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中心】华丽蝶变,苏州被重新定义

2022-04-13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2年6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一流苏州

吴婧茸

自公元前514年的那一年,伍子胥象天法地,用一道护城河圈出了14.2平方公里土地,至此,这一块风水宝地便成为滋养了千千万万江南百姓的鱼米之乡——苏州古城。

时光总是偏爱着这片土地。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苏州种下了许许多多梦想的种子,它们破土、发芽、生长、开花,不断突破着延续千年的樊篱。1994年,在苏州的东部,一个名叫“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城在世人的瞩目下诞生,由此,也拉开了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在28年的光景中,苏州先后从“古城新区、东城西市”到“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再到“一核四城,四角山水”,拉开了城市框架,逐步开创了一城多中心的局面。

这一场又一场华丽的蝶变,让《平江图》上那幅河街相邻的老苏州重新被世人重新定义。

“人家尽枕河”的千年姑苏,是古城苏州的中心,这是历史上吴文化的中心,在地理位置上,这里亦是苏州城的中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不断向东发展,现在的苏州催生出了“双中心”的概念,摩登现代的工业园区成为了经济、产业发展的新中心。

苏州用一幅“双面绣”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风采,“既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又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

在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方世南眼中,“中心”是一个动态概念,而非固定概念,它会经历大浪淘沙,不断地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城市中心各尽其能,各展其美,多姿多彩。同样的,在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段进军看来,苏州城市的新旧中心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苏州不能没有姑苏区,不然苏州不能称之为“苏州”,因为有了老城的根,才能长出金鸡湖畔这棵参天大树。两者之间互补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撑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2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在努力奔跑,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2022年,作为苏州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苏州工业园区被赋予了新使命——奋力打造“一流的产业新区、一流的开放特区、一流的创新园区、一流的中心城区”。

从古至今,城市都有中心,要拥有什么特质方可以被称作城市中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说要看交通便利程度,有人说看金融的发达程度,有人说看人口密集程度,有人说看生活水平……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区”这一目标便意味着,园区的发展要真正兼顾方方面面,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因为一个被称为“中心”的城市,它的生长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元素缺一不可。透过这个目标,我们看到了园区的理想与抱负。

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曾在《苏州日报》撰文表示,要从全局和长远高度深刻认识打造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打造“新中心”是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园区补足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

为此,园区将坚持精明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着力打造协调发展之城、绿色生态之城、活力时尚之城、精管善治之城,力争通过未来3年至5年的努力,实现城市形态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现代、城市特色更加国际化。

关键词:【规划】

规划大升级,担当起“中心”的头衔

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区”。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只是一幅蓝图。风华正茂的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

从自诞生之日起,园区就没有将“工业园”当作自己发展的目标,她的梦想更大,她要的是一个大城时代。所谓“一流的中心城区”,相对于外围要有强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园区作为城市新中心,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和引领力,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未来,都有超前的规划、布局,以及超强的执行力。

先规划后建设。规划之于园区,一直都是个法宝。“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让园区践行了28年,铸就了“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园区精神。发展至今,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搞经济、独墅湖畔好读书、阳澄湖畔宜养生”的格局已经深入人心。

在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国杰看来,园区的开发建设从一开始的规划就不止于“城市精品”,更可谓是一个“世纪经典”,每个地标项目和重大工程都成为传世佳作。那些前瞻布局的基础设施成为如今园区韧性安全的有力保障,那些“数字孪生”赋能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大脑,让城市“微更新”成为此时园区人时刻感知幸福温度的重要场景。

面对新的历史坐标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苏州特色、园区品质,园区用新一版高质量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夯实了城市新中心建设的底座。

面向未来,园区将推动城市规划大升级。 根据新版规划,园区278平方公里的面积“各司其职”,将在持续优化“一核两轴三心四片”的城市空间布局中,担负起建设城市新中心的具体任务。

其中,“一核”即金鸡湖商务主核;“两轴”为东西向开放商务轴、南北向科技创新轴;“三心”即月亮湾副中心、城铁副中心、国际商务副中心;“四片”为金鸡湖商务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四个功能片区。

在各项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中,每个板块的发展规划、设计方案既紧扣自身特色,又结合园区的新定位,为城市新中心增添独具匠心的注脚。

关键词:【功能】

拉长补短,多维度提升城市气质品质

从昔日的低洼农田到如今的活力新城,园区在28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高层次功能、放大个性化功能、补齐缺失性功能,“城市功能升级”是园区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区”的必由之路。

打开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的“清单”,我们可以看到,园区为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区”所做出的功能升级,不仅仅限于科创策源、专业服务、时尚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还包括提升高端资源要素汇聚配置能力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能力。

提升城市功能,既要靠系统谋划,也要靠匠心营造。毕竟成为“中心”,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提升。为此园区给出了一份城市能级提升的“操作指南”:将加快推动恒力全球运营总部、中建财富中心等地标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金鸡湖隧道、独墅湖第二通道,通苏嘉甬高铁、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园区段等重大交通工程,将高标准建设中新生物技术创新岛等重大产业载体;将精心组织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金鸡湖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继续提升金雞湖、独墅湖等重点区域绿化亮化美化水准,及时修缮修复老旧破损市政设施、增设景观小品和街角景观,以微更新撬动功能品质大提升;将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开放式商业街区等加快编制实施“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方面朝着“一体化”方向努力。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这样的园区不仅宜产、宜业,也更加宜居、宜游。

凡是能被成为城市中心的,它的繁华是永不落幕的。接下来,园区还将加大消费服务场景开发力度,通过汇聚传统消费经典品牌与新型消费时尚品牌,促进办公空间、消费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旅游景区功能叠加,在商业业态、街区形态、消费生态的极大丰富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时段产业链。让每一个园区人,24小时都能感受到“一流的中心城区”所带来的美好与丰富。

关键词:【长三角】

打破区域边界,持续增强“城市远见”

思想最大的功能是超越大脑本身,园区也一样。从原来的一片茭白地发展成国际化都市,园区不仅把自己打造成可学习、可借鉴的榜样,与此同时,园区也打破区域边界,积极走出去,作为苏州城市新中心,带动周边。

如今,在建设“一流的中心城区”目标的引领下,园区要加大国际化步伐,既要立足园区,也要跳出园区,主动走到国际竞争前沿,补弱项和短板,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园区勇担先锋。近年来,园区举办了第四届进博会“进博进园区”,独墅湖医院还设立了“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聘请了上海中山、长海等医院的院士和专家。园区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的优质服务。

在服务市域统筹协同发展征程上,园区拿出了十分的决心与魄力。一年多前,园区与相城区携手打造的苏相合作区进入实体化运作,引来全市各界的高度关注,“移植”了园区发展基因的苏相合作区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去年3月,园区与吴中区合作设立苏州市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并设立26平方公里左右的“协同发展核心区”,核心区由高端创新产业集聚区、高端创新产业协同区、田园生态区三部分组成。

聚焦协同创新,提升城市承载力

长期以來,苏州人一直用“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来形容上海和苏州的关系。从苏州园区站坐动车到上海站,最快只要23分钟,有许多园区人工作就在上海,每天上演着“双城记”。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也加快了对接上海、融入上海的步伐,而这也为苏州工业园区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在科创方面,上海更多的是做“0到1”,园区则可以多做“1到10”“10到100”的转化。全球“灯塔工厂”共69家,园区就有两家(博世、强生),可以看到园区的制造业基础强,成本优势明显,与上海、可以形成“上海研发+园区制造”的协作模式。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的联动,已经进入国家战略中。据今年年初印发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苏州工业园区是“北向拓展带”上的重要节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重点任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有近40项是由苏州工业园区负责或参与推进。

下一步,园区将坚持“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致力当好上海的“金相邻”,积极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实现与上海的错位互补发展。

沈觅表示,园区将以项目合作为抓手,一是开放协同,加快从资源要素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全力构筑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争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示范区。二是产业协同,在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共建平台、共设基金、共同探索产业标准,联手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三是治理协同,与上海的“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等平台对接,共同探索政务协同新路径。四是服务协同,开展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对接及服务协同探索。

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还将争取上海机场、上海港等口岸向苏州工业园区前移,共建“城市航站楼”、数字货站等,探索人才、数据、科技成果等要素在两地的资质互认和流动便利,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把握好“两江”,面向未来看园区

园区的“三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十分亮眼,早已名声在外。而 “一流的中心城区”的未来,也需要“两江”的参与。

太湖有“三江”,园区占“两江”。娄江,西起苏州娄门外环城河,流经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外跨塘、唯亭街道和昆山市正仪镇、玉山镇、城南、周市镇等镇(街道),于蓬朗草芦村东接浏河,长53.13公里,横穿苏州境域腹地。有册记载娄江“过五龙桥至盘门,绕郡城而至娄门;出宝带桥入运河,与盘门之水合流,由至和塘至太仓之刘河入海。”历史上的娄江从外围串起了苏州这座城。而如今,娄江沿线世界500强企业集聚,成为了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中心区域,为园区经济的“主动脉”加速更新换血。根据规划,企业总部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娄江这条北环沿线,在未来一系列城市界面提升工程的实施中起飞蝶变聚,焦一流的中心城区形态,成为真正意义的城市内环中心。

吴淞江,流经吴江、苏州、昆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区。苏州人称其为“吴淞江”,而北上海人称之为“苏州河”。吴淞江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如今这条串联起了吴淞湾科学城、桑田岛枢纽、苏州东站、独墅湖协同创新示范区等未来城市地标的吴淞江,不单单是航运枢纽,更是未来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两个名字,一条心。吴淞江是连接苏州、浙江和上海的综合枢纽节点,更是使园区成为连绵不断城市群和中心区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吴淞江沿线的重点开发,有利于园区提升未来产业的集群效应,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把握好“双江”,利用好“双江”,对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更好地建设“一流的中心城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园区面向未来,为城市新中心主动布局积极融入。

关键词:【金融】

金融活水,金色力量潮涌城市新中心

在《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一书中有提出:“要想成为世界城市必须是国际金融中心。”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经济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座城市的中心必然也是城市的金融中心。金融是百业之母,金融创新不仅能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更能调动民间资本的活力。对于苏州工业园区,要建设“一流的中心城区”,离不开金融中心的建设。

在苏州工业园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不断彰显,“金色经济”规模能级持续提升。随着一个又一个高质量、高层级的机构落地,“金融力量”越发壮大熠熠生辉,为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一流的中心城区”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看,这生机澎湃的金融生态圈

2021年,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东北证券、西南证券、开源证券、海通证券等一大批优质证券项目纷纷选择园区,在苏州设立高级别分支机构,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增长引擎。去年,园区当年新引进金融类机构248家,1320家金融及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落子于此。在环金鸡湖10平方公里区域内,近千家金融机构密布其间,苏州90%的银行分行和近70%的保险主体落户于此,外资银行数位列全省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外资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8年来,园区始终对标国际一流金融城市,探索和发展更加完善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如今,园区是全市金融发展高地,金融渐渐融入园区这座城市的成长基因,成为最为耀眼的城市名片之一。踏上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新征程,苏州工业园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金融发展带来的蓬勃力量,都更加需要强化金融功能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提升金融竞争力,做大“金色朋友圈”

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之后,就要求金融有更大的支撑。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创新政策落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高效提升产业资本集聚融合,优化金融科技生态环境。

2021年10月,一场专注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论坛在金鸡湖畔拉开序幕,这是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在落户园区后首次参与主办的大型活动。行业内诸多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碳中和、挖掘高成长企业、上市公司综合金融服务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国泰君安2021投资中国策略研讨会,由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承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多层次资本市场分论坛等也相继亮相,进一步繁荣园区“金色经济”,助力资本市场蓬勃发展。

作为全市金融业的主要承载区和增长极,苏州工业园区围绕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建设,全方位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同时也鼓励入驻金融机构对区域金融发展、行业引领提升、服务氛围营造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园区也积极招引优秀的金融服务机构,易诚保险经纪江苏分公司、海通恒信小微融资租赁(上海)华东区域总部等相继落户。2021年新增股权投资机构215家,助力打造功能完善、创新活跃、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区域产业资本中心高地。

另外,依托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创新(上海)中心平台优势,园区积极对接上海,创新招商举措,不断扩大“朋友圈”。一方面注重招商引流,瞄准上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优势,主动承接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巧妙搭建平台,高频次宣传园区品牌,2021年,园区金融创新(上海)中心共举办在沪活动11次,同时与6家高端商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高校、智库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打造“苏州样板”,园区金融创新“加速跑”

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作为全市金融业的主要承载区和增长极,苏州工业园区把金融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底气”和“硬实力”。“强底气”源于金融手段的不断优化和升级;“硬实力”来自于城市全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为更好建设“一流的中心城区”,园区开启了金融开放创新“加速跑”模式。通过“纵向提升金融产业能级、横向拓宽金融辐射边际、全方位深化产融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强化金融对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支撑作用,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苏州样板”。

根植改革开放沃土,园区在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试水陆续“开花结果”。28年来,园区在推进金融机构集聚、提升企业贸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系统集成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金融开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供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助力经济循环畅通,苏州工业园区大手笔勾画的金融蓝图已经开篇。未来,在建设“一流的中心城区”的道路上,园区将构建更高标准高质量的金融发展新格局,以金融发展蓬勃力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人口】

择一地终老,这是千万人聚集的城市新中心

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一粒种子。唯有人聚集的地方,才可称之为“城市中心”。好的土壤能让种子生得根深叶茂,悉心的灌溉能让其日后花团锦簇。

人,是衡量一个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根本标尺。“一流的中心城区”首先要发挥对人的集聚效应。在去年年中刚出炉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常住人口为113.39万人,与“六人普”相比,增加43.8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01%,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一。在园区常住人口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为42.77万人,占比37.72%,同样列全市第一位。且园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全市最低,呈现出了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的移民城市特质。

园区集聚了长三角乃至于全国的高端要素,在集聚了众多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园区有效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比如,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和邻近的甪直镇、郭巷街道范围内,设立苏州市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围绕城市功能配套、生活服务、环境改善、产业协同等进行优化、完善和提升。

新鲜的力量,年轻人的天堂

“都说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这句话一点没错。年轻人具有朝气、活力,他们能够快速地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并且因地制宜地运用到自身工作中,包括科技创新,甚至是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年轻人都发挥着重要力量。”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员丁宏认为,园区要继续保持开放型经济优势,在城市文化、生态环境、产业氛围等方面接轨国际,吸引青年人才的青睐。

同样的,在段进军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地方,尤其深受着年轻人的喜爱,而要成为“一流的中心城区”应该先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天堂,生活的乐园。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让人在这里感受到自由,人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创新的灵感。

引才、留才是城市发展中的大问题。择一地而业,优秀人才往往看重两方面——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有发挥才能的平台和空间。要完善青年人才结构,特别是针对全球顶尖人才,必须拿出加灵活的机制体制,还要能拿出足够吸引和特别的人才政策。

另外,年轻人选择一座城市,对硬环境有要求,对软环境要求更高。反而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构成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区”对园区的产业、民生、城市、生活都是一个新挑战,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近年来,园区坚持把完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综合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完善“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治理机制,全方位托起了年轻群体的幸福感受。

向往的生活,让更多的人有归属感

为了打造更一流的城市新中心,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将结合人口结构的变化提升城市服务品质,以城市治理精度提升民生福祉温度,全方位营造舒适生活、极致服务和品质体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园区、来到园区、留在园区、喜欢园区、宣传园区。

“过去,苏州人要进行高档消费会选择上海,现在,苏州中心、比斯特购物中心这样的高端消费场所,不仅为苏州人提供了高端服务,还吸引了不少周边的消费者。此外,诚品书店、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等等,也为当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制度创新局局长沈卫奇说。

丁国杰认为,随着城市新中心目标的确立,面向未来,园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导向,在提供普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大幅增加高质量和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旅、体育等优质资源供给,加快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不断丰富“共同富裕”新内涵、拓展“美好生活”新境界,立足国际化城区、移民型社区特点,完善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城市文化场景,促进文化产业与体育、旅游、会展、传媒、商贸等融合发展,让园区成为建设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更多出彩机会、更富归属认同感的“一流的中心城區”。

关键词:【交通】

为美好而来,便利交通的城市中心时代

曾经,一位斜塘的阿姨曾讲过她出嫁当天的故事。过去的园区是苏州的乡下,处处是农田,隔着一片片洼地和水滩。从斜塘“上”一次苏州,要通过小船,穿过斜塘河、穿过金鸡湖。即便是大姑娘出嫁的当天,也是靠着一艘“喜船”出出进进,载着人们悠悠地进入“苏州城”。

时代变迁,如今苏州工业园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早就改写了时空的距离。这座城市迅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在出行的路上感受到。如果当年的那位阿姨现在还住在斜塘,那她来古城区不仅时间快,出行方式更是丰富多彩。

要成为“一流的中心城区”,评定一个区域,是否可以称为城市中心,交通的便利与否一定是判定标准之一。

2021年8月9日,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桑田岛站至金尚路站区间左线盾构在桑田岛站顺利始发,逐步实现着区间贯通,6号线计划于2024年6月开通运营;7月5日,7号线蠡塘河路站地墙顺利完成钢筋笼吊装及混凝土浇筑工作,全面进入地下连续墙施工,7号线计划于2024年贯通运营;7月22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被缓缓灌入,苏州轨交8号线和顺路站第一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计划于2024年开通运营。

2021年8月4日,苏州轨交S1线6标虹祺路站——鹿城路站盾构区间左线顺利贯通。苏州轨道交通S1线呈东西走向,西起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南侧的唯亭站,东至昆山市花桥镇的花桥站,并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在花桥站相接,预计2023年开通试运营。

从最早开通的1号线,到如今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纵横穿梭在园区的地下。似乎,从哪里出发都能到园区,从园区出发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除了轨道交通,2021年12月31日苏州独墅湖第二通道顺利全线贯通,这是我国首条下穿通航运河异型双层隧道贯通,通车后, 从园区到吴中区的车程将由现在的30分钟缩短到5分钟。另外,金鸡湖隧道、阳澄湖第三通道、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中环南线、星港街北延和胜浦大桥改建等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从最早的那些星字头的路,到用“一根烟”时间通过的独墅湖隧道,再到现在一条又一条的道路被打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园区不断成型。园区的路面交通在蓝图的指引下,越来越通畅,越来越扩达,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

工作与生活的集中融合,时尚与休闲的肆意碰撞,繁华而惬意的都市场,少不了便利交通的精彩演绎。在绘就“一流的中心城区”的路上,园区马不停蹄,让每一次的出行都能触摸到城市的精华。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一流苏州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后浪与前浪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今天我叫早
我想这样做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