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综述

2022-04-13依旺的

民族翻译 2022年1期
关键词:傣族全集文化

⊙ 依旺的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昆明 650021)

伴随着佛教传入而诞生的中国傣文贝叶经,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得以产生、发展,一经产生之后就超出了宗教的范畴,在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被广泛使用。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刻写、供奉贝叶经,在宗教仪式中共同缅怀过去,期待未来,鼓励当下。因为宗教仪式需要而被刻写和誊抄的傣文贝叶经,成就了数以千计的傣族传统文化艺术家、文学家、医药师、历算师、歌唱家等贤人能士。这些贤人能士共同奉献,影响整个傣族社会,他们用贝叶经里具有一定宗教戒律的内容制定相关准则,从而维系整个傣族社会;他们同心协力,通过与贝叶经有关的宗教仪式,团结整个傣族社会成员,从而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社会结构。

贝叶经对傣族社会结构的影响深远,使之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也被概称为“贝叶文化”。“贝叶文化”可以看作是傣族社会的一种重要文明。我们研究傣族贝叶经、贝叶文化,实际上就是在研究傣族文明,它是一种与宗教有关但又有自己独特之处的文明。翻译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是研究傣族文明、探索贝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中国贝叶经全集》内容分类

《中国贝叶经全集》共100卷,收入经书137部。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佛教教规教义、故事、警世格言、诗歌、医药典籍、理论著作、祈祷词、天文历法、占卜书、乡规民约等十种类别。

1.佛教教规教义类

2.故事类

全集共收入53部故事,这些故事里面包括了佛本生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和断案故事等。

(1)佛本生故事

(2)机智人物故事

(3)断案故事

3.警示格言类

4.诗歌类

5.医药典籍类

6.理论著作类

7.祈祷词类

8.天文历法类

9.占卜书类

10.乡规民约类

二、《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立项背景及过程

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以黄惠琨、张公瑾、方国瑜、江应梁、王懿之、秦家华、高立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就傣族贝叶经、傣族贝叶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及分析。仅从1990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贝叶文化论》一书中所附的“索引”就可以看出当时国内外关于傣族文化、傣族文明、傣族贝叶经的研究相当活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相当广阔,无论是历史的纵剖和社会的纵横,还是学科的侧视,都有丰富的成果,构成了傣族文化研究的总体规模。[1]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联合各州市尤其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相关文化部门及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院校,对傣族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发掘和集中研究,老一辈学者不懈地探幽发微著书立说,中青年研究者成批涌现,著作源源问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出现新的突破。随着傣族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态势节节攀升,对傣族贝叶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直至2001年4月13日,首届全国贝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双版纳召开,胡廷武先生发表的《中国贝叶经价值论纲》引起了媒体重视,该文于5月刊载在《云南日报》。这篇文章使研究傣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们产生共鸣,还积极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抓住时机对傣族贝叶经进行一次集中翻译。

21世纪的中国,中华民族迈着雄健的步伐,实现着前所未有的百年复兴,中华大地上一派生机盎然,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展现着绚丽多姿的壮美篇章。在祖国建设发展的新时期,云南省结合自身特点,审时度势地选择了一条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道路。云南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傣族贝叶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价值[2],它对进一步丰富云南省民族文化多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鉴于以上大环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云南大学对此十分重视,一致认为翻译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完全符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于是,《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项目正式启动。经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协力运作,项目获得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进入了实际运行阶段。2003年4月,《中国贝叶经全集》第一卷《佛祖巡游记》出版问世。遗憾的是,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云南人民出版社放弃了《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项目,使得这项工程的进展暂时中断。2005年4月,昆明汉慧经贸有限公司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投资并负责《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和印制发行等相关工作,同时将《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项目推荐给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展现出国家级出版社的大家风范,全力支持《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翻译出版,并签订了合作出版合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收集整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昆明汉慧经贸有限公司投资印制。

为完成翻译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的工作任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研究所从有关单位抽调专业人员六十余人参与了翻译、整理、录入、排版、校对等工作,其中傣文老专家21人,贝叶经翻译人员15人,协助翻译人员12人,翻译顾问3人,经书整理和录入排版3人,汉文意译人员5人。2006年4月,《中国贝叶经全集》1至10卷出版。同年,“第二届全国贝叶文化研讨会”在西双版纳召开。2007年4月,《中国贝叶经全集》11至30卷出版,“第三届全国贝叶文化研讨会”在西双版纳召开。2008年4月,《中国贝叶经全集》31至50卷出版。2009年4月,《中国贝叶经全集》51至70卷出版,同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主持、昆明汉慧经贸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出版的百卷文化丛书《贝叶文库》应运而生。2010年4月,《中国贝叶经全集》71至100卷出版,举行了竣工典礼仪式。同年,“首届贝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贝叶文化研讨会”也在西双版纳召开。如是5年,加上前面的4年,一共9年的坚持守望,《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终于大功告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不断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施若干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纲要、实施细则,“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召开等,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贝叶经全集》的顺利出版发行。

三、《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特色

(一)卷数安排、版式设计及版本选择

《中国贝叶经全集》共有100卷,收录经书137部。为保持每卷书规模上的大体一致,编者把两部以上的较短经书合为一卷;把较长的经书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卷数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按照分批流水作业,即书稿每翻译完成一卷,出版社就及时编辑、校改、付印一卷。第1卷与第2卷之间,第3卷与第4卷,直至100卷,都是如此。

全集采用国际大开16开本,精品装帧,体现国际水平的文化学术品位和收藏品位。每一部作品前面都有内容简介,以方便读者了解该部作品的大致内容。每部经书译者的署名,安排在每卷书后面的环扉上。

同一种古籍,往往有着很多不同的书写版本,全集优先选用最古老、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版本。贝叶经原本指记录在贝叶上的佛教典籍,后来有人用棉纸抄写佛教典籍,所以人们习惯也把这种稿本称为贝叶经。贝叶经影印件有贝叶抄件,也有棉纸抄件。相对而言,用贝叶刻写的版本在年代上更为久远,其记录的内容也相对更为完整和稀有。在选择版本的时候,译者都是优先考虑贝叶刻本,只有在实在找不到贝叶刻本,或者贝叶刻本严重破损、内容不全和刻写年代太靠后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棉纸版本。在全集100卷137部的经书原件里,有30部是贝叶版本,即:第1卷、第3卷、第4卷、第6卷、第8卷、第9卷、第10卷中的嘎里罗嘎里坦、第11卷、第12卷中的跌密呀王子、第13卷中的布罕和宋摩南富翁、第16卷、第20卷、第28卷、第31卷中的吉祥经、第35卷中的颂玛南迭窝、第37卷、第45卷、第48卷中的冬德冬蒙、第50卷中的苏万纳捧敏、第51卷中的坦玛布嘎拉朗玛、第77卷中的坚固、第82卷、第85卷、第94卷、第96、第97卷、第98卷、第99卷、第100卷。其余的107部都是内容记录完整、保存年代相对久远的棉纸经版本。每部只在贝叶和棉纸之间选择一个版本,内容上没有重复。个别作品有关于版本、流传地区等方面的说明,编排在该部作品后面,以供读者参考。

(二)体例和风格

全集为“六对照”版本,即贝叶经影印件、老傣文、国际音标对老傣文之注音、汉字直译、汉语意译、新傣文意译。其中,贝叶经影印件与老傣文、国际音标对老傣文之注音、汉字直译之间为逐段对照;老傣文、国际音标对老傣文之注音、汉字意译之间为逐行对照;而汉字意译和新傣文意译与前四个方面,则是以章为单位对照。

傣文贝叶经100卷虽称为“经”,却并不全是“经”。从上面内容分类就可以看出,只有五分之一为佛经藏内经典,其他几乎都是带有浓郁地域、民族色彩的藏外经典。基于这些藏外经典的语言叙述和表达方式独具特色,尽管不同译者的用语不同,不同编辑的修改程度不同,但都要求保持古朴风格、民族古籍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叙述习惯,做到原汁原味的顺畅翻译。[3]一部分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头部分有一些例行的诵经或宣佛、礼佛的敬语,看似与正文本身关系不大,但这是其进入佛寺和成为佛教教义读诵经典的证明,为保持经书的原貌,仍然被保留并翻译。

(三)专有名词规范与注释

全集中的人名、神鬼名、地名、物名及其他专有名词,在翻译前10卷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译者们所使用的音译汉字各有不同。比如,在很多部中都出现的人名“帕拉西”、神名“捧某某”、地名“勐巴拉纳西”等都是统一的傣文。但是译者们跟随喜好,在音译的时候就会写成“帕腊西”“帕拉希”“俸某某”“鹏某某”“勐巴腊纳西”“勐巴拉娜西”,等等。这让不熟悉傣族文化的读者以为是不一样的名词。随着翻译卷数的增加,译者们逐步统一规范专有名词,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研究所也因此而拟定了一个大致的规范,后来的编校基本依循了这一规范。而这个“规范”,也是201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编撰出版《傣汉词典》的基础。

注释方面,全集只作解释性、补充说明性的解释,不做研究性阐发。注释条目少而精,注文简明扼要,并将每一章的汉语译文放在后面。

四、《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出版的意义

《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翻译出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圆满完成是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组织者、翻译者、编辑者们合力营造的结果,也是大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凝结的硕果,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基础资料保证。全集的公开出版还体现一种开放的精神,从一开始就预设了各种语言背景的学者都可以参与到贝叶经的翻译中,这不能不说是具有远见的行为。全集的翻译出版对中国南传佛教文化和傣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对贝叶文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对贝叶文化资源开发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成为我国贝叶文化研究体系走向国际合作的新开端

贝叶文化系统性研究,从一开始就在全国乃至国际学术合作的平台上展开。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云南大学共建的贝叶文化研究中心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这是中国首家以贝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除了专职人员外,还有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老、中、青研究人员以此为平台,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广泛的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贝叶文化由一个学术名称的雏形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熟悉和接纳。《中国贝叶经全集》翻译工作期间,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和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学术问题,交流研究观点。特别是介绍运用现代化手段保护、挖掘以及通过互联网共享贝叶文献经典的观点,不仅提升了贝叶文化研究的层次,而且扩大了影响。

《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翻译出版,使得南传佛教作为一条文化纽带,在傣族聚居地区和相邻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南传佛教流传地区)的多元民族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架起一座国际合作研究的桥梁,为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者提供了共同的探究领域和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意味着我国贝叶文化研究体系走向国际合作的新开端。

(二)为研究者打开了更加深入地认识我国傣族以及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其他民族文化的新窗口

从已经出版的《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可以看到,其中不仅包括南传佛教的三藏经典,也有大量与佛教文化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社会经济文化文献。这一现象又正好反映出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民族文化相汇融通,也使得贝叶文化突出了特定地区的民族文化核心内容的特点。在过去,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对处于中国西南部傣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国外对中国南传佛教的情况也知之甚少。《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翻译出版和贝叶文化研究的开展,展现出这一地区文化内涵的厚重和丰富,为研究者打开了更加深入地认识我国傣族以及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其他民族文化的新窗口,也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和极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三)填补了我国佛教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佛教界一般认为,上座部最主要的经典史为《阿含经》。一直以来学界也认为《阿含经》在我国收藏不全,连国家图书馆的书目中也注释说“小部”(即《小阿含经》)“我国缺”[4]。而《中国贝叶经全集》中,不仅把《阿含经》收集完整,还翻译成傣文和汉文,这填补了我国佛教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四)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体量

翻译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不仅是南传佛教经典的第一次“大结集”,也是云南省乃至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一次重大成果。

在《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中,文学作品占三分之二。古代傣族民间文学作品本来就十分丰富,叙事长诗是其中的代表。本次《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中收录并翻译的几十部叙事长诗,都是甄选了存世久远,无论从内容还是版本都符合古籍文献标准的文本进行再次翻译。这些作品中描述的故事情节,把古代傣族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环境,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似水柔情的民族性格,加上独特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令不少读者为之陶醉,为之神往。就文学史来讲,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些外国人曾说:“中国文学没有英雄史诗和长篇叙事长诗”[5],这是以偏概全的例证。《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翻译出版,足以再次推翻外国人的这个说法,因为《中国贝叶经全集》中收录、翻译出版的几十部叙事长诗,跟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和苗族的《古歌》、赫哲族的《依玛甚》、彝族的《阿诗玛》一样,都是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史诗佳作,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学瑰宝。《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的翻译出版,刷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古籍整理工作的历程,极大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体量。

五、结语

傣族贝叶经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富矿,而《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是带领大家开发这块富矿的钥匙之一。文化产业诸如出版、影视、动漫、歌舞、美术、工艺等,都可以从全集100卷中的部分叙事长诗、民间故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创新元素。自《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翻译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作为。如,昆明汉慧经贸有限公司在《中国贝叶经全集》里面精选部分内容,出版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傣汉双语的精品图书——《贝叶文库》100集。国际方面,日本已经对前10卷进行日文翻译;泰国、缅甸、老挝等学者对《佛祖巡游记》《召树屯》《松帕敏》等本生经卷开始与自己国家存在的版本进行对比研究。

《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大体可以看作是傣文大藏经和傣文古籍文献中比较完整的资料,已经足以让佛教研究者、民族文献古籍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概览傣文上座部佛教的重要典籍,领略佛教的原始教义,感受傣族古典文学的魅力,从而对成就这一经典的那一片美丽祥和的土地心向往之。[6]

注 释:

①括号内依次为傣文和国际音标。

猜你喜欢

傣族全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年味里的“虎文化”
8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李太白全集》
谁远谁近?
傣族:亲水的民族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