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2022-04-13张慧莉
张慧莉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史专业的基础核心内容,其内容庞大,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学生对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是一大关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都需要改革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综合性素质,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
引言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向学生介绍了具体的文学内容,同时还涵盖了许多基本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庞大的,想要在课堂上全部讲解完毕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现如今,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育方式是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某些问题阻碍其发展。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叙述
在这门课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按照教材所规划的内容备课,也有一些教师探讨过叙述和拓展的问题,但是在这两方面之间始终未争论出一个合适全面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学时间过短,教师很难讲解完课本上的内容。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但有关资料和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若想了解更多知识,可以购买相应书籍自行学习,还有一些教室因为自身因素,认为按照教材内容备课,相对来讲省时省力,效率高。但是如果只注重于书中所提到的内容,教师注重论述,很难丰富学生的知识,可拓展渠道有限,不能综合性,全方位的看待问题。
2、注重知识,忽略方法
教师讲课主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所以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时会采用治史这一方法,虽然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不过,结果却并不理想。这其中有诸多的原因。高校学生是从高中步入大学的,习惯固定,而大学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师生之间没有磨合度,很难相互了解,相互交流。除此之外,高中历史重在历史知识点,要求拓展的内容相对有限,而大学老师的讲课方法采取治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来讲较为深奥,学生还不具备充分了解并掌握这项技能的能力,而教师因为忽略方法,只是将深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师生之间的预期效果较差。
3、一味灌输前沿研究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前沿内容,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是文化的古老传承与中国的积淀,其内容深广,所以在教学时,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的难点与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因为课程进度或教师个人原因,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过程,只将最终研究结果告知学生,这只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培养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导致这方面的素养较差。这既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进展。
二、素材性开发的重要性
高校的意识形态各不相同,感觉都处于各个领域前沿,某些高校思想甚至是学术界的佼佼者,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形成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庞大交锋。在这一時代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思想能力,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引领下,还要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创新思路,打开思想。《中国古代文学》素材虽然多样,但是绝大多数都出现了咬文嚼字,墨守成规的现象,如若不能开拓思路,《中国古代文学》的思路会始终处于现状,思路单一,所以需要积极打破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素材的“垄断地位”,逐步丰富古代文学的素材与思想,由单一思考转变为网状思考,打破僵局。
三、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探究
中国古代文学如何开发与利用,能否育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充分挖掘资源,深入思考并利用相关学术性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实施多种方式教育,因材施教,完善中国古代史教学体系。
1、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作为文学的一门专业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是研究历史学的基础,也是核心,它构建了中国古代学的基本框架,学生所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收集并吸收各个领域文献、考古等方面内容,并收集其研究成果。教材的质量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对文学的解读与运用,以及深入挖掘其中内涵,拓展相应知识都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的,所以教材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解读教材后,与现在科技相结合。例如:在讲到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导学生学习,这种方法能够更直接的展现学习要点,体现相关知识,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实践的方式拓宽学生思路
中国古代文学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庞大,仅靠课堂知识教师授课是远远不及的,某些需要深入探究与领悟的内容,还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完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不变,但是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都有待改善,教师的教学场所从教室扩展到纪念馆,古迹等场所,这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通过视觉效应和强烈的代入感,融入到历史的长河中,探求某段历史的真正意境和内涵,身临其境比苍白的语言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和冲击性。如:教师在讲解到西汉发展史时,马王堆的文物更直接地观察到西当时发展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踏实学习,巩固自身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践素材,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3、重视课后交流
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基本知识,但是因为许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若想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课后至关重要。组织课后实践活动,构成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资料,利用好这些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尊重历史精神,使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存在诸多不足,有很多问题都是急需转变,素材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充分利用已知素材都是未来的目标,只有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思路,打开思维,才能够从单一的视角转变为全方位学习,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以此奠定下一代坚实根基,促进整个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高德毅,宗爱东.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牛宇飞.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36—37