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3王满庭
王满庭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九江 332000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法取代肾脏功能,从而确保患者生理活动正常,增加生存时间,促进其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1]。据有关资料显示[2],透析不充分很容易导致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贫血、营养不良、高血压、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通路是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条件,其直接影响着并发症的发生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的选择与治疗效果有关,不同血管通路的治疗效果不同[2]。因此,应加强对血管通路选择的重视,从而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基于以上原因,本次研究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0 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45 例)与乙组(45 例)。甲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34~76 岁,平均(51.23±3.47)岁;透析时间4~27 个月,平均(17.15±3.42)个月;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2 例,糖尿病肾病18 例,多囊肾病15 例;文化水平,小学10 例,初中8 例,高中13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4 例。乙组中,男27 例,女18例;年龄32~75 岁,平均(51.43±3.52)岁;透析时间4~26 个月,平均(17.23±3.38)个月;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2 例,糖尿病肾病17 例,多囊肾病16 例;文化水平,小学9 例,初中8 例,高中14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4 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②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均正常;③具备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④持续透析时间超过3 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或者器质性病变;②存在治疗禁忌证;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沟通障碍或者认知障碍;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⑥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或者精神异常。
1.2 方法
两组治疗仪器均应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 型血液透析机,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前置换方法展开治疗,按照每小时4~6 L 的速度予以置换液,血流速度180~220 ml,血液透析整体治疗时间为4 h,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 次。
甲组:血液透析以长期导管为主,在右侧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按照医嘱选取穿刺部位,予以长期带cuff导管。
乙组: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实施血液透析,选取左右前臂静脉和桡动脉端侧作为吻合部位,吻合口径设置在6~8 mm,2 个月后经物理检查及彩超评估后确定内瘘成熟使用。
甲组与乙组均接受6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3]: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改善显著,为显效;临床症状有轻微缓解,为有效;临床症状未减轻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肌酐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患者3 ml 静脉血,采用配套试剂进行检测。②检测炎症因子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③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具体包括总蛋白、白蛋白、一定透析时间内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量和体积的比值(the ratio of urea clearance to volume by dialyzer,Kt/V)和血红蛋白水平。④观察并发症发生状况,包括血栓、伤口渗出和感染[5]。⑤观察管路通畅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 和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 和CRP 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IL-6 和CRP 水平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0.05;IL-6:白细胞介素-6;CRP:C 反应蛋白
组别例数IL-6(ng/L)治疗前治疗后CRP(mg/L)治疗前治疗后甲组乙组t 值P 值45 45 28.03±3.07 28.05±2.42 0.034 0.973 20.34±2.87a 17.95±2.32a 4.344 0.000 8.03±1.63 8.06±1.18 0.100 0.921 6.12±1.52a 5.06±1.17a 3.707 0.000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两组总蛋白、白蛋白、Kt/V 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 KT/V:一定透析时间内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量和体积的比较
组别例数 总蛋白(g/L)白蛋白(g/L)血红蛋白(g/L)Kt/V甲组乙组t 值P 值45 45 70.06±7.58 70.16±7.46 0.063 0.949 40.47±5.03 39.18±5.02 1.218 0.227 101.35±18.47 98.03±14.53 0.948 0.346 1.79±0.72 1.63±0.68 1.084 0.28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甲组中,1例血栓,4 例伤口渗血,2 例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56%;乙组中,1例伤口渗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P=0.026)。
2.5 两组患者管路通畅率的比较
甲组中,15 例管路通畅,管路通畅率为33.33%;乙组中,38 例管路通畅,管路通畅率为84.44%。甲组管路通畅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78,P<0.001)。
3 讨论
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慢性疾病之一,该病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样是公共卫生研究的重点[6]。近年,慢性肾病患者越来越多,并呈现增加趋势,有些慢性肾病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形成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7-8]。现阶段,终末期肾病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其是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常见的一种,利用体外循环方法向透析器中引入人体的血液,通过血液弥散对流、滤过的方法,净化血液,尽可能地减少小分子毒素在血液中的分布,改善因为毒素对机体功能造成的损伤,同时其能够对酸碱平衡进行纠正,缓解机体炎症反应[9-11]。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能够及时排除机体中无法代谢而形成的废物,从而对机体进行保护,避免其受到损伤,与此同时,该治疗方法能够排出机体中过多的水平,将净化的血液重新传送到机体中,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12]。
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展开,同时畅通的血管通路是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但是实际操作期间,有部分患者血管通路功能异常,影响了整体治疗效果,如何对血管通路进行选择在促进整体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作用[13]。当前,以往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导管,每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而且适用症也存在差异。临床上,主要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对血管通路进行选择[14]。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上述两种通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IL-6 和CRP水平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蛋白、白蛋白、Kt/V 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操作便捷、简单、价格低等特点,而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管路通畅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相比于长期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生存状况更好,主要是由于长期导管很容易提高患者自身炎症水平,增加血管内血流阻力,进而提高了管路堵塞发生率,使得整体治疗受到影响[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IL-6 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IL-6 和CRP 水平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有助于患者炎性反应减轻,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长期导管与自动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种血管通路方法均有助于患者血红蛋白改善,但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炎症改善方面效果更加明显,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