高浓度组t 值P 值105 105 13.49±2.41 10.55±1.32 10.9636<0.0001 10.22±2.51a 9.98±1.73a 4.1681<0.0001 8.75±0.11ab 6.74±0.14ab 115.6817<0.0001 5.91±0.13abc 3.51±0.35abc 65.8680<0.0001
2.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高浓度组的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短于低浓度组,疼痛控制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产后出血量少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比较(±s>)
组别例数疼痛控制起效时间(min)疼痛控制维持时间(min)产后出血量(ml)低浓度组高浓度组t 值P 值105 105 7.41±1.14 5.38±1.23 12.1035<0.0001 76.25±5.33 119.87±7.15 50.1199<0.0001 275.34±28.47 210.58±21.15 18.7105<0.0001
2.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方案能够帮助产妇镇痛,从而提高母婴安全性[4-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硬膜外麻醉方案[7]。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酰胺类局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8]。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二者联用,能够提高镇痛效果[9]。在孕妇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的剂量包括0.2、0.4 μg/ml[10]。因此本文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逐渐降低,高浓度组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低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短于低浓度组,疼痛控制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产后出血量少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0.1%罗哌卡因+0.2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但镇痛起效缓慢,部分产妇肌肉松弛效果、镇痛效果欠佳[11],且镇痛维持时间较短[12],第二、三产程较长的产妇易出现应激反应[13-14],影响产程,增加产后出血量。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麻醉方案镇痛起效更快、更持久,满足第二、三产程较长的产妇的镇痛需求。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干扰较小,不易增加麻醉不良反应[15-17]。
综上所述,孕妇分娩中接受0.1%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麻醉方案的效果更佳,镇痛起效更快,能够更有效降低孕妇疼痛感受,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